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3日)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跟新型城镇化的新趋势、新要求,立足本地实情,着力创新规划理念,不断完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控制引导作用,有效促进了郴州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一、2015年城乡规划回顾
一是围绕发展大局,精准设计,规划体系更加完善。着重理顺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的关系,突出加快新城建设,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修改)方案基本完成,《旧城区开发与建设的研究及对策》《郴州市综合管廊建设专项规划》通过市规委全会审议,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规划通过规委主任会议审议;“空港新城”规划设计和空间管制规划编制加快推进;下湄桥西、白水、九子塘等片区控规(修改)有序推进,东河南、长冲片区控规(修改)获批实施;郴州大十字城镇群区域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有序推进。加强民生保障和丰富城市发展内涵,市城区医疗卫生设施、公共文化设施、近郊生态农庄布局、抗震防灾等涉及民生的专项规划获批实施,立体停车库(楼)近期建设规划获批实施,住房建设规划和市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上报政府待批,人行过街设施专项规划完成方案评审;市城区道路交通整治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刘家、首家、裕后街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完成初步审查,仙岭温泉文化园总规获批实施,飞天山旅游区总体规划通过市规委全会审议。突出湘南民居风格,组织编制武广高铁郴州段沿线农村危房改造整体推进专项设计,并通过市规委全会审议。县城和村镇规划方面,桂东、宜章县城总体规划获批实施,资兴、桂阳、汝城、嘉禾等县(市)总规修改有序推进,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及建制村村庄规划基本完成,热水镇被住建部列入2014年全国镇规划示范名单。
二是围绕强化支撑,精准实施,推动转型发展有新作为。围绕城市大提质下功夫。累计完成道路、街景改造、夜景亮化、生态景观等60余个相关项目审批,重点推进了骆仙中路、文星路、健康路等堵点整治工作;完成了京港澳高速郴州北互通设计方案审查;人民东路延伸段方案通过市规委审议,磨心塘片区路网得到了初步优化;完成了5415.51公里千米排水管和其他管线勘测,基本完成预定任务,东江湖引水工程路径方案获批实施;完成飞天山东大门主入口修规、“飞天·苏仙”大型山水实景演艺综合项目修规、王仙岭生态休闲广场提质改造等方案审查;完成东田金湾居住小区幼儿园、凤形学校等学校方案设计审查,以及白水片区新建中、小学等7所学校规划选址。围绕项目报建提供优质服务。推进紫金嘉园、拇指时代、中谊公馆、台湾商贸城、步步高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是围绕树立权威,精准发力,规划管理有新提高。严格规划管理,注重景观绿化、夜景亮化、视线通廊、公共设施配套,细化、量化建设项目规划条件的核定下达,突出绿地率、停车位、容积率等指标的把关,严格控制用地性质变更和容积率调整,尤其注重把控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开发强度,通过控制引导,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关系,完善功能,切实提升项目品质。强化批后监管,整合资源,大力推进拆违控违。截至12月底,市城区累计拆除违法建(构)筑物面积20.18万平方米,形成了“郴州经验”,并获全省推介。
四是围绕增强效能,精准服务,规划技术支撑基础更加坚实。市规划设计院,2015年共承担设计项目300余项,合同产值近1亿元,全年实现业务收入6200万元,实现利润700万元,上缴各项税费约600万元。规划技术服务和地理信息测绘方面,2015年共完成128个项目的放线验线,完成地形、管线、竣工测量等项目337个,建筑面积和经济技术指标复核340个,日照分析25个。城建档案管理方面,2015年整理城建档案8356卷,接待档案查阅730余人次,利用档案3254卷次,城建档案馆“一站式”服务大厅、库房智能消防系统及消防安全系统控制管理平台相继投入使用,软硬件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城乡规划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规划体制失调、法定规划失位、刚性约束不强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我们认真进行研究,妥善加以解决。
二、2016年工作打算
总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贯彻“产业主导,全面发展”主体战略,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落实“科学化、人性化、特色化”要求,对接“十三五”规划,更高水平更充分地发挥规划调控、引领和约束作用,着力提速新城发展与优化旧城提质,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全力推动“兴产业、强实体、提品质、增实效”,为“五个郴州”(实力郴州、创新郴州、生态郴州、开放郴州、人本郴州)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注重科学化,优化空间结构。按照 “增量与存量并重,突出优化存量”的方针,推进2009版城市总体规划修改,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将龙女温泉、高壁、九渡江等片区纳入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居住用地比例;明确城市设计内容,强化重点地段和重要节点城市景观控制。统筹城乡建设和产业发展,推进空港新城总体发展规划编制,打造临港经济新区。完善综合交通体系,积极谋划“大十字”城镇群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加强东、西城区之间的横向交通联系,积极推进北湖机场、人民东路延伸段、京港澳高速公路郴州北互通、郴州大道与南岭大道立交西北匝道、骆仙东路(民权路至燕泉路段)等项目建设,优化区域综合交通网络。
(二)注重人性化,完善功能。加强市城区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建设,完善人行过街设施,加快编制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整治规划,理顺节点交通关系,畅通道路“微循环”。积极推进公共交通线路优化工作,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进一步缓解市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大力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有序推进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编制,提高城市弹性,其中重点加快同福路综合管廊试点建设。尽快编制或修改市场布局、养老设施、强电、弱电等专项规划,在新编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进行定点、定性、定量控制。加快实施中心城区学校布局、医疗卫生、环境卫生、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等专项规划,在日常规划管理中,严格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济技术指标进行审批监管。强化旧城开发控制引导,按照划定的禁建区和限建区范围,分类指导,有序开发,其中重点抓好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规划实施,促进存量优化。
(三)注重特色化,营造亮点。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改,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环境、土地、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持续推进苏仙岭、王仙岭、飞天山、龙女温泉、仙岭温泉等旅游休闲景区建设,构建环城山地公园生态圈。进一步加强同心河、燕泉河、郴江河、西河、东河、东江等水系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快沿河、沿江生态休闲带、城际绿道建设,促进生态融城。对山体公园进行林相改造,提升生态景观效果。加强湘南古民居研究,科学提炼传统建筑符号,并融入街景整治、危房改造、村民建房中,推广湘南民居建筑风格。严格实施《郴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大对裕后街、刘家、首家历史文化街区及天官坊历史地段的保护力度。
(四)注重“规范化”,创优服务。对接修订出台的《湖南省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突出规划公共政策属性,完成《郴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对规划条件的核定、公共设施配建、新业态工业用地管理、城市景观控制、历史文化街区和建筑保护、规范村民建房等进行细化规定,有效规范和引导城乡建设行为。同时,积极研究出台城乡规划管理程序规定,切实优化程序和严格规范日常审批行为,优化政务环境。着力抓好“数字规划”系统和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提高规划管理效能。进一步健全查违拆违工作机制,结合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征地拆迁等工作,深入推进查违拆违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注重“协调性”,推进统筹发展。紧抓郴州纳入“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城镇群试点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大十字城镇群“五同工程”,科学引领郴资桂永宜交通融城、空间融城、产业融城、生态融城,打造以“中小型、山地型、组团式、生态型、过渡区”为特点的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切实加强指导,着力推进资兴、桂阳、汝城、嘉禾等县市总规修改和临武总规实施评估,加快推进区划调整后有关乡镇规划修改,突出湘南民居特色,继续修改完善村庄规划,健全村镇规划体系。落实新修订的《湖南省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要求,进一步优化职能,配强资源,做好镇区规划审批上收一级的政策承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