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国土资源局2015年度国土资源管理运行情况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2014年国土资源工作情况和2015年工作重点汇报如下:
一、监测运行情况
(一)土地资源管理抓得实。一是强化用地规划管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986公顷。执行907.27公顷,其中市本级执行285.99公顷。二是严守耕地红线。全市耕地保有量298938.83公顷,达到并超过责任目标的269502公顷。基本农田实有面积为236039.12公顷以上,未低于责任目标的234300公顷。所有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均实现了先补后占、占补平衡。在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9个,建设总规模达8921.72公顷,总投资额度达2.67亿元。三是合理保障用地。采取有保有压方式,切实保障了省、市重点项目,重大基础建设,新型城镇化项目和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用地需求。市本级报省审批各类建设项目用地66宗,面积314.986公顷。四是抓好土地供应。市本级共出让土地58宗178.98公顷,土地成交价款150353.8万元。变更项目18宗49.4公顷10166.66万元。划拨76宗340.7826公顷。目前今年市本级土地总收入160520.46万元。五是依法推进地籍管理。完成201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公布了2013年度和2014年度变更调查主要数据。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数据建库。六是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全面完成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和已到期县市的基准地价更新工作。七是有效推动不动产登记改革。《郴州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郴州市区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和机构编制调整的通知》已经下发,全面完成了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机构整合工作。
(二)矿产资源管理成效好。一是矿产开发管理到位。市县两级采矿权登记要件完备、程序规范。做好煤矿、非煤矿山整顿关闭相关工作,全市关闭煤矿全部关闭到位。5个省定或自定的重点矿区资源开发整合矿区整合方案均已由市政府批复,在省备案。郴州矿业秩序正处于事故少、污染少、生产管理水平高的历史最好时期。二是地质勘查管理到位。配合开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切实优化勘查环境。组织完成2014年度83个探矿权年检,完成率100%,合格率85.5%。出具探矿权核查意见表46个。全面推进商业性煤炭探矿权处置。未发现非法勘查情况。三是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到位建立、完善了矿山储量台账,储量登记统计及时全面准确。储量评审、采矿权评估工作管理规范,组织完成了甲类矿山和乙类大中型矿山储量检测。按时完成了前三个季度矿补费直报任务,关闭落后小煤矿价款退返结算协调工作成效良好。四是地质环境管理到位。抓好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环境整治,推进重金属污染、易灾区和矿区的治理和生态恢复、水源地保护。超额完成矿山复绿面积445.46公顷。大力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8起,885人安全避险,避免经济损失1648余万元。全年汛期无人员伤亡报告。
(三)测绘工作推进快。一是数字城市建设推进快。支持数字城管等项目的开发运用,共为各部门、单位无偿提供数据和地理信息服务80项,地理信息数据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节省了数据生产费用2000多万。数字资兴建设项目已通过省厅验收,数字嘉禾、数字桂东设计方案已通过省厅评审。二是测绘管理推进快。完成全市55家测绘资质单位复审换证的初审工作。对全市36个土地开发项目测绘成果进行复核,扎实开展了测绘标志巡查保护、地理信息保密检查和地图市扬专项治理。
(四)执法监察管得严。一是土地执法从严。全市违法用地总宗数为249件,其中非立案处理59件,立案处理190件,已结案184件,罚款总额1954万元,没收建筑物面积49.18亩,拆除违法建筑物面积14.360568亩;给予纪律处分13人,追究刑事责任2人。二是地质矿产执法从严。我市2014年度矿产卫片图斑共计33个,违法图斑11个,违法图斑全部立案查处整改到位,共计没收违法所得16.8034万元,罚款13.23万元。三是抓好闲置土地清理。重点在市本级范围内开展了闲置土地清理,加强了对闲置原因调查核实,以保证清理处置工作公平公正和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2010年至2015年7月止,市本级共清理出闲置土地60宗,面积共计2503029.69平方米。全年土地执法和地质矿产执法均无被问责、约谈现象。查违拆违工作进一步推进,整治矿山超深越界开采保持高压态势,国土资源执法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总结回顾2015年度工作,可预计2016年国土资源管理领域将有如下态势:一是土地交易市场将延续低迷状态,今后一段时期土地交易量将呈减少趋势,供地率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用地保障力度将进一步提升,但快速增长的用地需求与有限的土地资源间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三是耕地保护依然形势严峻,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制约着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完成。四是用地管理进一步规范,但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项目、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违法用地形势依然严峻。五是矿业秩序持续向好,但矿业经济将持续低迷。六是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大幅提升,但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地质灾害防治不容松懈。七是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机构整合已完成,但不动产统一登记相关软硬件建设有待进一步发力。
三、主要措施及对策
(一)大力推动市县不动产登记改革。优化业务流程、统一登记发证,搭建信息平台、推进互联共享,完善法规制度、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构建符合中省要求和郴州实际,“政事、政企、事企分开,管理规范、部门协调、运行有序、便民高效”的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到2016年底,初步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基本实现统一登记发证。
(二)努力助推市场主体培育。进一步贯彻《关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支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四个“四年行动计划”的具体要求,通过优化审批,加强监管,提升建设用地利用、征地拆迁效率,强化用地规划管理,做好四个“四年计划”、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创业、精准扶贫等的土地要素保障工作。为郴州产业发展、培育优质市场主体提供用地保障。
(三)加强耕地保护与建设。一是强化保护责任。严格落实各级政府的耕地保护责任,强化集约节约、高效用地及耕地保护意识,加强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少占耕地、不占水田、严厉打击破坏耕地违法行为,坚守耕地红线中力争做到既保总量更保质量。二是狠抓占补平衡。从两方面着手推进占补平衡工作。一方面尽早下达2016年耕地补充计划,贯彻水田开发指标的重点任务目标;另一方面,缩短指标形成周期,强化政府责任,建立快速形成耕地指标的运行模式。三是争资立项,统筹发展。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增减挂钩项目、灾毁补助资金项目、自然灾害和历史遗留损毁复垦项目等。统筹推进,探索土地整理项目与烟草、农开项目相结合的新模式。
(四)抓实地质灾害防治。开展建设用地和矿山地质环境危险性评估、监管和治理,从源头上控制人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扎实开展汛期地质灾害巡(排)查和灾害预警、预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坚决杜绝地质灾害群死群伤。
(五)引导推动矿业转型升级,助推矿业经济向好。一是要加大督导力度,加快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关闭工作进度,尤其是要对已关闭的矿山要及时注销采矿许可证,加速淘汰落后的矿山企业,同时推进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二是政府要多做市场调研,针对矿山企业出台优惠政策,不断引导企业创新,鼓励转型升级,提升矿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寻找好的矿产品销售市场,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鼓励并引导企业,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申报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奖励资金项目和示范工程项目。
(六)持续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用途管制,强化节地考核。严格落实供地政策,强化供地率考核。开展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三规合一”研究。抓好开发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启动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进一步加强闲置土地清理处置。
(七)加强好卫片执法检查。加强对政府主导下的重点工程、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用地的服务和监管,保护土地矿产资源,确保各类项目用地依法依规,从源头根本上遏制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案件督办、查处、问责力度。结合省巡视第五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积极组织整改,抓好建章立制。进一步巩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共同责任机制。建立“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的源头防范机制。
(八)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管理。一是加强市级数字城市建设与投入,完善硬件支撑和数据更新,尽快实现“天地图?郴州”上线运行;促进数字郴州地理空间框架成果应用,引导更多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实现地理信息共建共享;分布实施、指导规划剩数字县域建设。二是加大地理信息工作投入,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好机房扩容、数据更新、硬件升级。三是稳步推进电子政务、“一张图”建设与应用。加大数据整合及日常更新力度,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实现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