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地质环境监测站2018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一、部门概况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主要职能:承担全市地质灾害、地下水、地质遗迹保护等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负责拟订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计划、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提供本辖区各类地质环境监测信息和数据以及突发和重要的地质环境信息报告;承担全市矿山环境状况的调查、监测工作以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负责汛期地质灾害巡查和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理等工作。
机构设置情况:郴州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直属于市国土资源局管理的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5人。
(二)部门整体支出情况
2018年度部门整体支出合计143.62万元;其中:基本支出69万元,占支出48.04%;项目支出74.62万元,占支出51.96%.
二、部门整体支出管理及使用情况
(一)基本支出
2018年度基本支出69万元。其中人员经费支出58.96万元,日常公用经费支出10.04万元。
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2018年“三公”经费共完成2.8万元,比上年减少1.16万元,下降29.29%;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车辆运行维护费及公务接待费用减少。其中:因公出国(镜)费支出0万元(因公出国组团0次,因公出国0人次),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2.54万元,与上年同期数相比减少0.5万元,减少率16.45%;公务接待费支出0.26万元(国内公务接待8批次,国内公务接待49人)。公务接待费相比上年同期数支出减少0.66万元,减少率71.74%;2018年度“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数大幅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按照市委、市政府、市纪委要求,严厉节约,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大力压缩三公经费的开支。
(二)项目支出
2018年项目支出74.62万元。包括地质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7.75万元、地质灾害防治47.6万元、其他城乡社区管理事务支出11.7万元、其他支出7.57万元。项目经费严格按照资金下达指标文规定用途使用,经费支出按照流程审批确保专款专用。
截至2018年12月31日,矿山治理验收市县专项补助资金使用7.75万元,主要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验收工作运行相关差旅费、车辆运行费、临聘人员工资等相关支出。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地质灾害防治支出47.6万元,主要用于地质灾害汛前排查、巡查、核查、2017年度中型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汛后核查费用及车辆运行费等;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其他城乡社区管理事务支出11.7万元,主要用于地质灾害应急、值班值守、巡查等工作经费支出。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其他支出7.57万元,主要用于地下水常规监测等工作日常支出。
三、市本级其他财政性资金实施情况
市本级其他财政性资金主要指用于年初部门预算以外的项目或年中追加项目。
(一)组织情况分析
2018年7月依据湘远扬审字【2016】第2226号审计报告第五条审计建议取消一个银行账户,保留一个基本户。原中行账户资金81.66万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验收工作经费)全部转入财政基本账户。
(二)管理情况分析
已按照国库下达指标摘要并按用途使用。
四、资产管理情况
截至2018年12月31日,财务报表年末资产总额240.37万元,以二部分构成:流动资产190.35万元,占资产总额79.19%,主要包括财政应返还额度78.13万元,其他应收款112.22万元;固定资产50.02万元,占资产总额20.81%,主要包括通用设备类、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类。
(一)资产管理机制方面
为规范和加强我站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国有资产完整和有效使用,我站设立了国有资产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配备专职资产管理负责人。定期进行资产核算,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管。
(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面
我站没有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
(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
在日常资产管理中,及时将固定资产变动录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真实完整地掌握和了解本单位资产及财务状况。摸清了家底,建立健全资产账薄体系。
五、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情况
2018年,我站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履行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职能,对预算管理十分重视,建立健全了各项财务制度,实现资金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对一切开支严格按财务制度办理,极大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了节约支出的目的。合理利用市本级、省级下达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调查、排查巡查等相关工作运行资金,加强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突出防灾重点,做好监测预警,加强24小时值班值守。及时准确地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提高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积极推动全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和隐患点专业化监测,提升了科技防灾水平,全市连续八年实现了地质灾害“零伤亡”。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保证预算编制合理与精细,预算执行在日常工作开展中,尤其是人员经费因社保部门核定的五险一金缴费基数与市财政局预算下达的五险一金缴费预算数存在很大差异,造成资金缺口问题。
七、改进措施和有关建议
(一)加强细化编制预算管理工作,合理保障固定性、相对刚性费用支出的项目,结合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科学合理编制本年度预算草案。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控性。
(二)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审批和控制,规范支出标准和范围,按照预算规定的费用项目和用途进行资金使用审核,列报支付、财务核算;加强资产管理工作,及时登记更新台账,充分利用资产数据建立资产信息档案。对资产各项数据资料分类、整理、加工。建立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健全资产管理责任制、落实相关人员明确职责。
附件2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表
一级指标 |
分值 |
二级 指标 |
分值 |
三级 指标 |
分值 |
评价标准 |
指标说明 |
得分 |
投入 |
10 |
预算配置 |
10 |
在职人员控制率 |
5 |
以100%为标准。在职人员控制率≦100%,计5分;每超过一个百分点扣0.5分,扣完为止。 |
在职人员控制率=(在职人员数/编制数)×100%,在职人员数:部门(单位)实际在职人数,以财政厅确定的部门决算编制口径为准。 |
5.00 |
“三公经费”变动率 |
5 |
“三公经费”变动率≦0,计8分;“三公经费”>0,每超过一个百分点扣0.8分,扣完为止。 |
“三公经费”变动率=[(本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数-上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数)/上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数]×100% |
5.00 |
||||
过 程 |
60 |
预算执行 |
20 |
预算完成率 |
5 |
100%计满分,每低于5%扣2分,扣完为止。 |
预算完成率=(上年结转+年初预算+本年追加预算-年末结余)/(上年结转+年初预算+本年追加预算)×100%。 |
5.00 |
预算控制率 |
5 |
预算控制率=0,计5分;0-10%(含),计4分;10-20%(含),计3分;20-30%(含),计2分;大于30%不得分。 |
预算控制率=(本年追加预算/年初预算)×100%。 |
5.00 |
||||
新建楼堂馆所面积控制率 |
5 |
100%以下(含)计满分,每超出5%扣2分,扣完为止。没有楼堂馆所项目的部门按满分计算。 |
楼堂馆所面积控制率=实际建设面积/批准建设面积×100% 。 |
5.00 |
||||
新建楼堂馆所投资概算控制率 |
5 |
100%以下(含)计满分,每超出5%扣2分,扣完为止。 |
楼堂馆所投资预算控制率=实际投资金额/批准投资金额×100% 。 |
5.00 |
||||
预算管理 |
40 |
公用经费控制率 |
8 |
100%以下(含)计满分,每超出1%扣1分,扣完为止。 |
公用经费控制率=(实际支出公用经费总额/预算安排公用经费总额)×100%。 |
8.00 |
||
“三公经费”控制率 |
7 |
100%以下(含)计满分,每超出1%扣1分,扣完为止。 |
“三公经费”控制率-(“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数)×100%。 |
7.00 |
||||
政府采购执行率 |
6 |
100%计满分,每超过(降低)5%扣2分。扣完为止。 |
政府采购执行率=(实际政府采购金额/政府采购预算数)×100% |
6.00 |
||||
过 程 |
|
预算管理 |
管理制度健全性 |
8 |
①有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等管理制度,2分; |
|
8.00 |
|
资金使用合规性 |
6 |
①支出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②资金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③项目支出按规定经过评估论证;④支出符合部门预算批复的用途;⑤资金使用无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
|
6.00 |
||||
预决算信息公开性 |
5 |
①按规定内容公开预决算信息,1分;②按规定时限公开预决算信息,1分;③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真实,1分;④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完整,1分;⑤基础数据信息和汇集信息资料准确,1分。 |
预决算信息是指与部门预算、执行、决算、监督、绩效等管理相关的信息。 |
5.00 |
||||
产出及效率 |
30 |
职责履行 |
8 |
重点工作实际完成率 |
8 |
根据绩效办2016年对各部门为民办实事和部门重点工程与重点工作考核分数折算。 |
|
8.00 |
履职 效益 |
10 |
经济 效益 |
10 |
此两项指标为设置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时必须考虑的共性要素,可根据部门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设置,并将其细化为相应的个性化指标。 |
10.00 |
|||
社会 效益 |
||||||||
12 |
行政 效能 |
6 |
促进部门改进文风会风,加强经费及资产管理,推动网上办事,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效果较好的计6分;一般3分;无效果或者效果不明显0分。 |
根据部门自评材料评定。 |
6.00 |
|||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 |
6 |
90%(含)以上计6分; |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是指部门(单位)履行职责而影响到的部门、群体或个人,一般采取社会调查的方式。 |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