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细心关爱
参加本次培训班的78名学员,分别是市直部门法制机构、县市区政府法制办和县市区行政执法机关的负责人,年龄20多岁至50多岁不等,生活习性差距明显。加之此次培训时值国庆前夕,北京客流量大,而参加培训的学员众多,车票极为紧张,致使管理服务工作任务异常繁重。市委组织部高度关注此次培训,行前多次询问培训准备工作,再三叮嘱要严守组织纪律,注意人身安全,确保培训效果。市政府法制办多次召开领导会议专题研究培训有关事宜,并组名副主任杨君毅带队、3名科长为成员的爱心服务团队,负责全程管理服务。面临多次出现改签车票、学员接二连三丢失身份证件等意外,爱心服务团队的全体成员心平气和、耐心细致地帮助学员补办手续,确保全体学员顺利成行、安全返回。从郴州乘至北京历时8个多小时,之后又要换乘大巴1个多小时才能抵达培训地点——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为免除坐长途车带来的不良反应,爱心服务团队提前准备零食小吃,并组织学员娱乐交流。由于全体学员与中国政法大学在校生共用食堂就餐,一度出现排长队打饭、吃冷饭菜的现象。为此,爱心服务团队积极争取,单设学员就餐专用窗口,酌情调整安排就餐时间,并针对南北饮食差异增加湘菜辣味,有效改善了学员伙食。时至如今,我依然难忘班主任郑浩老师每次上课前检查教室卫生、就餐前察看伙食的身影,食堂厨师们为我们增添饭菜时的热情关切。透过那忙碌的身影、细致的神情和亲切的问候,我们读到了中国政法大学对我们学员无微不至的关爱,读懂了首都人的真诚、友善与热情。为确保培训效果,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指定年轻帅气的郑浩老师担任班主任,并另外安排1名湖南籍的美女辅导员。同时,组建班委会,将全体学员划分7个小组;严格考勤制度,实行座位贴名,定期通报缺勤记录,将学员到课率报送市委组织部。严格制度加上细心关爱,为培训班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期一周的培训,每堂课座无虚席。
难忘精彩讲座
本次培训班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能力为目标,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切入点,重点解析了《突发事件应对法》、《行政许可法》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诉讼法》修改问题、《行政强制法》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以及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等重大法治课题。每堂课为期半天,时间紧凑,内容丰富。8名授课老师分别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均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其中5人为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法学理论研究,并参与国家重要法律的起草修订工作,具有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每堂讲座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解剖案例,图文结合,声情并茂,师生互动,气氛热烈,诙谐形象,兴味悠长,博得阵阵掌声。尤其难忘的是中央党校政法部宪法与行政法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傅思明教授主讲《突发事件与媒体应对》,以一曲咚哥唱谈的网络歪歌《同车的你》开启生动讲座,带领大家在黑色幽默的氛围下探寻突发事件媒体应对的原则和技巧,将枯燥干瘪的法律术语演绎成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引申出一条条经典原则,生动别致,趣味盎然。
难忘真挚友情
正如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张吕好博士所言,本次培训让郴州市行政执法人员与北京几所高校的教授齐聚一堂,共同学习交流行政执法知识,相互探讨行政执法实践问题,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近距离对接,有助于丰富行政执法理论知识,提升行政执法技能。为期一周的培训,旅途中彼此帮助,课堂上师生互动,课间热烈交谈,课后深入交流,折射出大家对法治精神的由衷敬仰和执着追求,也彰显出彼此结下了深厚情谊。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次次默默援手、一阵阵欢声笑语,一场场激烈辩论,一回回以茶代酒……编织出美丽的情谊花环。
归期渐进,情谊绵长,为便于大家联系,培训班迅即创建“法大2014郴州班”微信群;还有热心的同学张罗着印制《同学通讯录》。依依告别住了一周的宿舍,默默坐上离开中国政法大学的大巴,一声“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吟叹将不舍的情怀自心底砸开,在汪峰那曲《北京北京》歌声中泛滥开来,而后又凝结成“再见,昌平!”记入QQ签名。站在北京高铁西站门口,心底回荡着《离别的车站》那伤感的旋律。车到长沙火车南站,因为要分乘不同车次,大家依依惜别,相约常聚。搭乘末班车南下,打开微信,见同学们均已顺利抵达,并传来温馨问候,颇有“此行不虚,此生何憾”的感慨。
刚下火车,手机传来北京的问候:“兄弟你到家了吗?”恰似微风吹皱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