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43987万元,同比增加78551万元,增长47.4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0906万元,同比增加37268万元,增长35.96%;上划中央收入完成87929万元,同比增加35949万元,增长69.16%;上划省级收入完成15152万元,同比增加5334万元,增长54.33%。
从一般预算收入结构情况来看:税收收入完成64696万元,同比增加9559万元,增长17.34%;非税收入完成76210万元,同比增加31166万元,增长57.13%。
从收入征收部门情况来看:国税部门完成104196万元,同比增加43601万元,增长71.95%;地税部门完成66231万元,同比增加21504万元,增长48.08%;财政部门完成73560万元,同比增加13446万元,增长22.37%。
从收入级次来看:市级(含开发区、有色园区,下同)财政总收入完成65080万元,同比增加22126万元,增长51.5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717万元,同比增加7437万元,增长25.4%。县级财政总收入完成178907万元,同比增加56425万元,增长46.07%。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4189万元,同比增加29651万元,增长40.12%。
1-2月,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36364万元,同比增加92188万元,增长63.94%。其中,市本级支出完成59358万元,同比增加27546万元,增长86.59%;县级支出完成177006万元,同比增加64642元,增长57.53%。
二、财政收支运行主要特点
1.财政收入增速加快。承接上年的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全市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1-2月,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243987万元、140906万元,同比增长47.48%、35.96%,累计增幅比上月分别提高10.69、23.9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在全省排位上升,分别由元月份的第8位、第12位上升到第2位和第5位。财政总收入规模、增量、增幅均创近5年同期新高。
2.主要税种全面增收。在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春节前消费活跃等因素的拉动下,除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同比有所下降外,其他税种均实现了较快增长,1-2月,全市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9.25%、43.5%、101.95%、49.8%,超同期一般预算收入增幅33.29、7.54、65.99、13.84个百分点。同时,零散税种实现快速增长,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同比分别大幅增长42.72%、247.71%、59.21%。
3.各级收入平衡发展。1-2月,财政收入不但实现了较快增长,并且各级收入实现了均衡发展。全市上划中央收入、上划省级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9.16%、54.33%、35.96%,增幅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市级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1.51%、25.4%,县级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6.07%、40.12%,实现了齐头并进的局面。
4.非税收入大幅增长。按照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10〕88号)要求,从今年开始除教育收费外,其它在预算外管理的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强化和规范并举,非税收入实现大幅增长。1-2月,全市非税收入完成76210万元,同比增加31166万元,增长57.13%。其中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入库加快,分别完成8611万元、27476万元,同比增长75.95%、81.9%。
5.财政支出重点突出。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按照“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的原则,积极筹措资金,优化支出结构,突出财政支出重点。主要增支项目为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和住房保障支出。五个科目增支额占一般预算支出增支额的82.42%,充分体现了我市在支出安排上,围绕保障民生民本支出这个重点,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全力支持和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从前二个月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收入保持了高速增长,支出保障能力得到提高,但预算执行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财力增长有限。财政收入虽然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主要依靠地方分享比例小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拉动,非税收入增收虽多而可用财力增加不多,财力的增长与收入的增长不相适应。二是财政增支压力加大。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和改善民生的任务相当艰巨,收支矛盾尖锐仍将是今年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
三、今年财政工作重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两城”建设蓄势突破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财政站在百亿起点上全力挺进全省财政大市、财政强市的决战之年。全市财政工作要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财政工作的安排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投入促发展,扩大财源基础。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做好“十二五”期间项目储备工作。积极向上争取财政项目资金,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工程竣工和投产进度,确保新增投资见实效。要做强做实融资平台,有效运作资产、资金,切实解决好制约重点项目建设的瓶颈问题,筹措资金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民生工程建设。全面落实低收入群体补助政策,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大消费、稳定物价等方面的职能作用。
二是抓征管保增收,完成收入任务。各级财政部门要围绕确定的收入目标任务,强化组织收入工作责任,严格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分部门、分税种、分县市的收入管理机制。进一步抓好重点税种、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将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拓宽政府财源渠道。坚持预算执行分析通报制度,加强收入组织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完善财政收入动态分析监管机制,高度重视重点税收和骨干税源企业生产经营变化因素,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三是调结构保重点,加快支出进度。坚持“保基本、保重点、保民生,压一般”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科学合理安排支出预算。强化民生支出责任,加大民生投入,全力支持“民生一百工程”,积极支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等。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继续实行“四个零增长”,做到“四个严控”,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完善预算支出执行责任机制,加快财政资金拨付和使用进度。
四是抓监督推改革,提高管理绩效。深化省财政体制和市中心城区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处理好市、县与省,市与县(市),市与区的财政关系。建立健全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完善公共财政预算,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快推进公务卡管理改革。继续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实现资产动态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推进绩效评价改革,继续提高预算年初到位率,稳步实施农村综合改革,树立财政“大监督”理念。
责任编辑/不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