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土地储备中心2018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管理表
一、部门概况
(一)部门基本情况
我中心2002年1月成立,隶属于市国土资源局,为副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作为市本级(含北湖、苏仙区)国有土地储备的法定主体,负责市本级土地储备管理工作并承担市政府确定区域的储备土地前期开发及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我中心分设三个科室:计划收购科、储备管理科、财务科,共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4名。2018年末实有职工人数15人,其中:在职在岗10人,退休5人。
(二)部门整体支出情况
(二)2018年度部门整体支出合计244.23万元,本评价为决算涵盖的部门整体支出。主要用于行政运行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
二、部门整体支出管理及使用情况
(一)基本支出
(一)基本支出
2018年度基本支出244.23万元,按科目分类工资福利支出195.48万元,商品服务支出31.96万元,对个人与家庭补助支出16.79万元,其他资本性支出0万元。
2018年度“三公”经费支出为3.86万元,较上年相比,下降了37.56%。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为0 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为2.41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为0万元。
(二)项目支出
(二)项目支出
我单位无项目支出。
三、市本级其他财政性资金实施情况
市本级其他财政性资金主要指用于年初部门预算以外的项目或年中追加项目。
(一)组织情况分析
无
(二)管理情况分析
无
四、资产管理情况
2018年我中心对固定资产进行了盘点、清理,建立健全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该制度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建立了固定资产卡片,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并于年末进行相关资产的清理、核对,做到账实相符。
五、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情况
(一)以盘活存量为重点,完成土地储备各项任务。市本级土地储备规模为12600亩(含中心管理的4428亩),其中拟收储土地7050亩、入库储备土地5550亩。
(二)完成新征土地储备任务。市本级土地储备征转报批1576.8亩,完成审批取卷766.9亩。其中,我中心完成市2018年第三批次(凤形山二期)106亩、第五批次(华康小区二期)80亩、北湖区公安局技术补征地7亩的土地征转报批,完成市2017年第二批次(铁海联运置换地)和2018年第三批次(凤形山二期)项目162.7192亩土地征转审批取卷,新征土地储备为年初计划任务的121%;完成铁海联运加油站、金桥社区九组等项目收购收回土地使用权5宗,面积88.882亩;签订各类拆迁、青苗补偿协议23份,完成补偿金额448余万元,完成征地补偿土地面积184亩;启动了卜里坪片区土地储备项目征地报批工作。
(三)加大储备土地供应力度。一是及时做好市本级土地储备的规划条件申请和入出库等前期工作。市本级申请规划条件88宗,领取规划条件65宗,储备土地出库供应61宗、面积2422亩,实现土地出让收入21.3亿元。其中,我中心储备土地出库供应6宗,面积173亩,成交金额约4.5748亿元。二是加大储备土地的开发力度,对重点项目重点跟踪调度。我中心完成土地储备前期开发面积370亩,完成永达仓储等项目的杆线搬迁并对2019年计划供应的储备土地内的电力杆线情况进行排查,搬迁计划申请已分别送电业局、郴电国际。
(四) 解决资金“瓶颈”问题。积极配合完成2018年度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项目准备、土地市场信息收集等工作,实现债券配额资金4.99亿元。土地储备资金收入11635.9252万元,支出7307.6369万元,偿还银行到期贷款6000万元。2019年专项土地储备债券发行前期工作已经启动。多年来资金不足的问题基本得到化解。
(五)围绕创建、环保,落实储备土地管护措施。一是认真抓好市创建工作。今年是市创文、创空气质量达标示范城市等创建工作年,根据市创建办交办的任务,重点对储备地的黄土裸露、围墙及创文宣传标语进行了整治和完善。截止目前,共完成黄土裸露治理27000㎡,新建围墙2400m,改旧围墙100m,围墙宣传标语9000㎡,治理垃圾120m3,共投资约198万元。二是认真落实管护措施。加强对储备土地的巡查工作,及时处置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截至目前,对储备地巡查30次,重点对散片区未委托管护的存量地内垃圾及渣土倾倒情况进行排查,对群众的举报及时到现场处置。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本支出预算经费保障水平偏低
预算执行基本围绕保人员经费、保正常运转进行。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因社保部门核定的“五险一金”缴费基数与市财政局预算下达的“五险一金”缴费预算数存在差异,从而引起资金缺口,从长期来看,经费保障面临巨大的压力。
(二)对财金法规及最新的支付政策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和培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缺乏专业性的指导。相关的政策法规变革速度较快,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特殊情况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处理时效较长,对政策的把握不准确。
七、改进措施和有关建议
(一)科学合理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
加强预算编制的前瞻性,按照新《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按政策规定及本部门的发展规划,结合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科学、合理地编制本年预算草案,避免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划分不准或预算支出与实际执行出现较大偏差的情况,执行中确需调剂预算的,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
(二)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
进一步严肃财金纪律,完善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本部门“三公经费”等公务支出管理制度及厉行节约制度,加强经费审批和控制,规范支出标准与范围,并严格执行。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及时登记、更新台账,加强资产卡片管理,年终前对各类实物资产进行全面盘点,确保账账、账实相符。
附件2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表
一级指标 |
分值 |
二级 指标 |
分值 |
三级 指标 |
分值 |
评价标准 |
指标说明 |
得分 |
投入 |
10 |
预算配置 |
10 |
在职人员控制率 |
5 |
以100%为标准。在职人员控制率≦100%,计5分;每超过一个百分点扣0.5分,扣完为止。 |
在职人员控制率=(在职人员数/编制数)×100%,在职人员数:部门(单位)实际在职人数,以财政厅确定的部门决算编制口径为准。 |
5.00 |
“三公经费”变动率 |
5 |
“三公经费”变动率≦0,计5分;“三公经费”>0,每超过一个百分点扣0.8分,扣完为止。 |
“三公经费”变动率=[(本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数-上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数)/上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数]×100% |
5.00 |
||||
过 程 |
60 |
预算执行 |
20 |
预算完成率 |
5 |
100%计满分,每低于5%扣2分,扣完为止。 |
预算完成率=(上年结转+年初预算+本年追加预算-年末结余)/(上年结转+年初预算+本年追加预算)×100%。 |
5.00 |
预算控制率 |
5 |
预算控制率=0,计5分;0-10%(含),计4分;10-20%(含),计3分;20-30%(含),计2分;大于30%不得分。 |
预算控制率=(本年追加预算/年初预算)×100%。 |
5.00 |
||||
新建楼堂馆所面积控制率 |
5 |
100%以下(含)计满分,每超出5%扣2分,扣完为止。没有楼堂馆所项目的部门按满分计算。 |
楼堂馆所面积控制率=实际建设面积/批准建设面积×100% 。 |
5.00 |
||||
新建楼堂馆所投资概算控制率 |
5 |
100%以下(含)计满分,每超出5%扣2分,扣完为止。 |
楼堂馆所投资预算控制率=实际投资金额/批准投资金额×100% 。 |
5.00 |
||||
预算管理 |
40 |
公用经费控制率 |
8 |
100%以下(含)计满分,每超出1%扣1分,扣完为止。 |
公用经费控制率=(实际支出公用经费总额/预算安排公用经费总额)×100%。 |
8.00 |
||
“三公经费”控制率 |
7 |
100%以下(含)计满分,每超出1%扣1分,扣完为止。 |
“三公经费”控制率-(“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数)×100%。 |
7.00 |
||||
政府采购执行率 |
6 |
100%计满分,每超过(降低)5%扣2分。扣完为止。 |
政府采购执行率=(实际政府采购金额/政府采购预算数)×100% |
6.00 |
||||
过 程 |
|
预算管理 |
管理制度健全性 |
8 |
①有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等管理制度,2分; |
|
8.00 |
|
资金使用合规性 |
6 |
①支出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②资金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③项目支出按规定经过评估论证;④支出符合部门预算批复的用途;⑤资金使用无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
|
6.00 |
||||
预决算信息公开性 |
5 |
①按规定内容公开预决算信息,1分;②按规定时限公开预决算信息,1分;③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真实,1分;④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完整,1分;⑤基础数据信息和汇集信息资料准确,1分。 |
预决算信息是指与部门预算、执行、决算、监督、绩效等管理相关的信息。 |
5.00 |
||||
产出及效率 |
30 |
职责履行 |
8 |
重点工作实际完成率 |
8 |
根据绩效办对当年各部门为民办实事和部门重点工程与重点工作考核分数折算。 |
|
8.00 |
履职 效益 |
10 |
经济 效益 |
10 |
此两项指标为设置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时必须考虑的共性要素,可根据部门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设置,并将其细化为相应的个性化指标。 |
0 |
|||
社会 效益 |
||||||||
12 |
行政 效能 |
6 |
促进部门改进文风会风,加强经费及资产管理,推动网上办事,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效果较好的计6分;一般3分;无效果或者效果不明显0分。 |
根据部门自评材料评定。 |
6.00 |
|||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 |
6 |
90%(含)以上计6分; |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是指部门(单位)履行职责而影响到的部门、群体或个人,一般采取社会调查的方式。 |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