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总书记的讲话,论述精辟、意义深远,从价值层面对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广大党员干部谋事创业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作为统计系统的干部更要认真学习,用心领会,并努力践行“三严三实”要求。
一、要把学习作为良好的习惯
习总书记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学理论、学业务、学文化等方面来坚定信仰、加强修养、提升能力。一是学理论,补好“钙”。科学理论武装是马克思政党区别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在当前,学理论,就是要重点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章党规,学习党的路线、政策、方针。既要原原本本地逐篇精读,又要扎扎实实地领会实质,真正使理论成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先导。通过学习理论,进一步补好精神上的“钙”,努力提高理论素养,提升思想境界,切实坚定信仰信念,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行动上的自觉。二是学业务,练好兵。业务工作是本职工作,是实现理想与价值的重要体现,学习业务知识就是要进一步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因此,作为统计干部要坚持在学习中练兵,在练兵中提升,严格按照加快建设服务型统计的要求,主动学习统计理论和统计实务,熟练掌握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把自己锻造成能做报表、善搞调研、会写分析的统计行家里手。三是学文化,充好电。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法律法规、经济管理、科学技术、公文处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次,在学习中汲取营养、充实自我、增强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要把权力作为恪守的责任
权力是一柄双刃剑,用好了利国利民,用不好害人害己。习总书记谆谆告诫大家:很多人有权力了,往往会成为被“围猎”的对象;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统计部门虽然是“清水衙门”,但是党和人民仍然赋予了我们数据的认定权、民调的报告权和考核的监测权。因此,我们必须谨慎用权、依法用权、规范用权。一是用好数据认定权。统计数据是国家法定数据,是各级各部门分析经济形势、研判发展态势、制定政策措施、助推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如果评估认定的数据不真实、不准确、不全面,那么将影响思路的谋划、发展的定位和政策的制定。因此,必须谨慎用好数据认定权,严格按照方法制度的要求进行评估认定,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二是用好民调报告权。社情民意调查是统计部门收集民意、反映民声的重要途径,也是党委政府接地气、连百姓的重要渠道,无论是各级领导还是社会各界,对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均十分关注,格外看重。有的调查结果已纳入绩效考核重要内容,有的已作为电视问政的重要素材,有的已成为各类创建的重要门槛。因此,必须科学制定调查方案,精心组织调查实施,认真分析调查数据,如实报告调查结果。否则将影响考核得分,影响工作推动,影响创建成功。三是用好考核监测权。随着统计职能的不断强化,各级党委政府赋予统计部门的话语权越来越多,绩效评估、小康监测、产业转型升级考核等统计部门的分值、权重都很大。统计部门是否实事求是进行监测,将关系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况能否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来,关系到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的政绩考核能否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来。因此,统计部门必须按照各级党委政府印发的考核细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并切实加强监测,及时搞好预警,努力确保考核监测结果客观公正。
三、要把修身作为执着的追求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修身正己是共产党人必须长期坚持的必修课。一是修好为政之德。品德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与良心,官德则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基、立命之本。统计干部修好为政之德就是要自觉用党纪国法和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检验自己,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拒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于门外,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修身铸德,提高境界,净化心灵,在思想道德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二是修好做人之德。做事先做人,做人先修德。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决定他的涵养和素质,作为统计系统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要经常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要做到以诚待人、真诚相处,对别人多一点包容、少一点抱怨,多一丝信任、少一丝猜疑,多一份关心、少一份责怪,多看别人的长处,少看别人的短处,决不能搞当面一套、背后一枪的卑鄙小人之举。三是修好处事之德。处事要注意方法,把握尺度,做到刚柔相济,遇事多换位思考,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考虑问题。要虚怀若谷、胸怀坦荡、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在工作中勇挑重担、敢啃硬骨,不能拈轻怕重、推诿责任、争名好利、斤斤计较。要足踏实地,少说多做,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在成绩面前不骄傲、不吹嘘、不张扬,在失败之时不放弃、不叹息、不气馁,始终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四、要把清廉作为坚守的底线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肤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作为统计干部,务必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坚决做到不搞不正之风、不要不义之财、不报不实之数,始终坚持务实清廉,努力维护统计系统的良好形象。一是不正之风不搞。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并在全党开展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必须严格执行中央有关规定,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管住自己的嘴、手、脚,坚决做到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不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的宗旨,始终以清廉的作风,永葆共产党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二是不义之财不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作为统计系统的党员领导干部在金钱面前必须经得起考验,绝不能以权谋私、以权谋利,不搞权钱交易,不谋不义之财。一旦染指不义之财,总会有东窗事发的那一天,即使暂时没有败露,心理也可能是惶惶不可终日,最终导致身败名裂、前程自毁,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三是不实之数不报。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数据准确与否不仅影响领导决策,而且也影响统计形象。因此,必须将数据质量作为检验统计作风的试金石,切实筑牢统计根基,严把源头数据质量,坚决做到不进假数、不报假数、不出假数,确保统计数据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事实佐证、经得起社会质疑,以真实准确的数据向全社会展示统计系统过硬的工作作风。
五、要把“三实”作为强统的保证
统计人践行“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具体行动就是要从数据采集、上报、评估等环节把工作抓实。一是数据采集要实。数据采集是统计工作的基础,也是统计数据的源头,这个环节的工作是否抓实事关统计数据质量的准确与否。如果基本单位目名录不真实、不准确,或企业填报数据可信度、真实性不强,那么统计数据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统计工作就无法达到“真实可信、不出假数”的要求。因此,必须抓实数据采集这个基础环节,切实搞准基本单位名录库中企业是否达标、是否有空壳企业和倒闭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数据采集是否及时准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源头数据可靠。二是数据上报要实。如实上报统计数据是每个调查对象应尽的义务。因此,统计干部要精心指导企业按照统计方法制度,依照企业生产经营原始依据,如实上报统计报表,绝不能人为干扰企业独立报数,更不能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违反联网直报“四条”红线,否则不但会使统计数据严重失真,而且会使统计部门严重失信,影响政府统计的公信力和统计数据的权威性。三是数据评估要实。统计数据经过采集、汇总、加工之后,要依照相关制度进行评估,确定最终数据,评估认定的结果具有合法性和唯一性,是反映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体现。因此,在评估认定统计数据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必须坚持阳光透明,评估结果必须与发展趋势、支撑指标、实际情况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使统计数据真正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
六、要把发展作为根本的目的
促进发展是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作为统计工作来说,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努力实现基础更实、数据更准、服务更优,加快建设服务型统计。一是力促基础更实。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统计根基不牢,基层基础建设不规范,统计力量不精干,统计制度不科学,统计流程不合理,统计设施不配套,统计资料不完整,那么就难以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就难以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抓好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严格按照基层统计站示范达标的要求,从人、财、物等方面着力夯实统计基础,从岗位、制度、职责等方面着力规范统计行为,确保统计基础能有力支撑统计工作科学发展。二是力促数据更准。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关键,我们抓基础建设、抓依法治统、抓数据评估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统计数据更加真实准确。因此,我们必须以数据质量为核心,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依法治统为手段,坚持标本兼治、多措并举,采取统计巡查、执法检查、数据核查、工作督查等方法,努力搞准统计数据,不断提高数据质量,为领导决策、企业发展提供最真实准确的参考依据。三是力促服务更优。统计服务是统计工作的重要职能,只有将枯燥的统计数据开发成鲜活的统计产品,才能充分发挥统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拓展统计服务领域,延伸统计服务层次,提高统计服务质量,创新统计服务产品,努力打造及时、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品牌,着力解决统计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好、最优、最精的统计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让统计工作更加接地气、惠民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