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108906万元,为年度预算(年度预算为各级人大批准数,下同)的86.5%,同比增加336854万元,增长43.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95586万元,为年度预算的93.4%,同比增加213374万元,增长44.2%;上划中央收入完成344093万元,为年任务的76.5%,同比增加104863万元,增长43.8%;上划省级收入完成69227万元,为年任务的79.5%,同比增加18611万元,增长36.8%。
从一般预算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完成371852万元,为年度预算的82.1%,同比增加82574万元,增长28.5%;非税收入完成323735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11.0%,同比增加130801万元,增长67.8%。
从收入征收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389458万元,为年度预算的73.8%,同比增加119036万元,增长44.0%;地税部门完成359213万元,为年度预算的83.5%,同比增加93674万元,增长35.3%;财政部门完成360235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11.2%,同比增加124144万元,增长52.6%。
从收入级次看:市级(含开发区、有色园区,下同)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359730、220037万元,为年度预算的87.2%、89.8%,同比增长53.9%、50.7%。县(市、区)级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749176、475549万元,为年度预算的86.2%、95.2%,同比增长39.2%、41.6%。
1-9月,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208409万元,为年度预算的79.0%,同比增加357485万元,增长42.0%。其中,市级支出完成250398万元,为年度预算的77.4%,同比增加78751万元,增长45.9%;县(市、区)级支出完成958011万元,为年度预算的79.5%,同比增加278734万元,增长41.0%。
二、预算执行主要特点
1.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今年以来,我市国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工业生产较快增长,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消费市场稳中趋旺。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91.2亿元,同比增长18.3%;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3.6亿元,同比增长37.7%;外贸进出口总额82404万美元,同比增长44.5%,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稳定较快增长。各级财税部门抢抓经济发展机遇,强化征管措施,创新征管手段,确保全市财政收入持续增长。1-9月,全市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超去年全收入年规模,分别完成年度预算的86.5%、93.4%,超序时进度11.5、18.4个百分点,同比增长43.6%、44.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3、9.3个百分点,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二位,排名比上月分别前进了四位和十位。
2.市县两级均衡发展。今年市县两级财政收入呈现齐头并进、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1-9月,市级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年度预算的87.2%、89.8%,增长53.9%、50.7%。其中市国税、地税、财政部门分别完成12.5、13.8和9.7亿元,为年度预算的82.3%、82.7%和103.2%,增长72%、33.9%和66.8%。县(市、区)级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年度预算的86.2%、95.2%,同比增长39.2%、41.6%。全市11个县市区(北湖区因特殊因素不可比外)财政收入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财政总收入完成年度预算90%以上的有资兴市、安仁县等7县市,增幅超过40%的有苏仙区、资兴市、嘉禾县等9个县市区。
3.部分税收增势强劲。受经济增长、税收政策调整和矿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除资源税和烟叶税外,其他税收均呈增长态势,特别是与经济运行和企业效益密切相关的税收增势强劲。分税种看:增值税(18.75%部分)完成6.3亿元,增长39.6%;营业税(75%部分)完成9亿元,增长30.6%;企业所得税(28%部分)在招商引资企业优惠政策到期和矿产企业效益转好等因素带动下增长84.3%;个人所得税在全面推行全额全员申报制度增长48.7%;房产税在商品房交易市场繁荣带动下增长39.5%;土地增值税因预征率提高大幅增长104.8%。
4.非税收入快速增长。今年认真执行将预算外收入(除学校教育收费外)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等规定,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模式,集中管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服务性收费和国有资产收益,确保非税收入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及时足额入库。全市非税收入完成32.4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11%,同比增长67.8%。其中专项收入完成3.8亿元,增长45.8%;行政性收费收入完成11.6亿元,增长73.2%;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完成3.6亿元,增长133.1%。市级非税收入完成9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06.7%,增长74.1%。
5.重点支出保障较好。各级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按照“轻重缓急、有保有压”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支出和重点支出保障力度。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20.8亿元,为年度预算的79%,增长42%,其中63.5%的财政支出、超过7成的新增支出用于民生民本领域。教育支出20.7亿元,增长30.9%,主要用于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资金保障水平;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亿元,增长48.5%,主要用于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等;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长73.4%,主要用于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推进基本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住房保障支出5.4亿元,大幅增长121.4%,有力保障了廉租住房建设、城市棚户和农村危房改造;全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8亿元,同比增长36.1%,突出保障党政权机构正常运转和维护社会稳定。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收入组织困难增加。虽然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完成较好,但距全年目标任务仍有较大差距,当前财政经济形势较为复杂。从国内形势看:今年国家楼市调控措施逐步影响我市,建筑业、房地产业税收增幅逐步回落,分别由上半年的78.8%、79.8%下降到三季度的55.4%、60.6%;央行连续上调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和实行加息举措,与投资密切相关的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受到严重影响。从税源方面看:我市税源结构单一,主要集中在“两矿”、“两烟”、“两电”、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但这些行业的增长易受政策和市场因素影响,随着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财政增收将收到制约。从税收政策看:中央再生资源行业税收优惠政策尚未出台,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提高,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加快,导致部分县市区财政增收后劲不足,国税收入增长乏力,下阶段收入组织困难增加。
2.收入质量有待提升。全市税收收入、地方税收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5.6%、28.5%,比非税收入分别低32.2、39.3个百分点,致使收入质量有所下降。全市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70.8%,比全省同期平均水平低9.7个百分点,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地方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53.5%,比全省同期平均水平低12.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6.5个百分点。
3.财政平衡压力较大。虽然今年财政收入总量持续增长,由于收入结构不够合理,剔除上划收入、列收列支性收入,地方可用财力增长有限。目前预算执行存在部分项目支出未达到支出序时进度要求,如文化体育与传媒、节能环保、住房保障支出仅分别完成年度预算的67.8%、59.3%、47%,比序时进度慢7.2、15.7、28个百分点。随着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等各项刚性支出和新增投入的不断增加,新增财力远远满足不了新增支出的需求,全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前三季度财政收入情况以及增减因素分析,预计财政收入能够超额完成年初预算,但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面临很大困难,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任务十分艰巨。各级财政部门要振奋精神,强化措施,狠抓收入,严控支出,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1.咬紧财政目标不放松。一是坚定发展信心。各级各部门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财税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信心,认真分析,积极研究,坚持完成全年财税收入目标任务不动摇。二是强化组织领导。要始终把财税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线指挥,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根据当前财政形势,实行市级领导联系财税征管工作制度,市财政、国税、地税要落实局领导、科室包县的收入督导机制。三是加强收入考核和激励机制。各级征管部门要根据全年财税工作目标任务要求,进一步完善财政收入奖励约束机制,严格奖惩兑现,确保完成全年财税工作目标。
2.狠抓财源建设不放松。一是大力支持项目建设。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财力支持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骨干企业。充分发挥园区作为项目建设的主要载体作用,大力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的集聚发展能力。二是千方百计扩大融资。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方式和途径,大力发行企业债券,支持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完善金融机构放贷鼓励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放贷规模。三是积极开辟新的财源渠道。认真执行地方财税扶持再生资源行业政策,落实好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吸引大的企业集团和研发中心落户投资。同时,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四是努力促进扩大消费。进一步加强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宣传,加快财政补贴资金发放,激活农村消费市场。五是加大争资立项力度。继续密切跟踪中、省有关政策变化和资金投向,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向上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
3.加强财税征管不放松。一是强化部门协作。第四季度财政工作的重点是要进一步加大征收管理力度,加强征管部门间沟通协作,充分把握财政收入的不确定因素,做好税源情况分析和重点税源的监控管理,制定有效的增收措施,形成强大的征管合力。二是强化日常征管。按照“小税大抓,以小补大”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对房地产、建筑安装业、BT项目、矿产行业等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的监控,同时加强零散税收和纳税小户征管,有效挖掘增收潜力,努力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三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管。严格落实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积极盘活国有资产资源,重点加强对土地收入的征理,继续推行房地产、建材行业税收一体化等征收机制,不断拓宽增收潜力。四是强化税收稽查。要开展清理漏征漏管、清缴欠税等专项整治行动,采取硬措施、铁手段,进一步完善综合协税护税机制,做到抓住重点、管好大户、规范小户,严防跑冒滴漏,严厉打击偷逃骗抗税行为。
4.狠抓财政支出不放松。一是合理调度资金。严格按照“保运转、保民生、保经济发展、保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原则,集中财力保障重点项目和“民生100工程”的资金需求。二是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今年“三公”经费公开逐步实施,各级财政部门要认清形势,早做谋划,严格控制非预算支出,能压缩的开支尽量压缩、能取消的开支尽量取消,坚决做到“三不、四停、一控”,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三是强化预算约束。坚持量入为出、量财办事的原则,严格依法调整财政收支预算,对部门单位除必须增加支出外原则上不追加预算,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四是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快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加快财政支出步伐。
5.要狠抓财政改革不放松。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对所有财政性资金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模式。狠抓预算执行管理和预算约束,强化预算编制部门的主体责任;扩大预算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稳步推进预算公开。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快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的转轨步伐,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积极推行公务卡消费改革。三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在全市推广使用公务用车消费电子管理系统,全面规范建设工程项目的政府采购,加快政府采购电子监管系统建设。四是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完善财务总监制度,强化财务监管职能,强化对政府投融资平台、投资项目和投资资金的监管。将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建立健全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五是强化资金监管。继续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切实抓好调整经济结构资金、强农惠农资金和重点民生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积极开展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继续完善财政应用支撑平台,建立健全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
责任编辑/不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