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网建设取得巨大成效。五年来积极争资立项,已经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71.11亿元,相当“九五”和“十五”总和的4.9倍。其中高速公路205.69亿元、干线公路31.16亿元、农村公路31.46亿元、站场2.8亿元,与“十五”同比分别增长311%、107%、262%、127%。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1773.93公里,新增公路里程4925公里,其中新增二级以上公路253.2公里,等级公路比例较“十五”末增加277%,公路密度从“十五”末的35公里/百平方公里上升到61公里/百平方公里,“五纵三横”公路大通道网络基本构建。高速公路跨越发展。提前开工建设厦蓉、衡武、宜凤、岳汝4条高速公路,在建规模达471公里,在建和通车总里程达573公里。桂宁、三南2条高速公路成功进入全省建设规划。我市开启了交通运输高速时代,所有县市区将连通高速公路或半小时内上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网络快速构建。组织实施总规模达644公里的干线公路改建工程,其中44公里成功纳入省全额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连接线范围。永安、桂临、汝广、嘉新、嘉宁、安攸、分界咀至樟桥、资兴黄旗洞至东江镇、安仁烂泥冲至桥南加油站9条共275公里公路已经建成,相当“十五”建设里程的3倍,其中2010年建成140公里,所有县市区之间将连通二级以上公路。农村交通实现巨变。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0684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0126公里,我市4次被省政府评为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单位。其中改建通乡及联网公路1099.4公里,新增通水泥(沥青)路乡镇55个,实现100%的乡镇通水泥(沥青)路;完成通村公路通畅、通达工程分别为7180.5公里、1846.3公里,新增通水泥(沥青)路行政村1833个,实现90.9%的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100%的行政村通公路,通水泥(沥青)路行政村的比例比省规划目标高7.9个百分点。完成农村公路渡改桥工程22个项目1880延米。
交通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在全省率先完成成品油税费改革和交通体制改革。15个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全部取消,郴资桂高等级公路及太和收费站成功回购并纳入政府还贷二级公路范围。通过成品油税费改革,争取国家交通债务补助资金约12亿元,化解了交通历史债务。3696名涉改人员依法妥善安置。交通体制进一步理顺,各级责任得到明确,交通发展投入显著加大。交通国有企业改革有序实施,郴州汽摩总公司和郴州联运总公司改制稳步推进。
交通整治取得明显效果。在全省率先开展治超大行动。2010年,坚持“政府治超、重拳治超、全民治超和重典治超”,车辆站点超限超载率由86.49%下降到0.36%,车货总重55吨以上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基本消除,公路基础设施得到有力保护,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在全省率先开展客运市场秩序整治行动。大力创建客运市场管理示范城市,县市出租车在郴州城区长期异地驻点非法营运、个体中巴车非法从事城市公交经营行为依法取缔,出租车管理进一步规范,“限摩规电”成效明显,客运市场秩序切实好转。2010年购置国三排放标准高档环保公交车140台,降低公交票价,车容车貌明显改善,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群众满意度明显增强。
运输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新增道路客运班线109条,行政村通客车率由“十五”末的61%提高到73.6%,形成了门到门、点到点的快捷运输网络。交通运力快速增长,2010年底全市营运汽车、运输船舶分别达4.88万辆、1.99万吨,比“十五”末分别增长185%、10%。运输枢纽建设全面推进,建成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2个、农村客运站44个、农村客运招呼站120个,在建二级以上客运站7个,改造渡口22道、码头4个。公路航道管养不断加强,通行条件不断改善,养护投入逐年加大。公路旅客周转量、公路货物周转量、水路旅客周转量、水路货物周转量年均分别增长0.2%、12.5%、30.37%、16.5%。城市公交明显改善,2010年郴州城区运营车辆530台,比“十五”末增加115台;运营线路47条,比“十五”末增加47%;运输旅客1.2亿人次,比“十五”末增加50%。“打非治违”等安全生产各项专项整治行动成效突出,连续五年交通安全生产各项指标均控制在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要求范围。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取得了抗击2006年、2007年三次特大洪灾和2008年特大冰雪灾害的胜利。重点运输保障有力,圆满完成春运等重大活动保障任务。
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依法治交成绩突出。市政府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全市治超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7个促进交通发展的法规性文件,交通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切实规范行政职权运行机制,执行力不断增强。开展服务承诺活动,行政许可工作审批提速超过50%。五年来没有发生公路水上“三乱”现象,交通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狠抓领导班子和交通队伍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制度,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机关作风民主评议等活动取得良好成效。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守法守纪、廉洁从政”学习教育活动,加强行业纠风工作。开展商业贿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小金库”等专项治理,交通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完善。深化文明行业创建,认真落实“三创”工作, 深入开展 “交通杯”劳动竞赛。市局被评为“湖南省五一先锋集体”,1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3个单位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单位”,涌现了卢明强烈士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3人被评为省部级先进工作者,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人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建议提案办理、信访、综治、维稳、计生等工作得到加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行业形象进一步改善。
五年来的交通运输发展实践,积累了重要经验。一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两城”建设大局,争当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深入开展交通建设大会战,加快构建对内大循环、对外大流通的交通格局。二是要坚持抢抓机遇,积极开创发展新局面。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市遭遇的几次特大自然灾害影响,抓住国、省大规模投资交通机遇,不遗余力争政策、争支持、争项目、争资金,提前启动一大批交通重大项目;抓住成品油税费改革机遇,有力化解交通建设历史债务包袱。三是要坚持民生为本,有效增强“三个服务”能力。开展规模达1万余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取消过路过桥费,调低公交票价,促进交通运输服务优质化、均等化、公益化,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四是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全面推进大改革,理顺交通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发展活力;开展治超大行动和客运市场大整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五是要坚持汇报协调,形成交通运输发展合力。实行项目建设市级领导联系制度和治超工作市级领导值班制度,开辟项目前期工作“绿色通道”,交通运输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了政府主导、各方支持、社会参与的良好发展氛围。六是要坚持队伍建设,抓党风促政风带行风。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落到实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交通建设大会战和2008年抗击特大冰灾等考验中展示了郴州交通人敢打硬仗、勇争一流、甘于奉献的风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