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季度国土资源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市国土资源局
(2016年4月18日)
一、基本情况
(一)土地管理方面
1.规划计划管理。一季度开展市级权限建设用地预审项目8个,用地预审面积23.06公顷;配合省国土资源厅完成预审初审项目1个,用地预审初审面积14.07公顷,共计37.12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面积36.16公顷。配合完成矿权规划审查23宗,其中延续6宗,变更17宗。
2.建设用地报批。一季度市本级报省审批建设项目用地7宗,面积39.9959公顷,其中农用地39.2617公顷,耕地12.8413公顷。与去年同期相比,项目少4宗,减少36%,总面积少6.6697公顷。
3.耕地建设与保护。一是占补平衡。一季度完成新增耕地占补指标确认76.28公顷。同期已安排建设项目占用耕地38.32公顷。所有占用耕地建设项目均实现了先补后占、占补平衡。同时,为进一步强化占补平衡工作,调度完成全市土地开发项目计划申报工作,即将印发《2016年全市补充耕地计划》。二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一季度全市申报立项土地整治复垦项目30个,建设规模约3758.05公顷,总投资约8711.08万元。其中拟申报市县级土地整治项目19个,建设规模1736.79公顷,总投资3782.42万元;已申报省级投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6个,建设规模982.47公顷,总投资2387.29万元;组织宜章县申报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示点县项目4个,建设规模945.39公顷,总投资2041.89万元;组织2016年历史遗留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项目申报1个,建设规模93.41公顷,总投资499.98万元。
4.土地市场管理。一季度市本级出让土地13宗,土地面积318.02亩,土地价款18098万元。其中,商业用地3宗,土地面积12.34亩,土地价款3276万元;商业住宅综合用地2宗,土地面积80.24亩,土地价款8123万元;住宅用地1宗,土地面积9.13亩,土地价款1220万元,工业用地7宗,土地面积216.31亩,土地价款5479万元;划拨用地8宗,土地面积525.24亩;土地利用条件变更3宗,土地面积100亩,土地价款3218.7149万元。以上土地价款共:21316.7149万元
5.不动产登记改革。拟定了《全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推进方案》等5个筹备工作方案。信息平台建设及我局现有数据整合工作及人员划转工作已全面启动。不动产登记中心及不动产登记档案馆场所已经确定,正进行不动产登记档案馆设计论证。确定了资兴、桂阳、宜章、汝城和嘉禾县为首批颁证县(市),这些县(市)均已确定登记中心办公场所;资兴、汝城人员已经到位,宜章在本月底可到位;资兴、桂阳、宜章、汝城均落实了筹备经费。其他县进展较慢。
6.征地拆迁。一季度市本级共受理征地拆迁和用地报批项目10个,面积48.88公顷,拿回审批单项目5个,批准用地面积12.8公顷,完成征地226.49亩,完成拆迁面积109412.1平方米,共拨付征地拆迁补偿款1.573亿元。一季度发布征地告知书9份,征地公告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共5份,面积12.8公顷。
(二)地质矿产管理方面
1.矿产开发管理。办理采矿权审查审批件32项,其中延续5项、变更17项、注销9项、顺延1项。下达第一批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指导相关县市区局与矿山企业签订钨矿开采总量控制责任书。完成我市618个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工作录入、审查、汇总和分析上报工作。组织开展2015年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工作。完成整合矿山办证相关工作。
2.地勘储量管理。出具探矿权核查意见表10个,其中新立3个、保留3个、延续3个、延续变更1个。完成探矿权年检,年检率100%,抽检率超过20%,配合完成45个煤矿变更矿区范围的预审,送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34个,备案13个。组织完成采矿权价款评估2个。组织开展2015年度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减免申报工作,率先完成储量登记统计。按时完成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统计上报工作。
3. 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着力加强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防治。对市中心城区35个因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向相关责任单位下发了督办函;突出地灾防治重点。积极推动了刘仙岭山体滑坡和苏仙区白鹿洞街道办事处白鹿洞村杨家坪组应急抢险治理工程;强化技术支撑。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技术专家库,给5家地勘单位按县市区划分了责任区域;加强了汛期地灾防治,严格执行值班值守制度,完成省、市、县三级的汛前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联合相关部门对全市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明察暗访,对全市11个县市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分配方案进行了批复;积极推进矿山地质环境管理。重点推动了苏仙区金属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项目,临武三十六湾矿山复绿项目稳步推进。
(三)综合管理方面
执法监察。启动土地矿山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制定下发工作方案,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加大武汉督查局督办的3宗土地的监管力度;对全市8个县区19个乡镇开展矿山动态巡查,对4个采石场超深越界开采违法行为进行督办,对4个越界开采等矿产资源违法案件进行挂牌督办。对郴江镇三里田村文星湾组综合楼违法用地一案在调查取证后向市遗留办递交处理意见。沟通协调,对唐万龙非法占地建房一案进行跟踪处理。做好小埠高尔夫球场的整改落实情况的相关工作。
二、形势分析
一是耕地保护与建设压力持续增大。优质耕地指标储备严重不足。根据建设用地审批数据,2015年建设用地占用耕地625.86公顷。其中占用水田305.97公顷,占全年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数的48.89%。当前,除宜章、资兴、桂阳、桂东县外,其余7个县市区均无水田占补指标。优质耕地后备资源少、水田开发项目较少等原因影响了水田占补指标的形成进度。今年要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部、省都作出了明确要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很重、工作繁杂。
二是土地供需矛盾、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用地增多。从市本级看,土地供应面积和宗地数持续减少。一季度挂牌出让2015年同期相比,出现较大下滑。土地挂牌减少、成交减少的趋势日趋明显,土地市场需求明显不足;房地产市场整体继续呈下行趋势。一季度商业、商住和住宅用地占供应土地面积仅为101.71亩,占土地供应总量的32%,与2015年同期相比,继续趋冷下滑的趋势没有改变;工业(产业)用地占比上升明显。第一季度工业用地占68%, 7宗工业项目用地集中位于在高新产业园及周边地区,其中,电子信息类1宗,仓储现代物流业类5宗,环保节能类1宗。
三是改革工作纵深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牵涉面广、任务重、难度大,涉及社会方面和群众的切身利益。虽然职责机构整合完成了阶段性工作任务,但不动产登记机构职责机构整合、不动产登记机构组建仍有欠账,人员、编制划转需要加大力度,信息平台软硬件不能适应统一登记需求,信息共享网络体系、登记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尚需配套,不动产登记档案数字化建设任重道远。
四是矿业经济持续低迷。有色金属、煤炭价格低迷,根据2015年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统计情况,2015年大多数煤矿和金属矿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大部分矿山效益很差,处于亏损状态。2016年1季度,虽部分矿产品价格有所回升,但整体低迷的景象没有改变,以有色金属矿山为例,除几个国有有色金属矿山生产外,其他矿山基本没有生产。
五是地质灾害防治点多面广。经巡查确定全市目前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447处,其中,特大型9处,大型38处,中型195处,小型1205处。今年汛期气候异常,强降雨等极端天气现象频发,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成为地质灾害防治的难题,大量矿山存在着严重地质环境问题,潜在经济损失巨大。
三、下步工作建议和措施
(一)落实新要求推进耕地保护。抓好耕地占补指标形成。加大与林业、农业等相关部门协调力度,加快水田开发项目进度,并做好指标购买准备,为全市用地报批做好服务。用好“旱改水”政策,严格“旱改水”承诺兑现。在时限内尽快组织用地报批,并督促已承诺的“旱改水”项目、图斑等,于年底前全部改造落实到位。加快推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紧跟新精神新步伐,加强经费保障和人员配置,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部、省下达的工作任务。加强临时用地土地复垦项目的变更管理、验收管理等,加大历史遗留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工作力度。
(二)坚持更加有力地保障发展。重点保障“双创”、四个“四年行动计划”等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用地。全力支持精准扶贫,对异地扶贫搬迁要保证用地、优先供地。积极拓展建设用地空间。为重点项目建设争取省级用地计划。积极向上争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拓展用地空间,缓解用地压力。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利用力度,盘活企业存量土地。
(三)助推矿业转型升级。做好采矿许可证延续变更登记工作,不断引导矿山企业转型升级,提升采选水平,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升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鼓励并引导企业,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资金支持。
(四)大力推动执法监管。进一步提高依法用地的意识,从源头消除违法用地的成因。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注重预防,研究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提高执法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把违法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通过挂牌督办、公开通报、媒体曝光等强力措施,查处一批典型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确保我市土地利用秩序健康有序。
(五)加快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做好颁首证的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抓紧组建不动产登记中心等不动产登记机构,配好配强登记中心领导班子,切实加强登记业务建设,加快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信息共享网络体系、不动产登记中心办公场所、不动产登记档案馆等不动产登记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制定不动产登记各项政策制度。做好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宣传动员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