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无非短短的几十年,有的人嫌长,有的人嫌短,不知英年早逝的黎明在最后的时刻是怎样的感想,我想他一定充满留恋。 他一定很留恋朝夕相处的亲人,留恋越来越美好的生活;他一定还有更美好的设想;他一定还有放不下心,没有做完的事,但他不得不在四十六岁的时候,放下一切。 四十六年的概念,可能是这样的,有些人还在梦中;有些人刚刚醒来;还有些人一直在不停地奔跑,但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黎明当属后者。 我不知道一个人要做多少好事才能被铭记入心,一个默默无闻的人要有怎样的言行才能成为高高矗立的丰碑。从民办教师到一所乡下小学的校长,从莘莘学子到教书育人的园丁,这中间的坎坷除了当事人谁都无法真正地明了,理所当然地,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个普通教师成长的足迹,想到的是一个平凡人奋斗的艰辛,如果没有周围那些最朴实人的恸哭,没有孩子红红的双眼,没有同事泣不成声的倾诉,没有老人捶胸顿足的悲伤,谁能想到平凡竟是这样打动人心。 他走了,永远地走了,象他来时那样,没有豪言壮语,象一颗流星拖着耀眼的光亮,划过永恒的天幕。但是,那座崭新的校园会记得他,那些黑板粉笔会记得他,那些被他帮助过的人们会记得他,那辆破旧的摩托车会记得他,现在,我已记得他。 说到老师,我们就会想到蜡烛,是的,这陈旧的比喻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磨去了光环,在我们忽视和淡忘的时候,在我们被汹涌的物质社会淹没的时候,黎明重新点亮了这个火把。 我和黎明是素不相识的人,我和黎明隔着的也远不是现实中那短短的几十公里的路程。斯人已逝,纵然长恨如水,也再挽不回这个沁入夜色的黎明,心有感触,惟有夜深人静之时再读黎明。 读什么呢,读一个人的胸怀,读一颗金子般的心,读平心静气远离功利之后,一个俗世中人所焕发的光彩。 黎明过后,还有千百万个黎明,而千百万个黎明之后,那一定是我们梦想的光明的世界。 路还很长,黎明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