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月份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1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72562万元,同比增加29918万元,增长21.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5100万元,同比增加55162万元,增长78.9%;上划中央收入完成38230万元,同比下降38.4%;上划省级收入完成9232万元,同比下降12.9%。
从一般预算收入结构情况来看:税收收入完成42919万元,同比增加650万元,增长1.5%;非税收入完成82181万元,同比增加54512万元,增长197.0%。
从收入征收部门情况来看:国税部门完成43540万元,同比减少32466万元,下降42.7%;地税部门完成42850万元,同比增加3337万元,增长8.4%;财政部门完成86172万元,同比增加59047万元,增长217.7%。
1月份,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15945万元,同比增加76859万元,增长55.3%。其中,市本级支出完成68045万元,同比增加43179万元,增长173.6%;县级支出完成147900万元,同比增加33680元,增长29.5%。
二、预算执行主要特点
1、财政收入实现“开门红”。 1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72562万元,增长21.0%,圆满实现了“开门红”。 但元月份增速同比降低15.8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回落18.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一是政策性、结构性减税多。个人所得税改革、调整营业税和增值税起征点及增值税抵扣范围、减免小型微型企业部分税费等减税政策,预计1月份全市至少减收2亿元。二是有效征管时间短。今年元旦和春节都集中在1月,比去年同期减少了一半的征收时间,加大了税收组织入库难度。三是政策性变化影响。再生资源企业“退五征五”政策执行到2010年,2011年元月份入库再生资源企业翘尾巴税收6.1亿元,今年仅入库4539万元,同比减少5.6亿元。
2、县市区收入增势强劲。1月份,从财政总收入看:11个县市区中除临武、桂阳外,增幅都在26%以上,其中嘉禾、桂东、苏仙分别增长42.6%、35.2%、34.6%。从一般预算收入看:县市区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5100万元,增长263.3%,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84.4个百分点,其中汝城、桂阳、资兴分别增长215.1%、162.9%、145.6%。
3、企业所得税强劲增长。1月份企业所得税完成13007万元,同比增长127.2%。主要原因是2011年全市工业快速发展,企业效益持续提升,截止去年11月底,规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32亿元,增长40.3%,37个工业行业大类有31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
4、非税收入贡献突出。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预算外收入(除学校教育收费外)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模式,集中管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服务性收费和国有资产收益加强管理,确保非税收入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及时足额入库。1月份,全市非税收入完成82181万元,增长197.0%,拉动财政总收入增长38.2个百分点。其中行政性收费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增幅分别高达364.8%、3612.5%、1021.3%。
5、重点支出保障较好。1月份,全市各级财政部门按照“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的要求,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15945万元,增长55.3%。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民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用于民生领域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三分之二,其中,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住房保障分别增长27.0%、80.3%、77.4%、50.8%、74.2%、134.6%。
三、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从元月份财政收入运行情况来看,虽然实现了“开门红”,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收入结构不优。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54.2%。二是县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县市区增幅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95.8个百分点。三是财政增收压力大。受宏观经济趋紧、楼市调控、减税政策频出的影响,加之我市财政收入连年高速增长,后期财政增收压力大。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一是加强财源建设。积极筹措和争取资金,着力支持交通大建设、产业大转型、城市大提质项目建设,把项目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确保稳定主体税源稳定增长。二是加大财税征管。各级征管部门要围绕收入目标,全力以赴抓好财税征管,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严格目标管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征管方式,提高征管质量,挖掘增收潜力,确保收入应收尽收。三是强化财政管理。完善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规范单位财务管理,提高公务支出透明度。
责任编辑/不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