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国土资源管理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市国土资源局
(2015年7月13日)
一、基本情况
(一)土地管理方面
1.计划管理。市本级开展建设用地预审项目58个,用地预审面积271.26公顷;配合省国土资源厅完成预审初审项目1个,用地预审初审面积0.69公顷,共计271.95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面积257.50公顷。预审建设项目中公共设施用地114.78公顷,住宅用地46.36公顷,商服用地40.03公顷,工矿仓储用地70.09公顷。与往年各类用地指标比重相比,今年上半年公共设施所占比重上升,住宅及商服用地比重有所下降。
2.用地报批。全市报省审批各类建设项目用地46宗,面积191.718公顷,其中农用地168.3452公顷,耕地74.6764公顷。其中市本级23宗,面积94.7037公顷,其中农用地84.0136公顷,耕地18.1084公顷;县(市)区23宗,面积96.981公顷,其中农用地84.3316公顷,耕地56.568公顷。与去年同期相比,项目少18宗,总面积少152.4502公顷,是去年的55.52℅。
3.耕地保护。全市已安排使用耕地占补指标81.71公顷,其中市本级41.92公顷,全市已验收土地开发项目8个,可形成耕地占补指标133.63公顷。所有占用耕地建设项目均落实了补充地块,实现了先补后占、占补平衡。全市申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30个,建设规模达8749.405公顷,申报项目建设预算达2.69亿元。组织安仁、永兴申报实施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县项目2个,建设规模4403.85公顷,申报预算1.45亿元;组织申报2个历史遗留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项目,建设规模34.95公顷,总投资260.01万元。
4.土地供应。市本级土地供应总量60宗,总面积280.03公顷。其中,出让土地28宗83.37公顷,划拨32宗196.66公顷,划拨用地中交通运输用地供应面积较大,供地15宗,面积151.87公顷,为历史用地补办项目。
5.土地市场。市本级共组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31宗,成交27宗(包括2014年挂牌2015年成交9宗),成交面积116.98公顷,成交金额9.1亿元,其中:工业用地15宗,面积79.63公顷,成交金额2.84亿元;商业用地5宗,面积8.05公顷,成交金额1.77亿元;房地产开发用地7宗,面积29.3公顷,成交金额4.49亿元。流拍10宗,金额4.56亿元;中止1宗,金额0.12亿元。成交金额同比下降了11%。
(二)矿产资源管理方面
1.矿产勘查开发。全市共新立采矿权13个,注销11个。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完成采矿权出让14宗,其中市本级1宗,新出让采矿权价款总计709.2万元。矿业权年检报备系统中的2014年探矿权年检任务全部完成,应检83个,已检83个,年检率100%。积极配合采矿权人及地勘单位申报矿山边深部找矿项目。加强储量动态监管,全市除正在办理整合、关闭或停产的矿山外,其余矿山都编制了储量年报,其中市本级审查68个,备案72个(其中储量年报71个、资源储量报告1个),送省评审储量报告62个。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组织编制了全市“安全生产提升年”活动地质灾害防治战役实施方案。完成了汛前地质灾害排查工作。通过省市县三级排查确定,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300处。完成了市、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工作。印发了《郴州市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加强了预警预报、值班值守和群防群测体系建设。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演练。矿山地质环境管理示范工程项目顺利实施。上半年我市共发生地质灾害17起,均为小型19起,直接经济损失424万元。
(三)综合管理方面
1.执法监察。查处了12宗重大的违法用地案件查处工作,罚款金额为219.9万元,已全部收缴到位。对桂阳县和旺铅锌铜矿涉嫌超深界开采、嘉禾县新坠冲煤矿涉嫌超深界开采进行查处,已经查处到位,罚款金额16万元。对2014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工作作出具体部署,组织开展了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工作专项督查,邀请省遥感中心技术人员赴县市区开展了数据填报实地指导工作和查处整改情况核实工作。我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数据修改和上报工作。组织开展了砖厂用地清理、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地清理、市中心城区驾校用地清理和今年第一轮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为规范宝玉石开采秩序,对全市矿物宝石产业开采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对发现非法开采矿物宝石的行为进行联合执法。
2.规费征收。全市共征收各项规费6617.33万元,同比减少6697.68万元,下降50%。其中,采矿权价款3445.62万元,同比减少1790.10万元,下降34%;耕地开垦费1857.54万元,同比减少3636.54万元,下降66%;矿产资源补偿费1314.17万元,同比减少1271.03万元,下降49%。市本级征收各项规费671.36万元,同比减少5111.0万元,下降88.39%。降幅较大的有2项:采矿权价款253.0万元,同比减少1916.46万元,下降88.34%;耕地开垦费289.16万元,同比减少3153.34万元,下降91.6%。全市缴存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603.37万元,同比增加197.83万元,增长48%,其中,市本级缴存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164万元,同比增加96.85万元,增长145%。
二、形势分析
1. 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报批压力大。今年全市城镇村新增建设用地计划961公顷,其中市本级310公顷,北湖区单列指标99公顷。从年初建设用地调研及重点建设项目调度情况来看,市本级所需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约700公顷,且多为重点、重大建设项目。由于年度计划指标直接下达至设区市本级和县(市),不能在全市范围内调剂,市本级及个别县(市)用地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
2.土地市场持续降温。从全省来看,上半年土地总价款和均价均大幅降低。预计今后一段时期,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我省土地市场整体收益及活跃度还将有所下降。从我市来看,由于近年来国内房地产市场低迷,开发商拿地热情不高,仅上半年市本级就流拍土地10宗,今后一段时期土地交易量将呈减少趋势。
3.优质耕地指标储备严重不足,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吃紧。二调调减耕地调查显示,全市可开水田数不足5万亩,可开旱土数不足8万亩,且单片面积较小,区域分布较为分散,不利于组织实施。占补平衡指标形成进度慢。耕地补充项目资金到位率低,项目施工环境不够理想,影响实施进度。
4.矿业经济持续低迷,矿产资源面临困难较多。全市矿业受经济低迷和结构性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整体表现欠佳,基本延续了过去3年以来的发展颓势。大部分矿山企业处于停产状态,有的矿山企业已停产数年。新设矿山多为砂石、砖瓦厂等,重要矿种新设采矿权不多。矿业经济将继续保持调整,矿业市场困局难破。
5. 地质灾害防治面临后续挑战。今年地环管理工作整体比较顺利,但后续工作面临较大挑战:一是7、8月台风仍然是地质灾害防治的最大威胁。二是部分县市区对矿山复绿工作未引起足够重视,资金、措施都未落实到位,特别是城区周边的采矿场和鲁塘、荷叶的矸石山等地区。三是地质环境项目监管难度大。四是一线地质灾害防治人员责任意识不足,地质灾害基层预警预报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6.国土资源改革呼声很大,但整体推进乏力。国家明确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和机构整合任务。目前,我省已明确省国土资源厅负责指导监督全省不动产登记工作,在省国土资源厅增设了湖南省不动产登记局。市委市政府安排国土资源部门牵头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市改革办已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但我市实质性工作尚未启动。主要原因是受现行法律制度和其他各方面因素影响,导致该项改革职责难细分、人员难消化、业务难整合等问题和诸多部门利益和体制机制障碍需要解决。
三、下步工作措施
1.进一步为稳增长提供保障和服务。适应新常态,研究加强计划调控的方式方法和具体举措,力求计划调控精准有效。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对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重点保障;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新型工业化项目优先审批;对普通商品房用地严格审查,避免因资金不足等原因形成新的闲置土地;落实好国家和省有关支持农业设施、养老服务业、物流业发展等特殊用地政策;对高消耗、高污染的项目及其他禁止性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用地计划和用地预审管理制度,提升审批效率,扎实做好用地保障各项服务工作。
2.科学、规范供应土地。要依据规划、单位面积的投入产出、投入产出的有效性、对财政的贡献率,有序报批土地、有序供应土地。进一步强化土地经营意识,规范土地招拍挂市场,统筹兼顾,把握节奏,提升土地利用效益。加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继续做好节约集约用地专项督察工作,组织进行整改,通过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利用不到位的建设用地进行清理,盘活存量,提高土地供地率。
3.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与建设。一是确保按计划完成补充耕地任务,储备一批水田补充指标。11月底前完成600公顷占补指标,完成900公顷补充耕地选址立项和设计任务。二是充分利用“二调调减耕地调查评价数据库”加紧水田开发项目的立项、实施与验收工作,为全市用地报批提供优质、充足的耕地指标储备。在水田开发项目立项时,尽量做到整村、整乡镇推进,争取将小块、边、角后备资源全部利用到位。三是用好“旱改水”政策,严格“旱改水”承诺兑现。目前我省仍然执行占用水田实行旱改水承诺政策,督促各县市区抓紧时间尽快组织用地报批。
4.引导推动矿业转型升级,助推矿业经济向好。重点抓好资源深度整合。对列入今年度整合任务的临武县香花铺矿区,苏仙区铁石垅矿区、玛瑙山矿区,桂阳县青兰矿区加大推进力度,特别要抓好对省政府挂牌督办的临武县香花铺矿区的整合任务,继续做好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和非煤矿山整顿关闭工作。做好全市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积极申报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力争将郴州打造成为全国有色金属节约和综合利用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