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郴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单位基本情况
1.职能职责。
主要职责:①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园林绿化工程、消防工程和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②承担市级有关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园林绿化工程、消防工程和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服务工作,为有关行政审批提供技术支撑服务;③承担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服务和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监督服务工作;④承担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市级有关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等工程质量安全与投诉问题处理服务工作;⑤承担市级有关工程项目的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运行使用等有关技术服务工作;⑥承担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技术服务和建设工程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服务工作;⑦承担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交办的其他任务。
2.机构设置。
根据上述职责,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设立11个内设机构:办公室、组织人事科、工程技术科、质量与检测监督科、安全与文明施工监督科、房建工程监督一科、房建工程监督二科、房建工程监督三科、市政与园林绿化工程监督科、消防工程监督科、人防工程监督科(对外可称郴州市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均为副科级。共计在职人数64人,退休人员31人。
(二)单位年度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市级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其他项目支出(除市级专项资金以外)绩效目标
1、单位年度整体绩效目标
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完成市中心城区约261个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管,其中房屋建筑约221个,总投资558个亿,总面积1249.76万平方米;市政基础设施约40个,总投资42个亿。
数字城管及质量安全投诉方面:积极处理和办结市政府、市城管局交办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投诉和数字化城管案件,做到有件必查、有件必回,妥善处理各种诉求。
质量安全监督报建方面:完成市中心城区约150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报建工作,建筑面积约400万平方米。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备案方面:完成市中心城区约300项建设工程的竣工验收备案工作,建筑面积约1亿平方米。
培育和评选各奖项工程方面: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和引导各企业、项目争先创优,实现年度约200项次的奖项工程。
质量检测方面:规范入郴检测机构的检测行为,确保检测质量,杜绝虚假报告,完成抽检工作约600项;加强对郴14个搅拌站原材料和混凝土质量监管,确保混凝土质量和结构安全。
指导和督查各县(市)区监督机构方面:加大层级监管力度,落实考核目标,积极推动和提高各县(市)区质量安全监管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
推进创建工作方面:参加各项创建工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赢蓝天保卫战、创建湖南省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示范城市等工作。
2、业务工作经费绩效目标
2019年完成市中心城区约261个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管,其中房屋建筑约221个,总投资558个亿,总面积1249.76万平方米;市政基础设施约40个,总投资42个亿。积极处理和办结市政府、市城管局交办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投诉和数字化城管案件,做到有件必查、有件必回,妥善处理各种诉求。 完成市中心城区约150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报建工作,建筑面积约400万平方米。接受省建设厅1-4季度、市住建局1-4季度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检查及申报创建省级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检查。指导和督查各县(市)区监督机构方面。加大层级监管力度,落实考核目标。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和引导各企业、项目争先创优,实现年度约200项次的奖项工程。
3、运行维护费绩效目标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赢蓝天保卫战、创建湖南省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示范城市等工作。2019年完成数字城管约2000起案件的办结工作;完成质量安全投诉约900起案件的办结工作。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2019年总支出1445.47万元。
(一)基本支出情况
2019年基本支出1150.87万元,主要开支范围:工资福利
支出、商品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资本性支出。1、工资福利支出开支1038.25万元(其中:工资津贴补开支369.94万元,伙食补助费20.95万元,奖金217.49万元,绩效工资40.5万元,社会保险缴费243.92万元,住房公积金144.65万元,其他工资福利支出0.8万元);2、公用经费开支93.62万元(其中:办公经费4.78万元,印刷费1.34万元,咨询费1万元,邮电费1.28万元,差旅费3.13万元,维修费0.32万元,培训费2.74万元,工会经费18.81万元,劳务费24.46万元,三公经费11.79元(公务接待费0.53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1.26万元),其他交通费2.33万元,其他商品服务支出21.64万元);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开支19万元(其中退休费12.08万元,生活补助6.20万元,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0.72万元)。
(二)项目支出情况
2019年业务工作经费和运行维护费全年预算安排共计390.73万元(其中业务工作经费365.54万元,运行维护费25.19万元)。2019年全年开支项目业务工作经费和运行维护费共计294.60万元。
a业务工作经费272.41万元。完成市中心城区约254个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管,其中房屋建筑约226个,总投资452个亿,总面积1475.08万平方米,其中市政基础设施约28个,总投资39个亿;积极处理和办结市政府、市城管局交办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投诉和数字化城管案件,做到有件必查、有件必回,妥善处理各种诉求;完成市中心城区约100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报建工作,建筑面积约420万平方米;接受省建设厅1-4季度、市住建局1-4季度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检查及申报创建省级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检查;指导和督查各县(市)区监督机构方面;加大层级监管力度,落实考核目标;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和引导各企业、项目争先创优,实现年度约220项次的奖项工程。
b运行维护费22.19万元。2019年完成数字城管1704起案件的办结工作;完成质量安全投诉1065起案件的办结工作。
项目支出严格按照财务管理规定执行,按照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对资金的使用实行审批程序,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无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情况
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无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
六、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情况
1、完善监督保障体系,提升质安管理水平。
(1)着力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水平。一是积极配合主管局开展了2019年建筑施工春节后复工专项检查,共排查项目207个,下发停工通知14份,消除重大安全隐患3处,下发整改通知书118份,消除一般安全隐患568处,下达不良行为告知书19份。二是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全力保障危大工程、特防期的安全生产。制定计划、详细部署,切实加强“两会”、节假日、高温天气、雨雪天气等特殊时期以及极端天气情况下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危大工程建档立制,落实专项方案全程严密监控,形成“事前有通知、事中有跟踪、事后有落实”的工作局面,始终保持安全生产高压态势。三是每个季度开展了全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暨建筑管理工作督查工作,共检查在建项目255个,其中房建项目214个,市政项目41个,下发质量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600余份,停工整改通知书46份,不良行为告知书25份。四是顺利完成省厅每季度、市局每季度对全市范围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检查及申报创建省级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复查工作,促进全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的稳步提升。五是加大层级监管力度,指导和督查各县市区监督机构开展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特别是每季度一次对全市各县(市)区站的质量安全督查,重点对脱贫攻坚中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了细致全面的检查和指导,落实考核目标。
(2)大力组织全市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专项整治。2019年以来我站积极探索起重设备监管的新模式,采取了政府购买服务保障全市范围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监督检测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站委托政府购买服务的第三方检测单位对我市在建工地建筑施工升降设备设施进行了两次地毯式全面检测。共检查建筑施工升降设备设施1121台(套),其中普通塔式起重机565台、施工升降机368台、物料提升机50台、高处作业吊篮59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79套(2520个机位),对180台金属结构件及其连接存在缺陷、主要安全保护装置不齐全、作业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以及检验检测报告有效期过期的建筑施工升降设备设施提出限制使用建议,起重机械检测覆盖率达100%,为我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全力开展商品混凝土、防水材料等专项检查。全年共计四次对城区15家混凝土搅拌站的原材料(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合料)进行了全方位抽查和暗访,盲样抽样后送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华科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进行对比检测,抽查试样120余组,对检测出的少数原材料不合格的情况,进一步追溯在建项目,对实体质量进行了抽检,并下发了5份整改通知书,从源头上把控了全市混凝土质量,保障实体工程的主体结构可靠性。针对我站接到的质量投诉中房屋渗漏较多的情况,4月份我站组织对全市在建工程使用的防水材料进行了大面积抽检,共抽检32组,涉及15个在建项目,针对使用不合格防水材料的工地,责令立即整改并上报整改方案,监督科室全程监督落实整改效果。通过对商品混凝土和防水材料等质量管控重点的有力监督,增强了建设工程各方参建责任主体的质量意识,切实促进了全市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
(4)倾力落实工程质量检测专项整治行动。检测数据是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科学依据,我站历来高度重视质量检测监督工作,严厉查处检验检测机构不按国家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检测,弄虚作假、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等不履行工程质量检测责任的违法违规行为。2019年对全市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进行了多轮次抽查核查,下发整改通知书19份,不良行为告知书5份,通过检查,从根本上遏制了我市检测行业“提篮子”现象,有力的保障了检测企业检测行为的规范性和真实性。同时加大了对检测方案的审查力度,全年共抽查检测方案288份(其中地基基础95份、主体结构158份、防雷检测35份),对发现未按检测规范执行的检测方案予以退回并责令整改,并对其加大了监督力度,进一步规范了全市检测机构的检测行为。
(5)努力提高监管信息化水平。今年以来,按照“放管服”改革的方向和省厅、市局的工作要求,我站充分认识到工程项目动态监管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对新上线的“湖南省工程项目规划建设运营动态监管平台”给予了全力支持,全站上下掀起了一股学习研究信息化系统平台的热潮。监督员们将信息化融入传统质安监督中,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流程和流程资料,缩短了办理时间,规范了依法履职、提高了监督效能。同时,我站充分运用已建成运营的我市“智慧城建”管理平台对全市在建工程项目、预拌混凝土搅拌站、起重机械设备实施实时视频数据监控,24小时覆盖施工作业全过程,实现了数字化质量安全无缝监管。质安监管“信息化”的普及推广节约了资源,提升了效率,有效的加强了对全市在建项目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全天候监督。
2、严把质量安全标准化考评关,鼓励企业项目争先创优。
(1)积极引导参建单位提升企业自律。我站积极督促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认真落实工程质量安全手册要求,强化工程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明确建设单位首要责任,落实施工单位对在建项目的质量安全管控责任,督促监理单位监理报告制度落实,各方参建单位积极提升企业自律,分工协作、互相督促,积极按照质量安全手册的要求全面系统落实质量安全标准化考评企业自评工作,在全市建筑工程参建企业中形成了一股 “学标准、树先进”的良好从业氛围。
(2)全面落实质量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强化全市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标准化考评工作的专项检查和层级指导,加大考评符合率抽查力度,组织考评复查队伍对全市11个县市区标准化考评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复核,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标准化考评工作的全面顺利开展。为进一步实现建筑市场与现场的联动,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撑,不断促进“规范标准意识”、“底线意识”的提高,努力提升我市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标准化水平。
(3)鼓励培育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项目。我站进一步贯彻落实《湖南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实施细则》(湘建建(2016)44号)、《湖南省建筑施工质量标准化考评实施细则》(湘建建(2018)135号)等文件精神,在全市在建项目大力推广智慧工地、绿色节能工地及铝模、爬架、全钢筋混凝土外墙、构造优化等施工工艺。今年以来,指导培育了三批总计8个市级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观摩工地,组织全市在建项目参建企业和各县(市)区监督机构赴观摩工地参观学习交流。通过观摩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创建质量安全示范观摩工地的新高潮,有力的提高了本地区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3、文明创建和“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长抓不懈。
(1)宣传引导全市建筑业投入文明创建和“打赢蓝天保卫战”。我站积极落实中、省市关于建筑工地文明创建和“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工作要求,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和督查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副站长专职负责,提升到与质安监督核心工作同等高度来抓。下发了《2019市中心城区在建建筑工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2019年市中心城区在建建筑工地打好“蓝天保卫战”工作实施方案》、《2019市中心城区在建建筑工地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市中心城区在建建筑工地加强误食野生蘑菇和工业酒精中毒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对建筑工地现场文明施工(工地围墙围挡及宣传形式、内容,工地扬尘防治,工地环境卫生等)提出具体标准要求。全站上下周密部署,严密组织,将文明创建和“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与质量安全核心工作有机结合,指导和规范建筑项目文明施工,推进网格化管理,强化责任落实,顺利完成了全年文明创建和“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各项工作任务。
(2)全面细致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我站严格落实在建工地工地围墙围挡及宣传形式、内容,工地扬尘防治,工地环境卫生等各类专项方案和措施。年初要求全市各建筑项目责任单位制定了《建筑工地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实施方案》,督导各项目参建单位进行了动员部署,明确项目专人负责,并要求委托有害生物防治机构具体落实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定期开展“四害”消杀工作,5月份和10月份在全市建筑工地分两次集中组织开展春季和秋季灭鼠活动,5-9月份集中组织开展以灭蟑、灭蚊、灭蝇为主的活动,确保中心城区在建工地内“四害”密度控制水平达到国家标准。同时还将建筑工地食堂日常监督管理纳入建筑施工工地安全管理体系,把建筑施工工地食堂的《餐饮经营许可证》等持证经营情况、食品卫生状况、病媒防治、行政处罚情况作为文明工地考核指标之一,有力保障了农民工的日常食品安全。今年我站顺应“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要求,大力开展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工作,积极督促工地降尘设施配备到位,建立扬尘控制防治工作台账,实现施工工地重点环节和部位的精细化管理,将中心城区在建工地进行网格化分区,确保不留死角、不存盲区、不留隐患,力求建筑工地扬尘防治6个100%落实到位。对文明创建和“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项目一律停工整改并在季度安全考评中评为不合格,直至整改到位方能复工。
(3)周密部署创建工作成效显著。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管理措施,2019年我站文明创建和“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全年全市214个建筑工地围墙围挡共设置约30000平方的社会公益宣传,市中心城区在建工地围墙围挡社会公益宣传到位率100%,围挡美化亮化到位率100%;在建工地95%的食堂已办理《餐饮经营许可证》,99%的食堂工作人员持有健康证,食品卫生状况处于可控状态;100%的项目均委托了有害生物防治机构具体落实工地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心城区在建工地内“四害”密度控制水平达到了国家标准;施工现场道路和出入口硬化98%到位,土方施工湿法作业90%到位,黄土裸露覆盖92%到位,出入口车辆管理(冲洗等)99%到位,施工现场降尘实施设备100%配备,扬尘防治责任公示牌100%设置到位;建筑材料堆放从无序向有序发展,施工现场规范化、标准化、定型化程度有极大的提高。全年共下发23份交办函,对100余个项目400多个问题进行督促整改,完成了7个省、市督办函内容的回复,目前我市建筑工地已顺利配合全市完成“全国文明城市”的第二年复查,今年继续保持了“湖南省空气质量达标示范市”的荣誉称号,站长陈光华和监督组长江一舟荣获“郴州市创建湖南省空气质量达标示范市工作先进个人”。
4、持续推进投诉处理、学习培训、机关文明创建工作。
(1)科学公正处理各类投诉,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今年我站共受理市长热线投诉1120件,数字城管投诉1470件,市长信箱投诉件28件,信访投诉件21件,交办和上门投诉件25件,我站第一时间分发,第一时间跟踪,第一时间回复,投诉处理办结率100%,同时组织专门人员对投诉处理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摸排和调研,针对责任人员投诉处理不及时、责任主体推诿、消极应对等现象,积极向上级建言献策,对投诉量排名前十的企业进行集中约谈、警告,情况严重的进行媒体曝光,打通投诉处理的肠梗阻,进一步压实责任,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积极组织各类学习培训和观摩演练。为提高全市监督人员及项目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我站共组织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培训、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建筑施工质量技术标准培训三次大规模的业务学习培训,累计参训人员达1000余人次,今年安全生产月我站以“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为主题,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组织开展了全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活动,市中心城区300余名在建项目现场管理人员参与观摩演练。年底组织了“2019年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标准化观摩活动”,全市400余名在建项目现场管理人员观摩了我市质量安全标准化水平示范项目。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培训和观摩演练活动,增强了工程建设相关责任主体及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营造浓厚的学习上进氛围,促进了我市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
(3)文明平安创建工作有声有色。作为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我站对照精神文明考核细则测评体系和综治平安先进单位的标准,坚持四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围绕深入群众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和综治平安创建活动。一是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以观看短片、诵读传统经典、讲诉故事、撰写心得等多种形式开展了职业道德、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党员读书、党员进万家”和“文明劝导”活动。二是提升干部职工道德新境界,进一步完善了党员活动室、工会活动室等场所,广泛开展公益活动,先后与同辉社区、惠泽社区、人民西路社区等建立“心连心”结对帮扶,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帮扶资金合计4万余元。三是进一步健全制度建设,完善物防技防措施,组建了站义务巡逻队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我为大家巡一夜,大家为我巡一年”的义务巡防活动,致力打造和谐平安好环境。四是着重开展扫黑除恶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扫黑除恶”工作要求,通过对全市在建项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宣传发动和线索摸排,在全市建筑行业形成“扫黑除恶”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年底,我站顺利通过了“省文明标兵单位”的复查工作,为全省建设工程质安系统“文明行业”创建工作增光添彩。
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9年我单位整体支出上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单位基本支出存在缺口问题,有部分政府奖励性资金及退休人员费用因财政预算不足,需单位自筹资金,因而造成了业务工作经费和运行维护费贴补基本支出人员经费的情况出现。从而不能保障业务工作经费和运行维护费的专款专用。二是新办公场所物业管理费及整体搬迁改造费(含机房)因单位机构改革,三定方案迟迟未确定,办公场所、人员、编制、岗位等均未到位,导致搬迁项目未能如期完成。
八、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规范账务处理,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定执行财务核算,并结合实际情况,完整、准确地披露相关信息,尽可能地做到决算与预算相衔接。
(二)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湖南省委“九条规定”,建立本部门“三公经费”等公务支出管理制度及厉行节约制度,加强经费审批和控制,规范支出标准与范围,并严格执行。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及时登记、更新台账,加强资产卡片管理,年终前对各类实物资产进行全面盘点,确保账账、账实相符。
(三)规范部门预算收支核算
一是制定和完善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等各项支出标准,严格按项目和进度执行预算,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严肃性。二是落实预算执行分析,及时了解预算执行差异,合理调整、纠正预算执行偏差,切实提高部门预算收支管理水平。
附件:
1、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基础数据表
2、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表
3、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业务工作经费)
4、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运行维护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