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局青年干部文化底蕴,近日,郴州市统计局兴趣课堂邀请了郴州知名古琴老师张雅俐为全局青年干部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世界人类与口头非物质遗产古琴文化赏析。
张雅俐老师习琴12年,师从奥运会开幕式“太古遗音”演奏者陈雷激大师。她从中华汉民族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审美观谈起,引出汉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民族瑰宝——古琴。她详细介绍了古琴的起源,曲谱,构造,发声,音色等基本知识。她娓娓道来,古琴又称瑶琴,起源于战国时期,是中国汉族传统的拨弦乐器,属于八音中的丝。现今遗留下来的古琴乐谱仅1000多首曲目。最具代表性的有子期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嵇康临型抚《广陵散》等。古琴构造是古人精神文化寄托的集中体现。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日;设十三徽象征十二月及闰月;设五弦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齐聚;琴面承弦处凸出为岳山,弦为水;底板音孔命名为龙池凤爪。一把琴,古人在设计中就蕴藏着“有山有水有龙有凤有年有月”的美好寓意。古琴的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是一种自我沉淀和修身养性的乐器,它与大家熟悉的古筝的最大区别也在于此,古琴是适合弹给自己听,而古筝则更适合弹给别人欣赏。
介绍了古琴基本知识后,张雅俐老师现场为大家弹奏了中国古琴十大名曲的《梅花三弄》、《酒狂》,并弹唱了《长相思》。跟随着老师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慢柔,时而急促的琴声,大家都屏息静听,沉浸在古琴带来的清迥幽奇、婉转曲折、温润调畅的情境中里。市统计局团委书记曾艳也分享了她接触古琴之后的感受,并为大家弹奏了一首《秋风辞》。
兴趣课堂结束后,大家纷纷围拢在张老师身边,现场学习古琴弹奏,提出了各种问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愈加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