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个人综合素养和各种能力提高的必然途径。不学则退,不学则钝。人的一生,必须活到老学到老,而且要“学非探其花,要拔其根”。《十二辰歌》曰:平旦寅,少年勤学莫辞贫。君不见朱买臣未得贵,犹自行歌自负薪;日出卯,人生在世须臾老。男儿不学读诗书,恰似园中肥地草;食时辰,偷光凿壁事殷勤。丈夫学问随身宝,白玉黄金未是珍;隅中已,专心发奋寻读书。每忆贤人羊角哀,求学山中并粮死;日中午,读书不得辞辛苦。如今圣主招贤才,去尔中华用我武;日昳未,暂进贫贱何羞耻?昔日相遇未遇时,栖惶卖卜于缠市;晡时申,悬头刺股士苏秦。贫病即令妻嫂行,衣锦还乡争拜秦;日入酉,金樽多泻蒲桃酒。唤君莫弃失徒人,结交知己须朋友;黄昏戍,琴书独座茅庵室。天子不将印信迎,誓隐山林终不出;人定亥,君子虽贫礼常在。松柏纵然经岁寒,一片贞心永不改;夜半子,莫言屈滞长如此。鸿鸟只思羽翼齐,点翅飞腾千万里;鸡鸣丑,莫异黄金交朋友,蓬篙岂得久荣华,飘飘万里随风走。这些歌词分别以十二时辰的名称及相对应的地支名称起头,或奉劝人们珍惜光阴多勤劳,或劝诫人们苦读诗书莫辞劳,或告诫人们暂时贫贱不足耻,或告诉人们当轻财重义……今天读来仍有很好的教育启迪作用。现实生活中那些优秀的领导干部、优秀的事业带头人,哪一个不是攫取新知的学习尖兵闯将?甚至可以说,学习水平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水平,学习能力体现了我们的从政能力。跟学习相比,欲望既相同又不同,它们都可以成为一种前进动力,但学习无止境,欲望则一刻也不能没有节制。人人都有欲望,求之不为过,但如何节制则取决于一个人的人生境界。清朝一本书《解人颐》里有这样一首打油诗:“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取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这首打油诗,描述鞭达了封建社会一些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的人的病态心理。在官德修养中,贪欲是祸根、是大忌,正所谓:“罪莫大于多欲,欲不除,如蛾扑火,粉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方休。”因此,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领导干部只有时时处处规谏警醒自己,勤学不辍,清醒节欲,把自己的人格看得高于一切,把自己的清白看得高于一切,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才能为了心中的理想而不懈努力,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