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市水利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为统揽,着眼“五个郴州”建设,聚焦水利兴市,统筹农村、城市、生态水利发展,努力构建郴州生态水网,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防汛抗旱取得全面胜利。围绕防汛抗旱“五个确保”总目标,成功防范了11轮较强降雨过程,保障了全市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取得了“不溃一库一坝、不发生人员伤亡,最大程度减轻洪涝灾害”和不发生大的旱情可喜成绩,夺取了年度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二是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继续保持全省先进。紧盯“有名”向“有实”转变的总目标,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推动河长制工作落实,形成了健全机制抓管理,多措并举促落实,突出重点见成效的河长制工作推进模式。一年来,全市各级河长共巡河14.3万人次,举办了河长培训班23期次,安装完成了108个河湖视频监控,清理纠正了200多个涉河违法违规问题、立案查处了14起涉河涉水违法行为。郴州“河湖卫士”志愿者获全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东江湖、西河、便江等3条河流(湖泊)入选全省30条“美丽河湖”名录。
三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成效斐然。开展取水许可和入河排污口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完成市管14家取水单位、县管785家逾期取水许可的清理整治规范,补充完善965家用水单位的取水许可资料信息,对82家未能在规定时限递交延续申请资料的取水户按程序进行了注销。市本级年度征收水资源费1900多万元。组织苏仙、资兴和永兴3个县市区启动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工作。全市93个市级水功能区、69个入河排污口的水质监测实现了全覆盖,完成69个入河排污口的核查登记,完成率100%。全市12个省级重要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在Ⅲ类以上,主要江河市州交界断面水质均达到目标要求。临武县黄沙坪水利风景区、嘉禾县观音山水库水利风景区、资兴市杨洞水库水利风景区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
四是水利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夯实。全年争取中央下达我市水利建设项目总投资7.43亿元,其中中省投资6.2亿元。至年底,完成投资6.73亿元,占计划90.6%。莽山水库年度完成投资4.66亿元,占计划100%。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覆盖10.64万人,完成投资3.47亿元。小⑵型水库除险加固、四水治理、临武桐柏山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郴州市全市沟渠畅通河塘整治工程建设规划》和《郴州市高山禾花鱼基地水利工程规划》获市政府批复。烟草水源工程、四水治理项目进展顺利,水土流失治理、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等任务圆满完成,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5万亩。
五是水利管理和改革富有成效。建立郴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专家库,规范水利技术评审。深化政务服务“一次办结改革”, 将承诺办结期限在法定期限缩减67%的基础上,再压缩到8天。借助科技手段,开发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督查管理、水库管护员监控管理系统。对水利建设市场主体单位开展考核,营造良好水利建设环境。印发《郴州市水利工程项目招标及政府采购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水利工程项目招标及政府采购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