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出这么个题目,算是比较大胆。但要说美国总统与中国统计毫不相干,也未免太绝对。至少在笔者看来,这两者之间有着非同寻常的关联。
当今世界,中国的飞速发展引发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传统强国的不安,担心强大起来的中国会威胁他们的政治经济利益,以致于“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作为头号强国的美国,其对中国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世界的神经。在人们看来,中国与美国有得一比,甚至有得一拼,后者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前者蒸蒸日上,GDP总量在未来十年左右将取代后者成为世界第一。如果这一切都能如愿,那也就无可厚非了。但问题是,这些主要发展指标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客观实际,恐怕咱们得好好想想了。就算有关经济总量的数据真实无误,但在发展质量上咱们中国与世界主要的发达经济体也相差一大截。有鉴于此,笔者冒出一个想法——如果美国总统也搞中国统计,那将会是怎样的一个情形?
如果美国总统也搞中国统计,他会坚信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就像胡锦涛主席访美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所说的,中国发展再快,如果用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除以13亿,人均发展水平仍在全世界的100名之后;同理,中国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再小,拿它乘以13亿,得出的数字将大得吓人。换个角度,如果将中国的沿海与中部、西部相比,又会发现新问题,那就是东部沿海像欧洲、中部像亚洲、西部像非洲。经济发展严重失衡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畸形、不健康,意味着不同地区之间的社会事业发展也难以平衡,更意味着维护民族团结与稳定的成本会大幅增高,不和谐的一面会更多地暴露出来,甚至被国内外反动势力利用,危害国家安全。引用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段话就是,我国仍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超越美国,我们还不够格。
如果美国总统也搞中国统计,他会强烈地感受到,在美中贸易逆差和人民币汇率等议题上,美国冤枉中国了。一方面,美国人所统计出的美中贸易逆差,总是把他们的跨国企业在中国生产后销往美国的产品全部归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另一方面,美国长期在高科技出口方面给中国设置障碍,这也较大程度上造成美中贸易的失衡。让人气愤的是,美国政客往往以此为借口,无端指责中国,说中国操纵汇率造成人民币价值被严重低估,客观上提升了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事实果真如此吗?中国与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经贸往来频繁,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在扮演为美国打工的角色。我们的经济增长属外向型,过分依赖出口,特别是美国、欧洲等市场。而且是粗放型,资源浪费很严重,也给环境保护带来巨大的压力。以美国苹果公司在中国的代工企业为例,中国工人创造的价值中,每八美元中只有一美元或更少分配给了中国(主要体现在工人工资和税收等方面),余下的占绝对多数的价值归属苹果公司(美国)。而该企业产生的环境污染所需要的环保资金投入是巨大的和长期的。因此,美国人至少在情感上欠中国人的,以美国总统为代表的美国政客在贸易领域频频施压中国毫无道理。
如果美国总统也搞中国统计,他会正面看待“Made in China”对于美国的意义,并向中国工人致意。现阶段,美国经济之所以萎靡不振,很大程度上是因其反恐和连续发动局部战争而掏空了国力。遗憾的是,美国政客不从自身找原因,只是一味的怪罪中国,如嫁祸中国的廉价商品冲击了美国市场,造成大量的美国产业工人失业。有关这方面的论调,美国政客可以信手拿来,大肆炒作。笔者曾去过广东沿海,也曾亲身体验过打工仔的真实生活(好在只有一个星期)。“差环境、超工时、低工资”绝对是现今中国大多数产业工人的真实境遇,与我们在校读书时课本里介绍的关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的场景何其相似。如果没有辛酸和血泪,就不会有诸如苹果公司代工企业屡现中毒事件以及事件中伤残员工无赔偿的报道。事实上,因为有中国工人生产的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进入美国社会,才使得美国人的生活成本很低,购买力却很高。特别是在克林顿任美国总统的八年期间,美国经济连年增长,可以说,中国的产业工人功不可没。
总言之,如果美国总统也搞中国统计,他会更加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快速发展,确信中国的繁荣对美国是机遇而不是挑战。当然,作为一个政客,他也可以睁眼说瞎话,但作为一个人,他应该有起码的良知。而这,正是笔者悟出和宣扬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