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1、收入执行情况
1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21548万元,同比增收48986万元,增长28.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75406万元,同比增收50306万元,增长40.2%;上划中央收入完成37409万元,同比减收821万元,下降2.1%;上划省级收入完成8730万元,同比减收502万元,下降5.4%。
从收入结构看:全口径税收收入完成101609万元,同比增收11228万元,增长12.4%;非税收入完成119939万元,同比增收37758万元,增长45.9%。
从征收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42306万元,同比减收1234万元,下降2.8%;地税部门完成60968万元(含耕地占用税、契税,下同),同比增收11351万元,增长22.9%;财政部门完成118274万元,同比增收38869万元,增长49%。
从收入级次看:市级(含经开区、有色园区,下同)财政总收入完成59370万元,同比增收12274万元,增长26.1%;县(市、区)级财政总收入完成162178万元,同比增收36712万元,增长29.3%。
1月份,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35346万元,同比增收19544万元,增长123.7%。其中:地方教育费附加收入1016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0731万元,同比增收16492万元,增长115.8%,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完成945万元,同比增收865万元,增长1081.3%。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0592万元,同比减收1635万元,下降13.4%。
2、支出执行情况
1月份,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51823万元,同比增支35878万元,增长16.6%。其中,市级支出完成58427万元,同比减支9618万元,下降14.1%;县(市、区)级支出完成193396万元,同比增支45496万元,增长30.8%。
二、财政收支运行主要特点
1、财政收入实现“开门红”。今年以来,各级财税部门抓住经济企稳回升及节日市场旺盛的有利时机,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认真做好春节前各项税费征缴工作,财政收入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2.2亿元,达到历年同期最高水平,超过2002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长28.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5个百分点,排全省第一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7.5亿元,增长40.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8个百分点,排全省第二位,财政收入实现了元月“开门红”。
2、税收增长不平衡。1月份,全市税收收入完成10.2亿元,增长12.4%,增幅虽同比上升33.8个百分点,但各税种增减不一,增长很不平衡。我市14个税种仅个人所得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和烟叶税等5个税种实现增长,9个税种不同程度下降,而三大主体税种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下降-4.4%、-7.3%和-6.4%,主要是部分产品产量下降、行业利润下滑及上年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
3、市县两级同步增长。1月份,市级、县市区财政总收入分别完成5.9亿元、16.2亿元,增长26.1%、29.3%;11个县市区增幅均超过15%,其中桂阳(54.6%)、永兴(40.3%)和嘉禾(32%)增长迅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市级、县市区分别完成4.4、13.1亿元,增长46.1%、38.3%,其中嘉禾(125.3%)、桂阳(53.1%)、宜章(40.7%)、永兴(40.4%)、北湖(37.8%)和桂东(35.3%)等6个县市区增幅均超过30%。
4、支出彰显保民生。1月份,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5.2亿元,同比增长16.6%,直接用于民生的支出为1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63.6%,比去年同期提高 2.6个百分点。其中教育(24.8%)、社会保障和就业(32.5%)、医疗卫生(20.5%)、农林水事务(48%)等领域支出均增长较快。
1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完成22.2、17.5亿元,增长28.4%、40.2%。虽然实现了“开门红”,但当前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财政收入结构不优,增长后劲不足,特别是主体税种进展慢、增幅低等问题突出,要实现财政收入一季度“开门红”,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要以贯彻落实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围绕首季“开门红”目标,着力培植财源,积极组织收入,重点抓好各项税收组织入库。
责任编辑/不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