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我们及民族的未来而阅读
肖云飞
今年初,温家宝总理在线与网友交流时,谈到了自己的读书心得:什么叫好书?好书是那些能够给人以感染和力量的书,让人了解大学问家的思想和风范的书,特别是那些震撼人的灵魂的书,激发人的斗志的书。其实,历史上,经过几百年上午年的淘汰,留下来的书是不多的,这些书带有永久性,因为它经过多次淘汰而依然能够震撼人心。读书与人生的关系就是,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的确是这样,在阅读的意义上,我们常谈的是个人的阅读,或获取知识,或修身养性,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或提升思想境界,或升华灵魂的高度……不过总的说来,这种阅读还是个体化的、自我的,属于小圈子的,而温总理谈阅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从阅读和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和强大的重要关系的角度论读书,显然是从一个宏观的、新的高度上去倡导阅读、倡导阅读文化,阅读的视野更加广阔,留给我们的阅读思考更加深邃。
应该说,这种阅读经验,既来自于历史,也来自于当今世界。有人说,世界上热爱读书的国家,在西方是以色列人最爱读书,而在东方则是日本人,这两个国家的人民总是经常手不释卷,一般的国民多是知识渊博,谈吐不俗,而且国力强大,在国际中举足轻重。一个读者在阅读中就曾这样感佩:二战后的日本,在一片残垣断壁里依然可以看到一群捧着书的大人与孩子,这也是日本能够迅速崛起的动力与基础。这的确所言不虚。此外,冰岛人也以喜欢读书而享有盛名,他们把书看成自己的心爱之物;法国也是一个读书风气很浓厚的国度,读书是许多人都有的好习惯……
这当然是令人感慨的,看到其他国家的人们如此热爱阅读,总是情不自禁地想到我们今天的阅读现状。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曾有一个国民阅读调查显示,人均每年阅读图书为世界之最的是以色列,高达64本,而我国成人人均每年阅读图书仅为4.72本。据说,还有一个联合国对世界500强企业家读书情况的调查,日本企业家一年读书50本,中国企业家一年读书0.5本,相差100倍。
这还仅仅是我们现在的阅读,在数字形式上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民族阅读的过大差距,更让人关注的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这些阅读数字背后所反映的阅读文化凋敝、阅读观念的迷失。观察这几年我们的阅读生活,不少读者逐渐滑向了“浅阅读”,我们流行的读书观念是,阅读的去神圣化、去人文化,阅读的猎奇化、庸俗化。流行“读图”,流行“戏说”、“麻辣”的时尚阅读,流行阅读的“快速、快感、快扔”,甚至有人提出了深度的人文阅读不再重要……
温总理的这次畅谈阅读,不由得让我们再次思考我们的阅读,我们民族的阅读。为什么我们要特别强调,我们阅读生活与民族文化精神关系的重要意义?阅读,是一个民族灵魂的核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支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本质,是一个民族生命热情的最强大、持久的力量……试想,如果一个民族失掉了人文阅读的追求,只有时尚,只有娱乐,只有庸俗,只有消费,只有功利性的文化,只有读书的实用主义,那么,民族的文化历史将被割断,民族的心灵也会日趋浅薄,文化感受性、道德同情心和人类终极精神价值的追求将会被泯灭,我们的心灵中就会没有了诗意,我们的记忆中就会没有了历史,我们的思考中就会没有了智慧和哲理,这样,我们的民族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喜欢阅读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前途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们坚信,一个人的精神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温总理的话告诫我们,我们不能再忽视阅读了。为了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阅读。
当前,科技工作正处于重要的上升发展时期,科技管理队伍建设也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两城”建设,需要科技更好地发展支撑引领作用。作为科技管理人,我们必须进一步树立积极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进一步提高理论素质和政治素质,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分析问题和推动发展的能力。因此,为了科技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