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我局深入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省委、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五个郴州’,打造湖南‘新增长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总任务和“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谋事尽责,狠抓落实,城乡规划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2016年工作回顾
一是立足本职,抓规划,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郴州大十字城镇群体系规划上报省政府待批;大十字城镇群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上报省住建厅审查;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方案通过市规委2016年第二次全会审议,正报市人大审议。市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住房建设、节水、棚户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专项规划获批实施,海绵城市、市场布局(修改)、电力、充电桩布局等规划加快推进;长冲片区、九子塘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和九渡江片区用地布局规划获批实施,桂门岭片区等7个旧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方案评审;“空港新城”概念性规划完成技术审查;飞天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获得省政府批复;青年大道(郴江路-石虎大道)与郴州大道(郴江河-107国道)沿线、武广片区城市设计和京港澳高速许家洞出入口区域景观设计加快进行;中心城区控制单元规划研究、中心城区生态廊道研究、郴州市城市风道研究等完成评审。桂阳、汝城、嘉禾、资兴等县(市)总体规划获批实施,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及建制村村庄规划编制基本完成。
二是站位大局,抓配合,服务热点有新作为。针对交通拥堵问题,先后组织编制了立体人行过街设施、道路交叉口整治、道路微循环等专项规划,其中,立体人行过街设施专项规划完成成果审查,道路交叉口整治、道路微循环完成方案审查;扎实开展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综合整治专题研究,并通过市规委全会审议。针对旧城区停车难问题,开展了专题研究,研究报告通过市规委全会审议;结合棚改和推进立体停车库建设等,组织开展了市中心城区停车专项规划修改工作。针对推进棚改和去库存问题,按照“深化、细化、量化”的要求,组织开展棚改地块控规编制,从控制开发强度、优化功能配置、道路交通、环境景观等方面进一步细化、量化了要求;支持房地产项目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开展户型结构调整;引导房地产项目多元化发展,推进综合性地产、工业地产、养老养生地产等项目建设;加快完善新城区教育、医疗、交通、文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新城区房地产的吸引力。针对大班额化解问题,全力予以支持配合,推进市一中新校区、骆仙中学、郴雅国际学校、苏园中学二期、金海学校、白露塘中学、十五中、林邑小学、卜里坪小学、寒溪小学等学校建设。同时,我们还切实做好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报建审批工作。2016年,核发选址意见书44份,用地面积289.66万平方米;用地规划许可证122份,用地面积464.41万平米;工程规划许可证134份,建筑面积404.01万平方米;受理建设项目特事特办97件。
三是践行法治,抓治违,查违工作顺利通过住建部督查。按照《郴州市中心城区存量违法建设清理整治四年(2016-2019年)行动计划》统一部署,扎实组织开展违法建设摸底工作,初步查明违法建设面积400多万平方米。对违法建设行为予以严厉打击,2016年市城区共拆除违法建(构)筑物1381处,建筑面积29.84万平方米,有力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扎实做好迎检准备,我市的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治理工作顺利通过国家住建部组织的专项督查,获得充分肯定。
四是把握趋势,抓创新,规划信息化工作获典型推介。推进“数字规划”向“智慧规划”转变,建成了具有“集成化、可视化、智能化”特点,并可在局域网和移动端等多平台运行的新一代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同时,在完成市城区给排水、燃气、电信、广电等各类地下管线普查(长度达5417公里)的基础上,整合郴州市地下综合管线数据资源,建立了达到全省领先水平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地下管线的三维可视化管理、存储、查询、智能分析、定位等功能。郴州规划信息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被邀在2016年全省城乡规划年会上作典型发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当前城乡规划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多规融合”推进缺乏高位推进和协调机制,各类空间规划的衔接有待加强;随着总规修改的完成,以及新版《湖南省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的实施,一大批规划需要修改或者重新编制,规划编制资金保障需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建设、管理等环节统筹不够,影响整体成效;基层专业人员缺口大,制约了村镇规划管理水平的提升;规划执法力量仍然较为薄弱,规划执法力度需进一步加强;缺乏专门的城市规划编研智囊机构,规划编研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全民规划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需要进一步树立和强化。
二、2017年城乡规划工作打算
2017年,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进精明发展,优化空间结构。统筹城与乡。推进特色小镇专项规划、大十字城镇群基础设施布局规划编制,力争郴州大十字城镇群体系规划、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加快通过省政府批复。协调新与旧。开展市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合理疏解旧城功能,同时加快完善新城配套,推进市城区新旧城协调发展。兼顾上与下。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推进地下空间利用专项规划编制,严格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扎实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科学建设,集约高效利用空间。融合“产”与“城”。深入贯彻落实“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推进商务金融、健康养老、会展等现代服务发展;推进混合用地,注重功能集聚和配套完善,规划建设一批众创空间;创优园区规划服务,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全力支持经开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配合做好宝石产业园和湖南省石墨烯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工作;积极推进产镇融合示范镇规划建设。
二是注重以人为本,完善城市功能。积极开展市城区交通拥堵整治专题研究,系统谋划城区“治堵”方案,加快推进市城区快速路和立交系统规划、市城区道路交叉口整治、交通微循环等专项规划编制,着力优化路网结构,增加支路网密度,实现重要节点人车分离;优化公交场站布局和线路,提升公交出行效率;结合棚改,开展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修改,严格新建小区和公建停车设施配建,缓解停车难问题;加快报批郴州市中心城区及大十字城镇群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加快推进人民东路延伸段、机场大道等重点道路项目建设规划,增强片区联系。针对社会老龄化趋势,开展市城区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和龙女片区医养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并着力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人民医院东院、市康复医院、阳普医疗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加强学位供给,抓好中心城区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实施,重点抓好下湄桥一中新校区规划建设;完善市民服务中心周边配套;加快海绵城市规划的深化和完善。
三是严格风貌管控,塑造城乡特色。积极开展城市设计。切实抓好武广高铁片区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以及京港澳高速南北互通等重要门户区域及城市节点的景观设计。加强生态和景观风貌保护。注重提升生态景观品质,开展环城绿带生态圈概念性总体规划编制、郴州市城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修改;突出底线管控,开展山体和水系空间控制规划编制,以市城区重要山体、河、湖等重要水体周边为重点,加强对建筑高度和景观的规划控制和引导,让市民真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重视村庄规划和设计,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挖掘地域建筑特色,推动湘南民居实践,在绿水青山间凝固乡愁。注重文脉传承。推进历史建筑保护规划编制,划定历史建筑;严格实施《郴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强对裕后街、刘家、首家历史文化街区和天官坊历史地段的保护力度,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和申报;注重打造精品。切实强化精品意识,开展郴州市两江(郴江和东江)沿线滨水风光带规划编制,推进林邑古镇、许家洞温泉小镇、飞天·苏仙大型山水实景演艺项目二期、飞天山旅游文化产业园、仙岭湖通途国际汽车营地、小埠南岭生态城、王仙岭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高品质完成“空港新城”概念性规划。开展市中心城区雕塑布局专项规划编制。
四是实施创新管理,提升服务效能。贯彻落实深化改革要求,积极配合做好规划执法体制改革、“二规合一”等工作。抓紧推动郴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行政程序规定加快出台。结合园区实际,科学理顺事项,合理划分权责,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推进高新区、经开区规划分局运行早日走上正轨,切实提升园区规划管理服务水平。按照《郴州市中心城区存量违法建设清理整治四年(2016-2019年)行动计划》统一部署,着力推进查违治违工作。坚持推行“阳光规划”,进一步健全完善公示和听证等有关制度,畅通公众参与规划渠道,提高规划决策科学性。以省、市综合绩效评估为抓手,加强对村镇规划管理的指导,提高规划审批效率和规划执行刚性。抓好队伍培训,夯实履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