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位职能职责
(一)单位职能职责
宣传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委、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当好市委、政府扶贫开发的参谋助手;研究并拟定全市扶贫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划发展战略,报经市委、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制定贫困村、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长远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落实扶贫攻坚计划;制定和建立贫困村、组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年终考核兑现工作;加强扶贫资金的管理,制定年度扶贫资金计划,拟定扶贫资金分配使用方案,监督、检查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管好扶贫项目,抓好项目的规划、立项、申报、审批和实施,保证工程项目发挥效益;动员组织市级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参与扶贫,协调好上级机关挂钩扶贫工作;根据国家和省确定的贫困标准,确定扶贫对象,做好扶贫监测、统计工作;积极完成省、市扶贫部门所需的各项统计报表、资料、总结材料、典型材料、项目材料等有关材料;督促做好各县市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加强上下联系;认真做好协调、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加强对贫困村、组干部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工作水平;组织开展扶贫理论、扶贫政策和扶贫问题等重大课题的调查研究,做好扶贫宣传、信息和经验交流等工作;联系市民政、民宗、残联、劳动、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做好扶贫工作;承办市委、政府及上级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机构情况
本单位性质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下设主任室、副主任室、项目科、培训科、综合科、财务科。未设二级机构,无下属预算单位。
(三)人员情况
本单位在职人员为8人,退休人员1人。编制7名。应扶贫工作需要另临聘人员3人。
二、项目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及财政转移支付情况
1、市级项目资金情况
收入情况:
2015年度项目资金收入合计234.77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200.00万元,其中,年初财政结转和结余34.77万元 。
1、根据扶贫攻坚年度计划,本年度市级安排扶贫项目开发及贫困地区劳务技能培训100.00万元,分别为郴财农专(2015)023号文号下达20.00万元、郴财农专(2015)037号文号下达20.00万元、郴财农专(2015)040号文号下达60.00万元,用于扶贫项目开发及贫困地区劳务技能培训;
2、根据郴办发[2013]15号文件,年初安排罗宵山片区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工作经费20.00万元,郴财农专(2015)015号文号下达20.00万元,郴财农专(2015)039号预算调增80.00万元,用于罗宵山片区扶贫攻坚专项工作办公经费。
支出情况:
2015年度项目支出101.6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支出101.60万元。年末财政结转和结余133.18万元,其中:扶贫项目开发及贫困地区劳务技能培训56.25万元,罗宵山片区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工作经费76.93元。
2、财政转移支付情况
2015年期初省级转移支付资金结余102.00万元,为专项培训费,并于2015年下拔至各县市区专项资金培训费,湘扶办联(2015)2号102.00万元。
2015年度收到省级转移支付76.00万元,收到2014年度建档立卡费郴财农指(2014)134号5万元;收到2014年度培训费郴财农指(2014)134号50万元;收到2014年项目管理费郴财农指(2014)135号21万元。省级转移支付项目资金76.00万元当年度未使用也未分配。
2015年度结余省级转移支付资金76.00万元,其中建档立卡工作经费5万元,培训费50万元,项目管理费21万元。
三、2015年财政预算支出整体绩效评价
我办领导高度重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树立以绩效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理念,财政资金严格按照规范程序提请申请、分配、管理和使用,并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相关会议,制定评价工作方案,认真做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达到2015年财政预算支出绩效目标。
(一)2015年任务完成情况
2015年全年完成减贫人口7.23万人,贫困人口发生率降为9.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 7300元。产业发展及助学就业,共帮扶21334户、66974人,帮扶资金16251万元。医疗救助9433户、11325人,帮扶资金4716万元,恢复劳动力2780人。移民搬迁及危房改造4218户、12533人,帮扶资金35561万元,已搬迁1954户、6674人。低保兜底已完成26818户、40100人。
(二)2015年主要工作
(1)部署推进有力度。8月21日、9月18日市委两次委常委会议研究精准扶贫工作,原则通过《扶贫攻坚5年行动及年度实施计划》和驻村帮户帮扶方案。9月2日上午,全市召开扶贫攻坚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市委书记易鹏飞指出要在“七个精准”上下功夫,精准施策,务实推进,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12月1日,市委常委会组织学习了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同日,市政府专题召开会议,就贯彻落实全国扶贫搬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把移民搬迁扶贫任务责任落实到部门。12月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瞿海召集相关领导和部门在汝城县召开了精准扶贫工作座谈会,贯彻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和全国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座谈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精准扶贫措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各县市区分别召开了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精准扶贫工作会和培训会,将中央、省委和市委精准扶贫的精神,传达到广大干部群众,传达到广大贫困地区。各县还调整充实了扶贫开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组长,为扶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各县市区结合贫困村、贫困人口的现状,根据“四个一批”的帮扶模式,制定了扶贫攻坚规划,硬化了工作措施,全面落实精准扶贫任务。
(2)精准识别打基础。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全市开展了“四个一批”、“五个突出”数据核实工作。一是进村入户,核准贫困对象。各县结合“一进二访”活动要求,组织广大干部开展“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活动,对贫困村、户进行核准,精准确定扶贫对象。全市共核实校正83742户、227944人,其中调出已不符合条件16385户、50764人,新补贫困户16435户、47660人。汝城县制定了“一评生活条件好不好,二评经济收入多不多,三评劳动能力强不强,四评教育负担重不重,五评社会保障有不有”的“五评”识别办法,既评判出贫困程度、是否脱贫,又分析出贫困差距、贫困原因,为精准扶贫提供扎实依据。二是分类识别,摸清帮扶底数。按照“四个一批”、“五个突出”的要求,对贫困村、贫困人口认真分好类,摸清帮扶底数,全市12.86万户、38.24万贫困人口按照致贫原因来分析,一是患病人口多,有5.8万贫困户7.2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患病家庭占整个贫困户家庭的45%,人数占整个贫困人数的19%;二是残疾人占比大,有5.57万贫困户家里有残疾人,共有残疾人5.73万人,占整个贫困人口的15%;三是文化程度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27.1万人,占整个贫困人口的71%,70%以上贫困人口只能用方言交流;四是生产条件恶劣,有4.48万贫困户居住在偏远高寒山区,有5.85万贫困户居住在土坯房和危房里。全市528个贫困村还有11个行政村没有通水泥路,总计128公里;还有1693个村民小组、3933公里的通组公路还没有实现通达;还有390个行政村、2491个村民小组、24完人没有解决安全饮水;还有152个行政村、884个村民小组、8.4万人用电不安全、不稳定、价格高。三是认真复核,录实贫困数据。各县扶贫办对照往年度建档立卡的户表、村表、县表的漏项和错误进行了全面细致修改,确保不出现空白、错误信息。
(3)产业推进有深度。按照省扶贫办的要求,依靠贫困对象自身特点和现代农业发展规律,根据“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穷人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产业发展新路子,改普惠政策为差异化扶持政策,改“给钱给物”、打卡到户为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帮扶,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联结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联动贫困户,现代农庄或大户联系贫困户,重点发展烤烟、茶叶、蔬菜、油菜、冰糖橙、生姜、楠竹、花卉苗木、养猪、养羊、养禾花鱼等产业,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全市贫困地区已种植油茶3.5万亩、蔬菜13.1万亩、烤烟8.5万亩、脐橙1.8万亩、药材1.9万亩、茶叶3.8万亩,花卉苗木3.3万亩、楠竹1.8万亩,养牛3.6万头、养羊2.8万只、养鱼3000亩。
(4)基础建设有改善。新修、维修乡村公路359公里,给2826户贫困户解决了安全饮水,维修水渠9860米,增加有效灌溉面积3800亩。有13个村的移动机站建设列入计划,已峻工完成5个。帮助37个贫困村新建了卫生室,41个贫困村新建了文化室。与住建部门配合,实施了530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工程,圆了贫困群众住房梦。
(5)金融扶贫有创新。在稳步推进安仁、桂东、汝城、宜章、嘉禾金融扶贫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省扶贫办的部署,在全市11个县市区全面启动小额信贷扶贫工作,与信用社合作,对贫困农户进行授信评级后颁发贷款证,贫困农户持贷款证可在当地信用社获得1-5万元的无抵押无担保小额贷款,各县市区按照300万元的规模建立了风险担保基金。目前已完成129802户贫困户的评级授信工作,已有96768户拿到了贷款证,授信金额236885万元,已发放贷款3.4571亿元。
(6)扶贫培训有广度。一是大规模的干部培训。今年7月20日至21日,我办组织市县扶贫系统全体工作人员、市直驻片区县23支工作队全体人员就中央、省委、市委精准扶贫的精神,我市贫困村、贫困人口现状,精准扶贫帮扶模式、产业扶贫三种帮扶模式(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帮扶)等内容,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全面的培训,并结合上半年的工作实际开展讨论,理顺了精准扶贫工作思路及具体操作程序。二是全力推进“雨露计划”培训。近年来完成职业学历教育培训11148人,实现“培训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家”的目标。围绕扶贫主导产业,开展工作实用技术培训37万多人次。对3430名贫困家庭子弟实行义务教育补助,帮助完成学业。
(7)驻村帮扶有突破。省派我市片区4县工作队由4支增加到11支,市直工作队由12支增加到40支工作队,全部进进驻到片区4县的贫困村。11个县市区的477支县工作队采取驻村和联村的方式全部进驻到贫困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班子成员以及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院长各联系一个扶贫工作任务相对较重的乡镇并进驻一个贫困村,市直相关单位实行包村驻点帮户。所有公职人员(警察、教师、医生、护士除外)都要有结对帮扶贫困户任务,厅级干部3户、驻村单位班子成员2户、其他的1户。籍贯属于528个贫困村现在郴州市范围内担任副科以上领导职务的干部要联系所在村的精准扶贫工作;贫困村第一支部书记原则上由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担任。9月21日以来,市委书记易鹏飞,市委副书记、市长瞿海,市委副书记龚凤祥分别多次带领相关部门同志深入桂东县沤江镇青竹村、汝城县岭秀瑶族乡东山村、宜章县黄沙镇晓夏街村联系点调研,走访慰问贫困户,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听取贫困群众意见。在桂东调研时,易书记指出,要进一步抓实精准扶贫的安排部署,切实推动工作落实。各扶贫工作队、相关人员要沉下去,尽快到岗到位,进入状态、发挥作用。要把工作措施落实到实践当中,将工作实效作为检验精准扶贫的唯一标准。要尽快拿出精准到村的五年扶贫年度实施计划,形成“基础先行、产业主导、能人带动、主体支撑”的发展局面。要提升农村路网等基础条件,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因地制宜,尊重村民的意愿,适应村民生产生活习惯和实际需要,发展集中连片、上规模、具有较强带动效应的农业产业,力争实现“一村一品”;要培育一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营销大户,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产业化。要高度重视各种扶贫政策、资金、项目的衔接对接,向上争取更多、更大的支持,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市委副书记、市长瞿海来到汝城县岭秀瑶族乡东山村开展“一进二访”活动时,强调要突出重点,精准施策。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重点发展两型工业及文化旅游、休闲养生和高效农业,特别是要打好生态绿色牌子、走好合作化路子。要落实政策,强化保障,特别是社保方面要实现应保尽保,让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都能得到保障。要着眼长远,抓好教育,探索在民族乡镇逐步实行免费高中教育,用好国家民族地区高考招生政策,重视纯农户大学生就业,抓好职业技能培训;要创新机制,破解瓶颈。要整合涉农资金,用好用活金融扶贫政策,创新项目奖补办法,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目前其他市级领导都到联系村开展了调研,走访慰问贫困户,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听取贫困群众意见,并就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市直机关所有支部采取“心联心”的方式结对帮扶528个贫困村。各级各类工作队共为贫困村筹集帮扶资金2.56亿元,筹集项目资金3.2亿元,实施项目2586个。
(8)片区工作有进展。今年片区规划涉及到的一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有了实质性的突破,我们多次赴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民政部、中铁总公司等部门汇报沟通,争取到了一些领导的重要指示,为一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落地打下了坚实基础。5月19日,民政部在北京召开的罗霄山片区第三次联席会上,我市的郴赣铁路、郴州机场、遂桂新高速、安资乐高速与国家有关部门进行了面对面的对接,参会代表都表示大力支持,争取列入“十三五”规划,尽快启动。6月19日,省政府在宜章县召开了湖南省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推进会,推介了我市的经验。为了打造汝城、桂东106国道百公里扶贫攻坚示范带,以点带面,可学习、可复制。汝城、桂东两县着重在扶贫产业,集红色与理学、温泉、农庄于一体的旅游,城乡统筹(点亮郴州,村庄环境整治),民生保障,能力建设,生态建设(低碳经济),社会管理等七个方面科学规划,精心打造。通过2年多的努力,位于106国道沿线的桂东、汝城两县15个乡镇189个行政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全面进入小康打造了一个立体性、综合性的扶贫攻坚示范基地。我市还与广东省清远市和韶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和桂林市、湖南省永州市,共同推动南岭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申扶。今年市发改委、市扶贫办指导片区县整理、筛选了一批重大项目争取纳入中省“十三五”规划,涉及到基础设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五类698个项目,总投资1763.5亿元。扶贫部门将密切配合发改部门,加大工作力度,跟踪规划的落地,为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作出新的努力。
(9)体制机制有创新。1、建立责任考核机制。按照省里的要求,市、县、乡镇层层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状,把脱贫任务责任层层分解,把精准扶贫任务纳入综合绩效考核、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相关单位,并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牵头开展督查,确保精准扶贫任务落到实处。2、建立多元扶贫投入机制。今年全市已到位中省财政扶贫资金13894万元,市本级配套2145万元。各县市区也加大了扶贫的投入,汝城县财政预算资金3000万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5000万元,安仁县财政整合涉农资金6000万元投入精准扶贫。加强金融扶贫的导向作用,增加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金融扶贫发放贷款27500万元。引导社会各界投入扶贫资金3.1亿元。3、创新资金项目管理机制。重点对扶贫资金到村到户的情况开展调研和督查,结合全国涉农资金检查,对2011年以来的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了进一步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4、落实贫困县约束机制。按照省里的要求,必须作为的9项已纳入了各级扶贫攻坚任务中,没有发现禁止作为4项内容的行为,提倡作为的2项内容已落实到精准帮扶工作中,各级领导都有联村帮扶帮户任务。
(10)廉政建设严要求。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了省委湘发(2014)24号《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意见》、湘发(2015)5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追究办法》和市委郴发(2015)8号《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以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从政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使大家从思想上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的要求上来,充分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更加自觉地、积极主动地以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推动扶贫系统的党风、政风建设。结合“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就“三严三实”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强化权力制约,坚持民主集中制决策。涉及到扶贫办重大开支、人事、项目安排等“三重一大”内容,都能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先由分管同志拿出方案,集体研究决策,主要负责同志末位表态,形成决定后再具体实施。具体工作安排都是主任办公会议安排,全体人员参会,共同决定推动。在重大财务开支上,都是班子成员碰头,向分管领导汇报,批准后再由二人以上组织实施。工作完成后,由班子成员、财务人员、经办人员集体会商,坚持财务开支一季度一公示。重大决策征求意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出台了《郴州市精准扶贫5年行动计划(2015-2019年)》(郴办发[2015]23号),起草前派出3个调研组到县市区调研,召开了8个座谈会听取意见。初稿充分征求了37个市直相关单位意见,使文件出台更加有针对性、操作性,更符合郴州实际。资金项目安排规范化,中办(2013)25号文件下发后,资金项目管理管理权限下放到县,市级扶贫部门重在监管,每年都要组织扶贫资金检查。同时对市级项目的安排,更加注重程序化、规范化。落实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按照市纪委的部署,我办对每位同志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重点进行了明确,建立了台账,既便于组织监管,又使每位同志时时牢记,时时警醒。强化制度监管,一方面主动接受外部监管。按照省审计厅扶贫资金两年一审的要求,我办积极主动邀请市审计局对我办2014年至2015年执行预算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另一方面加强内部监管。市扶贫办每一季度的财务开支要向全体干部公示。同时由领导带队,每月不定期开展一次内部暗访,重点检查上下班工作纪律、公车集中停放、庸懒散问题,并建立台帐,并与个年终绩效考核挂钩。
四、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1、绩效评价目的:围绕年初订立为全市贫困地区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实现质的飞跃,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目标,建立健全绩效评估制度,保障民生工程的落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绩效评价遵循以下原则:
⑴科学规范原则;⑵公正公开原则;⑶分级分类原则;⑷绩效相关原则。
下载查看全内容:郴州市扶贫开发办公室2015年项目资金及财政转移支付说明项目绩效评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