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和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相继召开,多次强调要在注重稳增长的同时,更加强调质量和效益,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系列会议释放的信号来看,中央将加强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基本方针,继续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为此, 有关部门和各单位要特别加强政策研究,在政策中找资源、找资金、找项目、抓机遇,认真谋划好扩大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积极强化与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汇报衔接,争取上级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准确把握政策导向
通过对近期国家、省各项政策微调预调信息分析,传递了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信息。
1、中央投资范围和力度进一步扩大。2013年,国家将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4376亿元,比去年增加35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三农”、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欠发达地区等领域。
2、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投资重点领域。国家将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出台城镇化规划,启动一批重大专项,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城镇供水、排水和供暖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投资重点领域正由工业化主导向城镇化主导转变。
3、民生领域仍是投资重点之一。认真把握好财政政策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导向,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支持,着力拓宽融资渠道,保证建设质量,完善配套设施,切实做好公平分配和有效入住工作。力争全年新建保障性住房4.6万套,改造农村危旧房1万户以上。
4、银行信贷等社会资金将持续增加。中央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信贷合理增长和流动性合理适度,新增贷款将超过9万亿,重点向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倾斜,并强调降低融资成本。我市要强化多层次、灵活多样的项目推荐对接机制,促进银行加大信贷支持。
5、战略与新兴产业将获重点扶持。中央将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应用示范项目支持力度。我市要尽快对接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专项,扶持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平台,更加突出对重大产业类项目的重视。
二、积极谋划投资工作
围绕以上政策导向,现就抓好我市投资和项目建设,提出如下措施建议:
(一)要优化投资结构。当前,投资结构的发展方向要突出三个重点:第一是战略性投资。主要是加大对一些利长远、增后劲、基础性领域的投入,结合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推进一批项目。第二是效益型投资。主要是加大一些带动面宽的民生、消费类项目投入。第三是产业类投资。这是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要把扩大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围绕新型工业化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开发储备推进一批项目。
(二)要高质量谋划重大项目。按照“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要求,加强项目开发和储备,建立接替有序、滚动发展的项目库。围绕“交通大建设、产业大转型、城市大提质”的目标任务,精心筹划和开发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特别是投资规模上十亿达百亿的项目,建好“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库。同步做深、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保持我市重大项目进展的连续性,有效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三)要把握三个原则。做好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关键是要着眼于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是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有利于长远发展;二是要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三是要有利于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
2013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0亿元,增长28%的总体目标。初步安排总投资1亿元以上重大建设项目764个,力争完成投资1021亿元。为确保圆满完成今年投资任务,我们要保持高度的政策敏感性,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多向上汇报沟通,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更大支持。(投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