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469522万元,同比增加97285万元,增长26.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51580万元,同比增加119248万元,增长51.3%;上划中央收入完成96268万元,同比减少21293万元,下降18.1%;上划省级收入完成21674万元,同比减少670万元,下降3.0%。
从一般预算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完成134172万元,同比增加19549万元,增长17.1%;非税收入完成217408万元,同比增加99699万元,增长84.7%。
从收入征收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106111万元,下降19.7%;地税部门完成155547万元(含耕地占用税、契税,下同),增长18.2%;财政部门完成207864万元,增长91.5%。
市级(含开发区、有色园区,下同)财政总收入完成124828万元,同比增加16499万元,增长26.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1286万元,同比增加13748万元,增长37.3%。
一季度,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552757万元,同比增加172064万元,增长45.2%。其中,市级支出完成127889万元,同比增加38876万元,增长43.7%;县(市、区)级支出完成424868万元,同比增加133188万元,增长45.7%。
二、财政运行主要特点
1.财政收入平稳增长。1-3月,全市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469522、351580万元,增长26.1%、51.3%,比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5和24.8个百分点,顺利实现了首季“开门红”。前三个月财政总收入累计增幅分别为21%、17.3%、26.1%,增幅在全省排位由元月份的第6位、二月份的第9位上升到三月份的第5位。
2.市县收入协调发展。市县两级收入协调发展,均保持“双增长、两位数”增长态势。市级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6.8%、37.3%,县级分别增长25.9%、56.1%。11个县市区和两个园区财政总收入增幅都在25%以上,其中市经开区、有色园区增幅在50%以上,嘉禾、汝城和桂阳县增幅在30%以上。
3.非税收入增势强劲。各级财政部门强化非税收入征收单位责任,积极盘活行政事业资产,各项非税收入及时足额缴库。1-3月,全市非税收入完成217408万元,同比增长84.7%,分别高于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增幅58.6、33.4个百分点。其中行政性收费、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分别增长98.1%、275.7%。
4.重点支出保障较好。各级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在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前提下,较好地保障了改善民生民利、发展社会事业、支持经济发展等重点支出的资金需要。1-3月,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55.3亿元,增长45.2%,其中教育、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分别完成75667、74473、8962、23472万元,增长43.5%、104.0%、156.7%、106.2%。
三、财政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宏观经济总体较好,我市“一点一片一区”建设全面推进,“十二五”规划投资项目进入集中建设阶段,将对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但在经济增速放缓、增长潜力减弱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当前财政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1.财政增收后劲不足。我市财源结构不优,税源相对单一,多点支撑的收税局面尚未形成。2011年纳税过5000万元共24户企业,其中“两矿”(含冶炼)企业15户,“两电”企业4户,“两烟”企业3户,骨干税源过分集中于成长性差的行业和企业,税收突破性增长有限。近年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引进企业增加,但大多数尚处于抵扣消化阶段,短期内难以形成明显的税源增长效应。如固定资产抵扣税额规模逐年增大,预计今年我市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税额将超过4亿元。受湘江流域和珠江源头重金属污染治理以及煤矿“高瓦、高突”整治等影响,目前全市停产整顿或关闭的规模企业达60户,比前两个月增加6户。
2.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增长乏力。受中央房地产继续调控影响,1-2月市城区网上签约商品住宅2241套、26.1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28.4%、25.6%,全市房地产业税收增幅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呈逐季回落态势,一季度税收增幅(11.4%)同比回落了70.5个百分点。受低温阴雨天气等因素影响,多数建设项目开工不足,重大项目进展不快,全市建筑业税收增幅(10.5%)同比回落了87.4个百分点。受欧债危机和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有色金属价格一路走低,前2个月钨、铅、锌、锡等有色金属价格同比分别下降了30.3%、10.1%、20.5%和30.8%,严重制约税收增长。1-3月国税部门重点监控的252户企业,有122户减收或未纳税,其中黄沙坪矿业公司同比减收2335万元,华润B厂、宇腾化工公司今年均未入库。
3.政策性减收逐步显现。一是受资源综合利用政策调整的影响,全市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税收同比减少5.6亿元,导致全市增值税下降26.7%。新的综合资源利用政策环保和废弃物使用量门槛高,目前我市完全符合政策要求的企业不到10户,短期内缺少替代税源支撑,全年预计减收7亿元。二是因起征点提高和税率下调,个人所得税减收进一步显现,累计降幅由二月份的-14.6%扩大到三月份的-22%,预计全年减收3.2亿元以上;省级电力企业税收预征率由3.5%下调到3%,导致税收减收,仅郴州电业局1-3月减收1523万元。三是受结构性减税影响,全市增值税达到起征点并且月定税额在600元以上的个体户减少86.7%,预计全年短收9000万元以上;营业税前三个月累计增幅都在“个位数”徘徊,增幅为近5年来同期最低,预计全年短收3000万元以上。
4.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当前财政运行减收增支并行,虽然财政收入虽然增长较快,但剔除上划收入、列收列支性收入等,我市地方可用财力增长有限。随着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等各项刚性支出和新增投入的不断增加,对重点项目、民生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新增财力满足不了新增支出的需求,财政控支出、保平衡压力越来越大,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收支矛盾仍将十分突出。
四、下阶段措施及建议
针对当前财税经济形势,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和落实增收措施,确保财政收入实现“双过半”乃至全年目标任的完成,为我市“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开好局、起好步。
1.进一步落实责任。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对照收入全年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项目、到税种、到企业,具体到领导、到征管人员,实行责任包干。要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集中人力、精力,全力以赴抓征收。要完善财税收入目标管理办法,强化收入督导、考核、奖惩、问责四大机制,加大督收促收力度,落实月均8.33%进度要求,每月及时通报收入完成情况。
2.进一步夯实基础。要把握当前我市“一区一点一片”建设的重大机遇,认真研究政策,争取国家和省重大项目、重大投资落户郴州。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做好资金和政策扶持文章,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贷款贴息等财政扶持体系,努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合理安排扶持资金,集中60%以上的产业引导资金和承接产业转移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骨干企业,大力支持富士工业园、奥美森工业园等大项目尽早建成投产。认真研究关于调整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有关政策,继续争取钨、锌、砷、钼等产品列入国家文件目录,力争更多的企业纳入政策扶持范围。
3.进一步完善措施。各征收部门要全面加强税源监控管理,认真落实“抓大控中定小”原则,对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对一般税源精细化管理,对零散税源规范化管理总结推广煤炭税费统征电子监控、社会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建设、混凝土搅拌以电控税征管办法等,积极探索“三私”税收代征管理模式。完善个体工商户参数定税办法,积极推行“阳光定税”。强化非税收入征收单位责任,加强对政策执行、收入收缴、票据使用等情况的监管,确保各项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深入开展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建材行业等的专项检查活动,充分发挥以查促管、以查促收、以查增收作用,确保税收“零差错”、“零新欠”。。进一步完善征管措施,
4.进一步加强监管。遵循厉行节约原则,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稳步推进“三公”经费公开。继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公共财政政策和民生工程支出需要。全面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等公共财政改革,加快推进公务卡消费改革。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的过程监控,推进财政绩效预算管理,加大重大项目资金管理和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审批以及预、结(决)算审查等程序,提高投资效益。
责任编辑/不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