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月,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736318万元,为年度预算(年度预算为各级人大批准数,下同)的58.93%,同比增加199508万元,增长37.1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1406万元,为年度预算的62.07%,同比增加111876万元,增长32.95%;上划中央收入完成237575万元,为年任务的54.36%,同比增加75319万元,增长46.42%;上划省级收入完成47337万元,为年任务的55.50%,同比增加12313万元,增长35.16%。
从一般预算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完成195719万元,为年度预算的55.20%,同比增加51500万元,增长26.31%;非税收入完成204187万元,为年度预算的73.10%,同比增加60376万元,增长41.98%。
从收入征收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266788万元,为年度预算的52.15%,同比增加83598万元,增长45.63%;地税部门完成245546万元,为年度预算的57.51%,同比增加73142万元,增长42.42%;财政部门完成223984万元,为年度预算的72.02%,同比增加42768万元,增长23.60%。
从收入级次看:市级(含开发区、有色园区,下同)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234999、142627万元,为年度预算的56.97%、58.19%,同比增长38.89%、32.91%。县(市、区)级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501319、308779万元,为年度预算的59.89%、64.05%,同比增长36.37%、32.97%。
1-6月,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765124万元,为年度预算的57.94%,同比增加246535万元,增长47.54%。其中,市级支出完成162973万元,为年度预算的56.66%,同比增加63628万元,增长64.05%;县(市、区)级支出完成602151万元,为年度预算的58.29%,同比增加182907万元,增长43.63%。
二、预算执行主要特点
(一)财政收入保持“大增长”。今年上半年收入规模之大、进度之快,均创近5年同期最好水平。全市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超年度预算进度8.93和12.07个百分点,市县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目标,其中有6个县财政总收入进度超年度预算60%以上,最快的汝城县已完成年度预算的73.72%。财政总收入在去年高基数上实现了高增长,增幅超全省平均水平0.5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保持大增长主要得益于:经济稳固发展,上半年GDP、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5%和41.6%;近年大投入、大建设积蓄的能量逐渐释放,房地产交易市场活跃,建筑业、房地产业前5个月增收额高达3.4亿元;各级财税部门强化征管措施,认真借鉴和推广先进征管经验,启动基本建设项目合并收费电子审批征收系统,全面完善矿产品税费集中征收机制,大大提升了收入征管效率,全市国税、地税收入分别增长45.63%和42.4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建立财税联席会议制度,亲自深入一线指导督促抓收入。财政部门从年初开始五天一调度,确保了收入均衡入库。
(二)财政保障继续“大投入”。各级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加大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快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全力支持“民生100工程”,全市一般预算支出超序时进度7.94个百分点,同比增支24.65亿元,增长47.54%。突出支持经济发展,全市上半年拨付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2亿元,市本级安排工业资金(含承接产业转移资金)8000万元,大力支持改造优势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拨付重点支出,全市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支出完成47.21亿元,增长56.26%,比一般预算支出增幅高8.72个百分点,同比增支16.97亿元,占总增支额的68.82%。
(三)财政管理不断“大提升”。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认真编制了2011年部门预算,继续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加快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启动财政应用支撑平台,建立健全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继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市直公务卡改革工作。认真落实非税收入征管模式改革有关要求,积极做好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及闲置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工作。开展财政绩效评价工作试点,初步建立了财政支出使用绩效评价体系,对专项资金和重大项目支出实行绩效评价机制和评价报告制度。加大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力度,1-5月全市完成政府采购规模1.01亿元,节约资金2218万元,市本级完成评审总额12.16亿元,审减3.36亿元。
三、全年财政形势分析
我们认为,今年财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多,但有利条件也不少。只要我们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完全能够实现全年财政工作目标。
一方面,要认真正视困难和问题。一是减收因不少。受再生资源优惠政策取消影响,大部分再生资源企业处于停产观望状态,上半年全市再生资源企业税收减收2.7亿元,预计全年将减收6亿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从9月1日执行预计今年减收1亿元以上;受电煤炭价格上涨和干旱影响,电力行业部分企业税收出现下降,据国税反映,上半年华润A厂减收2748万元,郴电国际系统减收1516万元。二是增支因素较多。如支持金属冶炼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补助标准由120元提高到200元、实施新的医疗体制改革、加快保障住房建设和水利建设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大幅增加,预计全年新增刚性支出4亿元以上。三是周边财政发展迅猛。虽然今年上半年财政总收入进度快、增幅高,但由于再生资源减收严重,省财政体制改革下放其他市州的企业税收增长迅猛,加上去年我市增幅排位一直位居全省前列,上半年增幅位居全省第2位,另外收入规模小、增幅低的市正奋起追赶,我市收入增幅要在全省继续领先难度很大。
另一方面,要充分把握有利因素。一是上半年财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超年度预算序时进度8.93、12.07个百分点,为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矿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上半年煤炭、有色冶炼产品分别上涨10.5%和19.2%,将有效带动财政收入增长。我市近年大投入、大建设积蓄的能量进一步释放,BT项目相继竣工验收,大产业、大项目投产见效,如湖南有色郴州氟化学有限公司、三九南开等项目将给财政带来增收。内外资企业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实行统一征收标准,土地增值税预征新标准的落实,将政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全部纳入一般预算管理,都将有利于增加财税收入总量。三是近年来财税征管不断加强,通过创新征管方式,完善征管措施,进一步加大稽查评估力度,还可以挖掘增收潜力。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们要把抓收入、赶进度、促增长作为财税工作的首要任务,采取强有力措施,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抓任务落实。各级征管部门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财政收入增长30%的目标任务,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全年目标任务不动摇。财政、税务和其他有关征收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好收入任务,及时研究增收补欠措施,做到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抓征管到位。各级财税部门要强化征管措施,严防各类税费跑、冒、滴、漏。对房地产税收要健全“一体化”征收机制,着力抓好房地产交易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和数据对比工作,实现部门联动配合、环节控制征收;对建筑安装业税收按属地实行源泉控制、综合税费(金)征收制度,特别是要加大对外地建安企业来郴从事建筑安装施工劳务的税收征管,BT项目采取拨款时源泉控税,实行财政代扣代缴办法;对歌舞厅等娱乐业采取分类管理办法,国税、地税要协调明确征管范围,堵塞税收漏洞;对矿产行业要加强税源管理,加大一般纳税人认定力度,推行增值税预(征)制度,加大纳税评估和稽查力度,确保应收尽收。
(三)抓发展服务。统筹各项支持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财力重点支持结构调整,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方式和途径,大力开展郴州债券二期发行工作,完善金融机构放贷鼓励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放贷规模。对招商引资的重大项目,在财税、用地等方面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支持。认真执行地方财税扶持再生资源行业政策,落实好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吸引三九南开研发中心等落户投资。
(四)抓支出管理。按照“保运转、保民生、保经济发展、保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思路,集中财力保障重点项目和“民生100工程”,落实好偿债资金。严格执行增收节支有关规定,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有关要求的通知》文件精神,严控“三公一费”等一般性支出。继续深化财政改革,积极推进公务卡改革,稳妥推进预算公开。
(五)抓争资立项。要继续密切跟踪中、省有关政策变化和资金投向,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向上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认真研究财税经济政策,争取中央、省对我市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责任编辑/不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