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项概况
(一)专项基本情况
全市普查在册的水库1087座,总库容112.9亿m3,这些水库承担着防洪、供水、灌溉等重要功能,大部分建成于上世纪50~70年代,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修,经年累月积病成险,不仅严重影响水库效益的发挥,而且严重威胁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为水利和防汛工作的一大隐患,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不但是巩固和完善我市防洪保障体系、确保防洪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农村安全饮水和农业生产水源、提高供水保障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将为科学配置农村水资源夯实工程基础。同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可以就地取材,吸纳农村剩余劳力,对扩大内需、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水库除险加固是一项利国惠民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幸福工程,对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专项立项情况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为提高我市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业发展以及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为进一步解决水库安全隐患问题,确保水库安全,按“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及“谁积极、支持谁”的原则,我局于2016年7月向市财政局申报40座病险水库作为市级重点整治项目,2016年8月,市财政局以《关于下达2016年度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市级配套资金的通知》(郴财建指〔2016〕47号)下达青山垅、江源等40座水库除险加固市级补助资金300万元,本次纳入绩效评价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共40处,均分解下达至各县市区负责具体实施,履行项目法人的职能和责任。
(三)专项绩效目标设定情况
1、项目绩效总目标
通过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提高防洪标准,增强灌溉能力,促进农田保护和农村水资源保护,改善民生,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到2016年底,基本完成辖区内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2、项目绩效阶段性目标
本次实施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其绩效阶段性目标为加固病险水库40座,恢复或增加灌溉面积0.38万亩,新增供水能力80万方,增加养殖效益95万元。
二、专项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
(一)专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情况
市级财政共下达资金300万元,均分解下达至各县市区负责具体实施,履行项目法人的职能和责任。
(二)专项资金安排落实及到位情况
截止2016年12月底,本次实施的4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均已开工建设,累计完成的市级财政投资为300万元,占总的市级投资300万元的100%。
(三)专项资金管理情况
项目资金按照财政部《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制度和管理办法,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首先由建设单位提出用款申请,报县市区财政部门审查通过后交给会计管理中心,最后拨款至建设单位。项目资金根据工程进度进行拨款,对避免工程建设资金被挪用、截留,保证资金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没有发现违规使用资金现象。
三、专项组织实施情况
(一)专项组织情况分析
水库运行管理单位(乡镇水管站、水库所在村)通过日常巡查、检查将发现的水库病险问题上报至县级水利部门,县级水利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商县级财政部门并联合行文将项目上报至市水利局,市水利局结合日常水库防汛检查及隐患排查情况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将项目建议计划行文报至市财政局,市财政局审定后下达资金文件,水库运行管理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完工后,县水利部门进行验收。
(二)专项管理情况分析
通过加强对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项目审批、招标投标、建设实施、质量安全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重点环节的检查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做好分类处理,严格落实责任,督促整改落实,保障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优质高效、廉洁安全。
(三)专项完成情况分析
本次实施的40座项目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分布在11个县市区,水库加固后可恢复或增加灌溉面颊0.38万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主要内容有:一是通过改扩建或新建溢洪道等工程措施,提高水库大坝的防洪能力;二是通过对放水涵进行套管或拆除重建、加固等工程措施,解决水库大坝、放水涵等建筑物存在的结构安全隐患;三是通过对坝体坝基进行灌浆、修建防渗墙等工程措施,解决水库大坝存在的渗漏安全隐患;四是新建进库公路、管理房、大坝安全监测、水位尺等管理设施。
四、专项绩效情况分析
(一)专项绩效评价定量分析
1、消除了病险水库安全隐患,提高了防洪抗灾能力,防洪减灾效益明显。经过除险加固,全市新增或恢复防洪库容120万立方米,每年新增或恢复防洪效益100万元;水库的防洪抗灾能力明显提高,降低了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保障了水库下游8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了下游5万亩耕地的安全,消除了水库下游地区防洪的后顾之忧,防洪减灾效益明显。
2、增强了农业灌溉和农村供水能力,促进了粮食安全、饮水安全,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生活改善提供了保障,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本工程完成后,新增或恢复灌溉面积近0.38万亩,灌溉收入增收5万元;水库供水能力显著增强,年增加供水量80万方,供水收入增收24万元,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与农业经济发展;农村人畜饮水水源安全问题得到明显改观,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水库管理单位的经济效益。
3、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美化了库区农村的村容村貌,提高了农村水资源利用效率,生态效益明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后,水库面貌焕然一新,管养房整洁、美观,道路顺直、平整;坝区得到绿化、美化;职工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条件也得到改善,水库的运行也得到了完善,为可持续性发展夯实了基础。同时,水资源得到了科学合理利用,水库及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对库区环境的整治,一批水库不仅发挥出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而且正在变成一个个旅游胜地,这为把郴州建设成为水生态文明市,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二)专项绩效评价定性分析
通过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库安全隐患得到根本治理,提高了防洪标准,增强了灌溉能力,促进农田保护和农村水资源保护,增加了农民就业,改善民生,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发挥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综合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指标得分95分,自评结论为优良。其中:其项目目标、决策过程、资金分配、资金到位、资金管理等情况完全达到评价标准要求,其组织实施、项目产出、项目效果基本达到评价标准要求。
五、基本经验及主要做法
主要经验和做法有:一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前期工作开展早;二是项目建设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施工管理到位;三是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四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有力推进工程建设和验收进度;五是项目加固效果明显,有效解决了主要病险问题,防洪、灌溉效益显著。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水库管理队伍技术力量严重不足,人员素质不高,对业务不熟悉,不能满足现代水利管理的要求,影响了项目实施后的可持续发展。
七、意见及建议
进一步强化资金监管,通过建立制约机制,落实自筹资金,在推行资金使用及项目管理全过程绩效管理同时,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深化水库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管养经费,构建水库管理和养护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构建政府主导、市场或社会力量参与的水库管理与养护格局;落实管护经费,夯实水库管护长效机制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