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统计工作的任务日渐日重,压力越来越大。尽管统计人为“统”消得人憔悴,付出了大量心血,但社会对“统计”评说仍褒贬不一,“统计”的公信度和尊重指数仍不理想。然而,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要统计人堂堂正正做人,端端正正做事,规规矩矩理数,统计功过历史自有定论。
统实何惧人评说?首先蓄能醒脑,即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学哲学,学好哲学能帮助人们辨真伪、明是非,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事半功倍;学历史,古可通今,史可察今,晓知历史可使人厚重、成熟,更好地把握今天、创造明天;学理论,理论是前人实践与智慧的结晶,是行动的向导、业务的指南;学法规,只有学法才能知法,只有知法才能守法、护法,更好了维护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耳濡目染,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科学的统计观。
蓄能醒脑的同时,做到“二个清醒”、“三个摒弃”。二个清醒:一是要清醒地看到统计工作无小事,是一项非常庄严而神圣的工作,一点一滴关乎国计民生。正如斯大林所述“任何建设工作,任何国家工作,任何计划工作,没有正确的计算是不可想象的。而没有统计,计算是不可想象的。没有统计,计算就一步也不能前进。” ①导师所说的“计算”,涵盖筹划、计划、决策等多层含义。所以统计人要倍感岗位光荣、责任重大,恪守职业道德,不要亵渎统计。二是要清醒地看到政府统计部门并非无权无威,而是掌管着当地经济发展数据的汇总、审核大权。数出多门,归根统计,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是唯一的法定权威数据。所以统计人一定要慎权、慎微、慎独,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严格操作规程,依法统计,按章办事,不越雷池半步。 “三个摒弃”:就是摒弃并消除三种模糊认识以及与其相伴的消极行为。一是认为统计部门是纯业务部门,只要完成本职工作就万事大吉,从而放松对政策理论的学习和世界观的改造。二是认为整天与数据打交道,天地窄、视野小,无“钱”无途,从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三是“数出我手,大小、增减由我定,不给实惠不‘开恩’”。这三种认识与行为,如任其发展,必将严重损坏统计部门的形象、危及统计地位,应摒弃和消除。
最终落脚到一个“实”字。一是思想实。牢固树立以“统”为家的思想,为“统”消得人憔悴,涉身数海终不悔。二是工作实。耐住清贫,耐得寂寞,以满腔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做好热爱本职工作;发挥职能,最大限度地做好优质服务。三是数据实。依法统计,实事求是。要数出有据、来源基层、来源于第一手调查资料;汇总、整合、审核、上报统计数据,恪守操作规程,不做“人情”统计,不做“交易”统计,不做“傀儡”统计,不维权、不为私、只为实。实事实做,实数实报,实话实说,把国民经济的运行轨迹真实的呈现给社会,赢得全社会对统计工作的信赖和支持。
“一统天下”,世人对统计自有公论。身正不怕影子歪,统实何惧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