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财政支出
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水库是我市水利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洪、供水、灌溉等重要功能。我市各类水库大部分建成于上世纪50~70年代,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修,经年累月积病成险,不仅严重影响水库效益的发挥,而且严重威胁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为水利和防汛工作的一大隐患,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不但是巩固和完善我市防洪保障体系、确保防洪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农村安全饮水和农业生产水源、提高供水保障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将为科学配置农村水资源夯实工程基础。同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可以就地取材,吸纳农村剩余劳力,对扩大内需、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水库除险加固是一项利国惠民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幸福工程,对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为提高我市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业发展以及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为进一步解决水库安全隐患问题,确保水库安全,按“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及“谁积极、支持谁”的原则,2017年我市将34座病险水库作为市级重点整治项目,以专项形式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本次纳入绩效评价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共34处,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29座,均分解下达至各县市区负责具体实施,履行项目法人的职能和责任。
(二)项目绩效目标
1、项目绩效总目标
通过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提高防洪标准,增强灌溉能力,促进农田保护和农村水资源保护,改善民生,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到2017年底,基本完成辖区内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2、项目绩效阶段性目标
本次实施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其绩效阶段性目标为加固病险水库34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29座,恢复或增加灌溉面积0.38万亩,新增供水能力25万方,增加养殖效益40万元。
二、绩效评价指标分析情况
(一)项目资金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市级财政共下达资金300万元,1座大型水库安排40万元,4座中型水库共安排78万元,29座小型水库共安排182万元,均分解下达至各县市区负责具体实施,履行项目法人的职能和责任。
2、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分析。截止2018年4月底,本次实施的3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均已开工建设,累计完成的市级财政投资为300万元,占总的市级投资300万元的100%。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项目资金按照财政部《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制度和管理办法,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首先由建设单位提出用款申请,报县市区财政部门审查通过后交给会计管理中心,最后拨款至建设单位。项目资金根据工程进度进行拨款,对避免工程建设资金被挪用、截留,保证资金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没有发现违规使用资金现象。
(二)项目实施情况分析
本次实施的34座项目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分布在11个县市区,水库加固后可恢复或增加灌溉面积0.42万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主要内容有:一是通过改扩建或新建溢洪道等工程措施,提高水库大坝的防洪能力;二是通过对放水涵进行套管或拆除重建、加固等工程措施,解决水库大坝、放水涵等建筑物存在的结构安全隐患;三是通过对坝体坝基进行灌浆、修建防渗墙等工程措施,解决水库大坝存在的渗漏安全隐患;四是新建进库公路、管理房、大坝安全监测、水位尺等管理设施。
(三)项目绩效情况分析
通过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库安全隐患得到根本治理,提高了防洪标准,增强了灌溉能力,促进农田保护和农村水资源保护,增加了农民就业,改善民生,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发挥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消除了病险水库安全隐患,提高了防洪抗灾能力,防洪减灾效益明显。经过除险加固,全市新增或恢复防洪库容80万立方米,每年新增或恢复防洪效益102万元;水库的防洪抗灾能力明显提高,降低了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保障了水库下游10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了下游3万亩耕地的安全,消除了水库下游地区防洪的后顾之忧,防洪减灾效益明显。
2、增强了农业灌溉和农村供水能力,促进了粮食安全、饮水安全,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生活改善提供了保障,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本工程完成后,新增或恢复灌溉面积近0.42万亩,灌溉收入增收6万元;水库供水能力显著增强,年增加供水量20万方,供水收入增收4万元,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与农业经济发展;农村人畜饮水水源安全问题得到明显改观,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水库管理单位的经济效益。
3、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美化了库区农村的村容村貌,提高了农村水资源利用效率,生态效益明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后,水库面貌焕然一新,管养房整洁、美观,道路顺直、平整;坝区得到绿化、美化;职工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条件也得到改善,水库的运行也得到了完善,为可持续性发展夯实了基础。同时,水资源得到了科学合理利用,水库及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对库区环境的整治,一批水库不仅发挥出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而且正在变成一个个旅游胜地,这为把郴州建设成为水生态文明市,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绩效评价指标得分84分,自评结论为优良。其中:其项目目标、决策过程、资金分配、资金到位、资金管理等情况完全达到评价标准要求,其组织实施、项目产出、项目效果基本达到评价标准要求。
四、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主要经验和做法有:一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前期工作开展早;二是项目建设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施工管理到位;三是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四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有力推进工程建设和验收进度;五是项目加固效果明显,有效解决了主要病险问题,防洪、灌溉效益显著。
存在的问题:一是库区运行管理经费不落实。目前大量的小型水库运行费用来源无保障,容易导致管理队伍人心不稳,重创收轻业务,导致部分项目加固后无人管理,发生人为破坏,甚至危及水库安全。二是库区管理队伍不健全。目前,水库管理队伍技术力量严重不足,人员素质不高,对业务不熟悉,不能满足现代水利管理的要求,影响了项目实施后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进一步强化资金监管,通过建立制约机制,落实自筹资金,在推行资金使用及项目管理全过程绩效管理同时,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深化水库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管养经费,构建水库管理和养护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构建政府主导、市场或社会力量参与的水库管理与养护格局;落实管护经费,夯实水库管护长效机制的经济基础。
五、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无。
郴州市水利局
2018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