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是法治社会,法律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全民普法工作开展30年来,得益于各级政府部门多方位、多角度宣传覆盖,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偏远山村,普法活动深入人心深得民心,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得到空前提高,刑事犯罪率得到有效控制,街头寻衅滋事现象越来越少,社会越来越文明,治安越来越安定,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但是,总有那么少数人,法治意识不那么强烈,或者说是不那么有觉悟,不愿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做一个合格公民,不懂法,不守法,甚至知法犯法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2015年5月3日 ,成都女司机连换三车道,差点让后方男司机追尾,其后两车斗气,女司机又别了后车男司机多次,最后男司机忍无可忍别停女司机,强拉女司机下车拳脚相向。结果女司机面部多处骨折,轻微脑震荡,打人男子张某因涉嫌寻衅滋事被警方刑事拘留。 2014年10月31日 ,备受社会关注的北京“大兴摔婴案”凶手韩磊被执行死刑,又为我们上了极其沉重的一课。诸如此类事件,无一不是不遵纪守法就会吃大亏的有强大说服力的反面教材。
由此可见,普法工作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国际交流更加频繁,社会舞台更加宽广,人际关系更加复杂,思想观念更加多元,全民普法“路漫漫其修远兮”,更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大力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让全体公民懂法守法,共创和谐社会。
普法的方式多种多样,效果各有千秋。我认为,充分利用手机网络,大力开展全民普法,也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好方式。理由有三:
一是用户规模具备全民普法的基本条件。感谢党的强国富民好政策,广大人民群众收入逐年增高。群众腰包鼓起来了,生活质量自然是水涨船高,君不见?改革春风吹,处处闻“机”叫。不管是白领人士,还是蓝领阶层,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稚气未脱的小孩,更不用说商务精英时尚人士了,手机宛然成了标配物品,一人同时携带两台手机也毫不稀奇。2014年12月24日工信部发布数据,到11月底,我国手机用户数达到11.04亿户,可以说,我国全民手机时代已经悄然到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7月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这组数字说明了手机在我国的普及速度日益加快,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手机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从手机普及的规模来看,庞大的手机用户群已经完全具备了全民普法数量层面上的基本条件。
二是手机智能具备全民普法的硬件标准。随着电子科技突飞猛进地发展,现在的手机已经不再局限于打电话、发短信,早期的功能手机已基本上被智能手机所替代。浏览新闻,收发视频,手机QQ聊天,微信朋友圈,手机银行,手机购物,手机支付,手机导航……手机智能的简直就是无所不至无所不能的神器!出门在外,现金不带不会慌,但手机不带的话,估计就六神无主坐立不安了。一机在手,走遍天下无忧,这一点都不夸张。现在,如果你没有一台功能完备、配置主流的智能手机,恐怕都不好意思出来打招呼了。2014年12月,市场研究公司弗雷斯特(Forrester Research)发布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将达44%,“当普及率超过30%,就意味着它已经进入大众市场,而不再是一项小众的技术或解决方案。”弗雷斯特首席分析师兼报告撰写人蒂姆·谢迪(Tim Sheedy)说。手机传播不分地域,没有疆界,可以说,全球互联互通的手机网络有多大,手机传播的空间就有多大。现在的手机越来越智能化,智能化的手机完全具备了全民普法电子化、信息化的硬件标准,人们只要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来学习法律知识。
三是平台丰富具备全民普法的软件需求。相对于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手机网络在传播时间上自由、快捷、便利的特点尤为突出,可以轻易做到即时发布各类法律知识。近年来,在国内外许多重大新闻特别是突发性新闻报道上打响第一枪的,已经不再是电视、广播、报纸,而是网络,自然,手机网络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员。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通常是单向的,广大群众只能被动接受,而手机网络媒体既可以是单向传播,也可以双向甚至多向传播,信息的传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人与网站之间、人与人之间可以利用网络论坛和各种软件即时沟通,实时互动,对新闻内容也可以随时展开讨论发表看法。同时,手机网站可以制作海量的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的法治宣传内容,提供更受人们欢迎的视听效果。正是通过屏幕越来越大、分辨率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先进的手机所创造出来的活跃、轻松、愉悦的交互情境,使得严肃枯燥的法制宣传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广大手机用户在边玩边学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法治教育,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大力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充分利用手机网络完全是切实可行的。在做好传统媒体法制宣传的同时,相关政府部门更应充分利用手机网络,大力加强普法宣传,全面提升普法效果。具体来说,也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施。
一是加强短信平台构建。大力加强与电信、移动、联通等公司的合作,开通普法手机短信平台,定期向党员干部、公务员、广大市民及外来务工人员免费发送相关政策法规的最新动态和法律知识。同时,加大打击垃圾短信力度,关闭取缔非法短信平台,消除手机用户对短信的厌烦抵触情绪,确保发送到手机终端的每一条普法短信都是有价值的,都是受欢迎的。
二是加快普法软件开发。加大政府投入,吸引民间资本,鼓励科技公司积极研发推广普法类第三方应用程序(APP),做到简单易用、新颖活泼、内容丰富、互动性强,将涉及群众工作、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进来,提供权威的法律法规检索咨询,随时在线解答群众疑难困惑,就好比“一机在手,律师相守”,必将极大提高全民普法效果。
三是加快普法专栏创建。加大与各大手机新闻网站的合作,开通普法专栏,鼓励广大手机用户阅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律知识宣传题材,并且结合本地区各种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及近期法治宣传重点,为群众解读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普及法律知识,分析典型案例,提供法律咨询,对群众关心的法律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积极传播法治舆论正能量,进一步传播法治文化。
四是完善普法奖励措施。可以采取学法有奖的方式,吸引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学法用法,变“要我学法”为“我要学法”,将普法学习常态化。如,采用点击积分制、互动积分制、问答积分制等多种方式,达到一定数量的积分可以奖励一定金额的话费,相信一定能吸引更多的手机用户参与进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参与学习法律的人多了,全民普法效果还能不好吗?
让更多的人懂法,从手机网络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