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读书的时候,看过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对白:“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如果没有了生命力,花儿就不再鲜艳;如果没有了生命力,鸟儿就不再歌唱;如果没有了生命力,人就只是行尸走肉;如果没有了生命力,世界将是一片灰暗。从来都不敢想象,没有了生命力的世界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同样,在统计的世界里,如果质量得不到保证,那么统计就只是两个字而已。过去,我们在这方面也有过惨痛的教训,它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经过这几年的统计学习和工作,我深切地感受到统计的生命力在于真实可信性。
对于任何行业而言,诚信都是第一位的。自古以来,封建帝王都讲究“金口玉言”,商人要以诚信为本,读书人更是常把“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挂在嘴边,就连在西游记里,那只刚从石头蹦出来的猴子都知道“人之无信,不如其可”。时至今日,曾担任过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其任期内曾提出过“不出假数”的要求,温家宝总理也提出过“真实可信”的标准。而却在“大跃进”期间,为了赶超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国家领导人不顾我国实际情况,曾提出过“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口号,从此,各级政府自下而上——当然也是在自上而下的压力下——虚报数字,其结果就是后来的“三年自然灾害”,致使民众的生活陷入极端的困苦当中。远的不说了,就说近的吧,也出现过同样的情况,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4年各省GDP修正数字,曾指出某省的GDP水分达到了464亿元,缩水3%。还有一组数字同样也能说明这样的问题:2004年各省市区上报的全年GDP汇总数据,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速相比,高出了3.9个百分点,总量差距高达26582亿元,相当于我国西部地区十一省一市的GDP总量。为什么会这样呢?当然这里面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但曾担任过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已经说过,“有些地方仍然过于看重GDP,报送统计数字时左顾右盼,层层加水”。而层层加水,并不纯粹是账面上的数字游戏。统计数字最终是要由实在的东西来支撑的。出现这样数字加水的体制原因有二:其一,GDP是考核干部政绩的“硬指标”,地方政府具有操纵统计数据的强烈动机;其二,地方政府具有这种操纵能力。现行的统计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国家统计局对地方统计局有业务领导之权,但从人事、财政大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结果当然是,地方统计局听命于地方行政首长,为其政绩好看而服务。我们作为政府统计系统的一员能坐在这里,是因为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们在这里,需要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的真实情况,我们的工作目的,是为了所有人的生存和发展而服务,是为了每一个相信着我们提供的数据的人而服务。我们所提供的数字反映的是国民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是百姓了解自身所处环境情况的信息来源,试想一下,如果统计事业失去了真实可信,就意味着统计数字的客观真实性得不到认可,统计系统的分析得不到重视,统计部门的规章得不到尊重,统计人员自身的生命力价值也就无法实现,统计三大职能的实现也将变成一句空话而已,相应的,我们也将从一名拥有着自豪和骄傲的统计人变成一台人形打字机——只不过,这种打字机的成本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