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区紧紧围绕争创国家级经开区的总体目标,坚持“兴产业、强实体,提品质、增效益”,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等为重点,全面落实“1555”工作计划,千方百计培育市场主体,充分挖掘发展潜力,园区经济呈现蓄势待发、加速上行的发展态势。现将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15年工作总结
(一)发展平台加强。2015年,我区强化创平台促发展,先后获批“湖南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湖南省创业孵化基地”、“湖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湖南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湖南省发展开放型经济优秀单位”、 “湖南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湖南省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湖南省外贸强园”、“湖南省现代服务业示范集聚区”。园区发展平台日趋完善,承载能力逐步增强。特别是今年省政府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湘政办发〔2015〕71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我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为我区进一步创优平台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发展总量加大。2012年—2014年,我区分别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96亿元、255亿元、33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30%以上。今年预计我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510亿元,同比增长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同比增长26%。
(三)发展增量加升。2012年—2014年,我区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为57.8亿元、68.8亿元80亿元,年增速分别为15%、19%、16%。今年预计我区可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95亿元,同比增长9%,规模工业增加值90亿元,同比增长12%。2012年—2015年,我区新开工工业项目分别为6、8、10、11个,工业项目完成投资分别为5亿元、23亿元、28亿元、31亿元,呈逐年递增态势。今年以来,我区累计新增市场主体1850户,同比增长45%;其中新增注册企业417户,同比增长87%;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433户,同比增长35%。
(三)发展质量加优。税收占财政收入及工业税收占比均逐年提高,房地产及建筑业税收在税收中的占比从70%降至40%。今年预计可实现区级财政总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6.5%。工业转型升级加快,2012年以来,园区企业共获各项专利授权110项。2014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99.4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4%,比2012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四)发展势头加快。2014年以来,我区先后引进了奥美森、新能源汽车、阳普医疗、明柯泰机电等20多个规模以上工业项目,随着这批工业项目陆续投产达效,我区工业经济将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同时,我区创新创业园先后引进了南湖科技、东盛银基等75家中小型企业,正逐步发展壮大。此外,新兴产业也在蓬勃兴起,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产业建成规模。2015年,我区完成实际到位内、外资总额37亿元,同比增长17%。
二、2016年工作计划
2016年,我区总的发展思路是:围绕“围绕创建国家级、实现新跨越”的整体目标,坚持产业强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强改革创新、强化要素保障,全面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深入实施四个四年行动计划,确保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为“十三五”开好局。主要工作重点是:
(一)升级发展平台。全力贯彻落实湘政办发〔2015〕71号文件精神,力争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国家级科技示范基地和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取得重大突破。
(二)做大经济总量。确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10%以上的增幅,力争完成技工贸总收入600亿元,为2017年实现“千亿园区、财税倍增”目标奠定基础。
(三)突出产业集聚。重点以华润三九、阳普医疗、裕湘食品等为龙头,打造医药食品产业;以新能源汽车、华安电机、竞丰铸造为重点,打造装备制造产业。
(四)强化要素保障。全面完成石盖塘片区、长冲片区的村民安置工作,力争完成新征土地1500亩以上;确保福城公司债券发行工作取得成功。
(五)加强改革创新。全力落实“1555”工作计划,推进创新创业,培育市场主体,通过PPP投融资模式新建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引进入驻企业50家以上;深化福城公司改革,走市场化运作道路;推进政务(企业)服务中心改革,提升行政效能。
(六)鼓励房产发展。出台支持政策,鼓励农民工进城买房,推进房地产业去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七)培育新兴产业。实施“三大园区、九个中心,六个平台,一支基金”的3961核心工程,做大做强电子商务产业;以春韵动漫、员外楼红木为龙头,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八)全力招商引资。实行全民招商,激发人的全要素。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加强创新创业园标准厂房招商,确保入驻率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