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努力寻求统计工作的新跨越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的指示精神,我们也应当必要地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统计工作、统计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推动统计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开创统计工作新局面。
一、实现统计科学发展,须以正确认识为先导
正确的认识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长期以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人们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发生错位,偏离了统计工作原有的方向,对统计工作的对象、统计工作的目的、统计工作的方法、统计工作的内容等认识不清,产生了瞎估、乱搞、滥用的现象,毁坏了统计的形象,制约了统计事业的向前发展。因统计工作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则统计调查的对象是境内所有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城乡居民等基本单位。但至今仍有些单位或个人认为统计与己无关、不属于统计调查的对象、不负有报送统计资料的义务,使得统计工作难以推动。然而,他们没有真正地认识到他们的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与其他行业部门一道共同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举足轻重。有些人认为“统计”就是“统计加估计”,就是简单的收集、汇总,加加减减,忽略了统计设计、统计加工整理、统计分析研究的深层应用,对统计的认识还停留在“计数”的层面上。有的人认为统计就是对全部总体单位采取的全面调查,而将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简单地理解为估数。而实质上统计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科学推断,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的认识,是一种趋势性的研究。有些人将统计信息的“快”错误地转化为“超前”,超越于客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超越于基层经济主体的运行程序、超越于会计决算及实物计量的过程、超越于客观的统计职业规范,提出一些不恰当的要求,或者突然来个“紧急通知”,下达超前的统计报表,逼着统计工作人员赶工估数,制造一些偏离客观经济发展结果的统计数据。有些人将统计服务窄化为对领导的服务,而忘记了统计是“对经济社会现象总体数量的认识与反映”,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广泛满足社会各阶层对经济社会发展信息的需求,实质上是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各级党政决策服务,是统计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
因此,实现统计科学发展,必须解放思想,端正认识,以实为本,用科学的态度、专业的精神指导工作,查找制约统计事业发展的症结,重点攻克统计发展的难关。
二、实现统计科学发展,须以健全的管理体制为前提
健全的统计管理体制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而目前统计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制约统计继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统计管理体制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对统计的客观要求。主要表现为:1、受各种考核及利益分配的引诱,行政干扰趋于加重,统计工作逐渐丧失了部分的独立性与主体性,统计职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2、对部门的统计管理趋于弱化,某些行业部门的统计职能基本丧失。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市场主体的多元化格局打乱了原有的统计分工,而新的分工又还没有调整建立起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政府统计受人力、财力及专业知识的制约,表现得过于势单力薄。伴随着经济管理权限的上收及股份制改造(主要是金融、保险、电信、电力、烟草、石油、盐业、工商、税务、质监等条管部门),基层地方政府统计对这些部门的统计管理显得鞭长莫及;而在农业、工业、商业、餐饮、交通等这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基本处于部门统计缺失、政府统计无力的状态。对于其他行业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则部分地表现为统计标准不统一、指标体系不规范、统计凝聚力不足的问题。重复劳动、数出多门、互相扯皮,也是部门统计的突出问题。表面上看起来,统计的管辖范围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实际上却是有心无力,想管也管不着。3、在广大农村基层统计领域,面对的是市场化运作的经济活动主体,而统计管理却仍然沿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难以建立专职的统计机构、统计队伍,统计人员兼职多,与不断增加的统计任务不相适应;行政手段不管用,经济手段后劲不足,基层统计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发挥不出来;统计报表从村、组起报,缺少真正市场主体的参与配合,其现实意义不大,农村全面报表不全面是多年来的积疾。4、基层企业注册登记混乱、财务核算及原始记录缺失、统计机构与统计人员不完备,一直制约企业统计工作的开展。而政府统计职权又往往无力触及这些根本性的问题。5、政府统计部门专业设置繁杂、分工不清晰、职能交叉重叠,使得基层多头应付、穷忙活的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变化发展中的形势需要,必须要创新机制、体制,健全统计管理。新的统计管理体制必须满足:1、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2、与统计任务及社会需求相适应;3、与新的一套表制度相适应;4、有足够的经费作保证,不被经费挟持成为狭隘的“服务”工具;5、相对独立,按照统计的职业道德要求,能够自主地开展统计工作;6、有可操作的法律执行力。
个人的初步设想是:在县级以上政府统计部门,打破原有的专业建制,改按单位类型设置内部专业机构;在县级以下按照行政区域及任务量的大小设置县管调查队,对统计人员实行聘用制,从现实层面考虑,仅赋予其执行统计调查的职能,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职能由县级以上统计部门负责;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的普查人员也改抽调为临时聘用,而县以上则建常设普查机构;改革预算管理方式,按照统计项目和统计工作任务量的大小,逐级编制预算,由地方财政上解、中央或省级财政统一划拨统计部门使用;行业特征明显、专业性较强的统计工作交由行业部门执行,报政府统计部门备案、汇总;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对基层统计部门无法触及的条管部门的统计数据,由上级统计部门统一收集,分别反馈给地方使用;修订统计法律法规,明确统计工作的独立自主权,重点规范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基层单位等的统计行为,突出解决好机关、事业、企业单位账册不清、不主动配合调查的问题。
三、实现统计科学发展,须以改革统计方法制度为突破
实现统计科学跨越发展,改革统计方法制度是关键。改革统计方法制度要勇于做大胆的否定,抛弃过去的陈规陋习,舍弃不合时宜的做法,不纠缠于错误的历史数据,确立新的起点,实现新的突破。改革统计方法制度,要着眼于长远,运用战略性思维,广泛开启全体统计工作者的心智。改革统计方法制度,不是简单地将统计指标进行加加减减,而应着重从6个方面考虑:1、用法律手段协调、规范部门间的登记注册,统一标准,做到信息互换共享;2、密切与财务核算接轨,充分挖掘财务核算的潜力,在指标内容及上报时间的设计上,寻找共同的契合点;3、统计设计应着眼于基层的现实基础,充分考虑基层的可操作性,不作过分理想化的要求;4、按单位行业门类设计统计报表,整合统计指标,减少重复设计,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一套表制度,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努力降低统计调查成本及统计劳动强度;5、全面检讨目前的相关定期报表制度、抽样调查项目、普查制度。一是对一些过时的调查制度如农业生产统计改以抽样调查为主,结合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进行。二是一些农村基本情况如人口、劳动力、耕地、基础设施、社会发展等,应整合县乡村卡指标,分别改以一次性的一套表为主,不作重复性填报。三是将一些跨专业的统计制度如劳资、投资、能源、价格、景气调查等溶入相关单位类别的一套表设计中,然后着重加强综合平衡的统计力量,综合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四是着力解决“三下”企业调查的代表性、完整性、适用性问题,确保调查成果能够满足地方需要。五是建立普遍适用于基层现实基础的普查制度,确保制度能执行,调查结果真实可靠。6、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统计上的大数衔接,以科学的方法促进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而不是用过去的结果数据或者经验值全面禁锢当前的统计行为。
四、实现统计科学发展,须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只有统计人员的全面发展,才能推动统计事业的全面发展。统计人的发展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政治道德修养的提高,二是业务水平的提高,三是身心健康,三者缺一不可。政治道德修养决定一个人的敬业精神与职业操守;业务素质决定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而身体健康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是生存的本钱。实现统计科学跨越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培养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统计队伍。一是要广泛开展政治道德及职业操守的宣传教育,着重提高广大统计干部勤、情、清、谦、悟、静等方面的修养,要克服教条式的说教,通过上行下效的实际行动来提升广大统计干部的敬岗爱业精神及职业道德标准;二是要切实加强统计业务培训。统计业务培训应以中长期培训为主,不以创收为目的,合理分担培训费用,注重培训的实效。统计培训可以采用系统内部培训及与高等院校合作培训等形式进行,促进统计知识更新,储备统计人才,提高统计服务的水平;三是要针对目前多数人回避、不愿从事统计业务工作的现实,积极呼吁相关部门通过立法,努力提高基层统计干部的待遇,适量增加岗位津贴,以吸纳、留住统计人才积极从事统计工作。四是要树立“人本为先”理念,切实进行减压减负。下达统计任务时应当考虑基层统计的可承受力,应与个人体能相适应,不布置超越基层现实、超越个体能力的统计任务;通过建立完善体制机制、改革方法制度、整合统计资源来减小劳动强度,确保每个人都有长期充裕强健的体能;通过广施仁爱、加强沟通、体恤下情来缓解统计工作者尤其是基层统计人的工作压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更多的时候应该尝试着给基层排压,尽可能地减少施压。
五、实现统计科学发展,须以创新统计手段为保证
创新统计手段是新时期统计事业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体现。创新统计手段重点要突出五个方面:一是创新调查方式,开展多元化的统计调查,改变过去闭门坐等收集统计报表的做法,深入田间地头、厂矿车间,广泛开展现场调查、问卷调查、电话询问调查等;二是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网上直报系统,提高统计上报的时效;三是整合统计处理系统,建立统一的统计整理、汇总、分析平台,降低统计数据处理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统计数据综合处理、分析的能力和质量;四是着手研究统计数据电子存储的长期机制,建立完善系统化的统计数据库;五是为适应政务公开的要求,充分发挥统计服务的职能,应加快统计成果的转换应用,利用网络平台,切实开展网上统计数据的查询与发布。
六、实现统计科学发展,须以提升统计服务为宗旨
统计工作是包含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在内的系统过程。统计设计需要创新统计思维,统计调查需要改革方法制度,统计整理需要创新统计手段,统计数据资料及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工作成果,是统计服务的集中体现。统计服务以书籍、报刊、电视、网络等为载,与统计数据、统计分析报告一道形成统计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统计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党政领导及社会公众的需要还有较大的距离。经济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统计工作不断扩展统计视野、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有效利用各种载体提高服务水平。在做好《统计年鉴》、《统计月报卡片》、《统计公报》的基础上,继续开发统计数据资料集、统计分析报告集、统计发展荟萃等统计产品。创新统计服务主要应突出服务形式的多样化、服务内容的精炼与深化、服务时效的快捷便利化、服务对象的大众化,力求优质高效,以优质服务树良好形象,赢社会声誉。
汝城县统计局 何为灯
2009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