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郴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一化两城三创四大”工作部署,切实履行规划部门工作职责,引领城乡建设,创优空间环境,为推进郴州城市现代化、国际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2012年工作回顾
(一)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新成效。一是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开展了《大十字城镇群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以加快郴资桂、郴永宜城镇群建设,推进永兴、宜章融城发展。该项规划现已完成规划方案评审。市中心城区周边卫星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同时,还科学指导资兴、永兴、桂阳等县城总体规划的修改或修编。二是引领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郴州大道两厢新农村建设点布局规划》获市政府批准实施。编制完成《郴资桂城镇群空间布局规划》,确定了“一体两翼、五区十节”的示范带城镇空间结构。三是引领新农村建设。完成了郴州大道沿线的白溪村等17个村庄总体规划的编制,组织制定了新农村建房方案标准图集,统一规划新农村住房建设,对风格、色彩及相关配套设施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提升城市品位获得新进展。一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为服务民生,优化城市功能,编制完成城市绿地系统、市场布局、环卫、城市色彩、停车场等专项规划。此外,燃气、学校布局、体育设施、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均取得重大进展,其中部分规划成果已呈报市政府待批。二是山水特色不断彰显。精心打造中心城区“十山十湖”景观和“蓝脉绿网”、“河湖互补”生态体系。圆满完成了飞天山旅游区总体规划概念性方案的国际招标和王仙岭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工作,有序展开了苏仙岭—万华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和东江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科学审查了苏仙福地广场、林邑公园、文化公园、体育公园以及东河、西河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等重要规划设计。三是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创优城市人居环境,组织开展了湘南国际物流园南片区、东河组团北片区、卜里坪—铜坑湖片区等控规的编制与武广、船洞、骆仙铺等片区控规的修改工作。同时,继续对旧城区进行提质改造,积极推进东风广场城市综合体、原汽车总站及周边整合地块的旧城改造项目等规划建设,以及相关道路街景的整治工作;在新城区着力营造开敞疏朗的空间格局,严格审查了苏仙区行政中心、市城投大厦等重要项目设计。
(三)推进项目建设跨上新台阶。一是在土地项目上下功夫。编制完成中心城区新增用地布局规划,以盘活整理中心城区可建设用地。积极参与房地产招商推介工作,编制了《郴州房地产项目招商指南》中106宗招商用地规划图则,明确了用地性质、用地红线、开发条件、建筑布局、开发强度等。二是在园区项目上下功夫。深入园区调研,推进扩区调规战略的实施,落实标准厂房选址建设,主动为富士集团、奥美森、三九南开等项目提供规划服务,完成了中源国际城、金旺4千吨铋技改、格瑞普新能源等项目相关规划审查。三是在道路管线项目上下功夫。完成郴永大道、南岭大道等18条道路设计方案及郴江河上游段、东岭路等截污干管建设项目的技术审查,积极推进台达高管区220千伏城塘线等8处杆线搬迁或改造工作,城市管网布局进一步优化。
(四)加强规划服务迈出新步伐。一是创新管理手段。为提高规划管理的科学性,编写了《郴州市“数字规划”系统建设纲要》,对规划建设区10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500地形数据进行了修补测,并更新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初步应用了规划方案的三维仿真技术,进一步完善了“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与OA协同办公系统。二是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调整了内设科室的职能职责,对行政审批流程进行了梳理和优化,行政事务实行归口管理,所有受理件均进入“规划管理信息系统”,限时办结;充分发挥短信提醒系统和网上监控箱的功能,加大电子监察力度,行政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全年共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11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40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68份,没有发生一起违法违规和超时审批的问题。三是加大信访和建议提案办理力度。进一步完善了信访工作机制,由被动接访、处访转变为主动约访、下访,积极排查矛盾。一年来,共受理来电、来信、来访等各类信访约1200件,均得到了稳妥处理和及时化解。同时,创新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机制,规范程序,明确责任,确保办理质量。今年,市政府交由我局办理的人大代表建议23件,政协委员提案55件,均在规定期限内进行了及时办理,办结率100%,满意率100%。
(五)规范行政执法呈现新气象。一是加强制度建设。4月份通过市政府出台了《郴州市城市管线工程管理暂行办法》,认真修订了《郴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同时,认真梳理行政执法依据,对2010年以来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集中清理,进一步推进了依法行政工作。二是创新执法方式。为提高行政执法工作的公开透明度,我局大力创新,实行网上行政处罚和电子监察系统,做到同事同罚,有效避免了处罚的随意性。一年来,共立案82件,对违法建设案件定性34件,举办行政处罚听证会3次。三是推进控违拆违工作。组织召开了市城区查违推进工作千人大会,奖先惩后,凝心聚力,再鼓干劲,掀起了控违拆违的新高潮。全年市城区共拆除违法建(构)筑物1233处,面积约26.8万平方米,同时,指导县(市)完成拆违面积约16.4万平方米,有效遏制了违法建设行为,有力维护了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六)规划基础工作达到新目标。2012年,为108个项目共计540栋建筑进行放线验线,为434个项目进行地形测量和竣工测量,为278个项目进行建筑面积复核和经济技术指标复核,为40个项目进行日照分析,从而为规划行政审批提供了准确的技术参数。此外,完成城建档案收集、整理、归档5125卷,接待档案查阅745人次,利用档案5012卷次;对重点工程项目进行了实地检查、督促、宣传指导,启动了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制定了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办法。规划展览馆全年接待观众约5万人次,窗口宣传作用进一步发挥。
(七)机关形象作风得到新转变。一是加强队伍建设。2012年,成立了市规划联合工会。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提拔任用了4名副处级干部,提拔了7名副科级干部;为15名机关干部解决了参照公务员的身份问题。同时,大力开展各项培训活动。这些举措增强了我局干部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作风大整顿活动。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严格按照活动要求、原则和方法步骤,制定了实施方案,高标准从严认真做好各个阶段的工作。同时,狠抓廉政建设。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结合城乡规划实际和各岗位工作职责,进行廉政风险排查;不断加强廉政教育,把机关庭院走廊打造成为廉政文化长廊。三是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严格落实《郴州市文明单位考评细则》要求,充分利用“创先争优”等活动载体,设立干部道德讲堂,积极开展学雷锋活动,规划文明风貌不断彰显。经过努力,我局成功获评2012届市文明单位。
回顾2012年工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规划编制基础资料收集难度较大,规划编制经费难以落实,编制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规划管理体制及工作职责仍存在薄弱环节,在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能等方面有待改进;规划的实施机制还不健全,规划协调机制有待完善。
二、2013年工作打算
2013年,我局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主轴,着重开展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规划编制。加强规划编制质量的提升,践行“幸福规划”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加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网点、住房保障、旧城改造等与居民幸福指数密切相关的规划编制。加快推进综合交通、燃气、体育设施、消防、旅游等专项规划编制,启动文化娱乐设施与医疗卫生设施、电力、弱电系统、抗震防灾等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东河组团片区、湘南国际物流园片区、有色金属产业园片区等控规编制与武广、船洞、骆仙铺等片区控规修改工作,提高城市建设的有序性。推进107国道绕城线两厢用地布局、槐万路两厢用地布局控制规划,推进北湖公园周边区域环境整治规划和城市“十山十湖”生态景观规划,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景观。
(二)统筹城乡发展。发展壮大城镇群,深化《大十字城镇群区域规划》编制,注重生态建设,提高人文底蕴和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县域规划工作的指导力度,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助推小城镇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加强优先发展重点镇的城镇风貌和建筑风格定位,培育典型,示范带动,做强镇域,支撑县域发展。加快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区域各专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加快郴州大道沿线重点开发建设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及郴永宜沿线重点地段用地布局规划编制,推动沿线绿化提质。进一步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三)塑造城市特色。围绕“山水园林城市、魅力文化城市、现代宜居城市”主题,注重地域特色、文化底蕴和时代要求,全力推进规划实施。认真开展城市特色研究,不断提升城市环境品位,增强郴州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依托郴永城际大道建设,加快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型“飞天新城”;高标准打造王仙岭旅游度假区。加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力度,加快编制《天官坊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积极配合住建部门对历史文化名城规划进行修编。选择1~2个历史文化资源条件较好的镇、村作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示范点,规划建设保护样板镇、村,延续历史文脉,凸显地方特色,弘扬郴州文化。认真组织编制《郴州“山水名城”建设专项规划》,以深化水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与利用,把造河、造湖、造景与建城、建村、建房融为一体。
(四)推进城市提质。突出城市功能培养,优化市域空间布局。重点是下湄桥片区的提质改造。加快城市道路体系建设,积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郴永大道、塘尾大道等城市主次干道路网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路网。继续开展管网普查工作,推动管网建设项目的数字化管理。完成郴江河、燕泉河截污干管建设和东河、西河截污干管布置规划,逐步建立完善城市给水排水体系。推进郴江河、东河、西河等河湖水系水景建设。推进“城中村”综合整治,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和市场体系建设。抓好武广新区、骆仙铺、梨树山、卜里坪、白水等城市生活片区,以及有色产业园、富士工业园、台湾工业园、湘南高新园等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促进“市园对接”,实现城市品质和经济实力的同步提升。
(五)创新规划理念。当前,城乡规划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创新管理势在必行。在规划编制上,树立“复合园区”的理念,推行以街坊为单元的旧城改造模式,城市空间结构应采用组团式扩张。在项目审批上,要注重公共设施配套、环境景观、建筑临街立面整体效果等方面的内容。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电子一张图”功能,逐步推行规划方案三维电子仿真系统、城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切实提高规划管理效率。在规划监察上,要建立违法建设黑名单制度,完善乡镇规划管理机构,强化乡镇、村组的控违拆违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