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5年工作回顾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林业局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主动作为,务实创新,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市林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植树造林任务超额完成。去冬今春以来,我市以提高造林质量、打造造林精品为目标,开展了植树造林“百日攻坚”及领导办点示范等活动,重点加大对“三难地”、裸露山地、秀美村庄建设、绿色通道建设、退耕还林、世行项目造林等方面的造林绿化工作,建设森林生态景观提质示范点222个。对照省里下达的造林任务,今年来共完成造林43.15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19.9%;完成裸露山地造林9.23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8.6%;完成油茶新造面积5.97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19.3%;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面积12.5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3.9%;完成石漠化治理、长珠江防护林和中央财政森林抚育等项目13.95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0%;完成世行贷款项目造林11万余亩,占计划任务的110%。重点打造11个市级秀美村庄示范村;完成绿色通道管护(提质)6249.78公里。安仁、永兴、资兴、桂东、汝城等5县完成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0.75万亩,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二)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明显。根据年初确定的“以示范工程为抓手,以示范创建为平台,以生态体验为特色,以红线划定为契机”的工作思路,今年以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有力,成效明显。一是实施了生态文明示范工程项目。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为目标,市本级明确以9大示范工程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并由此带动各县市区加大生态文明项目建设力度。通过加大对项目建设的协调和督办力度,目前市级9大示范工程项目顺利推进。二是开展创建生态文明单位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生态文明机关、企业、学校、乡镇、社区(村庄)、小区等生态文明单位示范创建活动,印发了全市生态文明单位创建实施方案,开展了业务培训,召开了现场推进会,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申报生态文明单位,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日益增强。三是打造了生态文明体验区。整合生态建设资源,形成了以国家森林公园、郊野公园为主体的森林生态体验区,以东江湖、舂陵江、西河、便江为主体的水生态体验区,以汝城热水等温泉镇(园、区)为主体的养生温泉体验区,以环东江湖体育赛道、沿西河两岸自行车道、九老峰山地自行车赛道为主体的有氧户外运动体验区。四是开展了生态文明宣传。推进生态文明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入户,编制了《郴州市生态文明教育读本》,拍摄“天赐华夏·别样郴州”生态文明形象宣传片,建立生态文明市级网站,开展了“生态文明郴州行”、生态文明“随手拍”等活动。同时,完善了《郴州市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生态红线划定试点,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三)资源管护工作亮点纷呈。森林防火方面,深入开展森林防火“三大一落实”行动,清明期间,倡导“鲜花祭祖、文明祭祀”,实现城区景观林连续4年的火灾零起数。切实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在全省率先建成100人的市级武警森林灭火救援队伍,9县(市)180人的武警森林灭火救援队伍也全部组建完成并开展了技能培训。加大森林资源管护信息化建设力度,开展“智慧林业”建设,在“两高”沿线、国有林场等森林防火重点区域安装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47套;推广护林巡查员手机定位系统,为护林员配备定位手机2700多台。全省森林防火现场会在我市召开,“郴州经验”在全省推广并推荐给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今年来,全市发生森林火灾7起,过火面积104.28公顷,受害面积41.43公顷,同比分别下降22.2%、189.7%、148.2%,森林火灾受害率0.038‰,控制在省定指标1‰以下。林地管理方面,一是强化林地资源管理,支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居民建房、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等使用林地行为。同时,根据经济发展需要,统筹安排林地指标,确保有限的征占用林地指标优先保障民生类、基础设施类、工业园区类项目建设,并做好用地协调和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今年全省下达的林地指标定额5145公顷,我市争取林地指标525公顷(为全省第2),实际已批林地指标901.91公顷,市委书记易鹏飞对我市林地办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二是依法开展林业行政审批。推进林业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实现“高效、阳光”审批。截至目前,共受理办结行政审批、审核、年检登记项目1616件,其中:木竹经营、加工许可证、野生动植物经营许可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年审登记1028件,行政许可项目588件。三是全面落实全市封山育林规划,将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两旁第一层山脊以内陡坡地段或平地200米范围内林木纳入禁止商业性采伐的范围。科学编制“十三五”采伐限额,积极争取国家的资源补偿资金,促进森林资源大增长,资源结构大调整,生态环境大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预计达67.80%,林地保有量稳定在2080万亩以上。规范生态公益林管理,编印了《生态公益林管理手册》和《生态公益林知识读本》。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对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进行了定期监测,及时发布病虫害情况预报,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1.9‰,控制在省定指标4‰以内;防治48.18万亩,无公害防治率92.8%;加强松材线虫病等检疫性危险性有害生物防控,开展了“湘南地区松材线虫病等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加强对枯死松树除治及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的防治,启动了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积极开展“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了《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自查和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监督检查专项行动。申报狮子口省级自然保护区并获省政府批准;向国家林业局申报郴州西河、安仁永乐江、汝城县淇江等3处国家湿地公园,11月14日,郴州西河湿地公园完成国家现场评估。宜章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承办了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训班,保护设施建设得到了参培人员的一致好评。桂东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下开展了能力建设,桂阳舂陵国家湿地公园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启动了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建设。古树名木保护方面,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信息化管理,将全市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智慧林业”平台进行保护,每一株古树名木都有了“身份信息”;探索建立古树名木保护牌“微信码”,出版了《郴州古树名木》画册,增加了古树名木保护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目前共核实建档古树名木7.2万株,建卡数2.2万张,拍摄照片3.8万张,挂牌保护1.6万株。此外,开展了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编制《郴州树木名录》
(四)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完成。今年来,市委第13次常委会议和市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均专题研究部署了全市国有林场改革工作。一是如期完成方案编制工作。6月底,全市如期完成市属及各县市区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编制审核工作,7月初,全部获省国有林场改革办批复。全市市属及县市区20个国有林场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1723个,占现有职工的52%;部分县将购买服务经费及林场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部分县将退休人员非统筹部分纳入财政预算;各地均对林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研究,明确提出纳入政府投资建设计划。二是有序推进验收工作。截止10月底,我市苏仙、汝城、永兴、嘉禾、资兴、桂东、桂阳、临武等8个县市区完成了改革任务并通过省级验收。其中苏仙区率先通过省级验收,并作为全省典型予以通报推介。12月2日-4日,我市市属、宜章、安仁完成改革验收,全市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全面完成。
(五)提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并顺利通过国检。7月23日,市政府向省绿化委员会提交了《关于申报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城市)的请示》。9月2日,召开全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迎国检动员大会。动员大会后,牢牢盯紧创建目标,做好汇报衔接,省里领导高度肯定了我市创建工作。9月底,市政府分管领导率队赴北京专题汇报创建工作,全国绿委相关领导也充分肯定了我市国土绿化工作,支持郴州的创建工作。同时,组织11个县市区、郴州出口加工区以及交通、水利、农办、园林等部门召开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会议,围绕创建指标,将资料收集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了具体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11月4日,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局检查验收组的核验,提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六)争资立项成效显著。一方面,全面落实年度争资立项任务。今年以来,市林业部门继续加大林业争资立项工作力度,积极申报中省林业建设项目,争取项目资金。截止目前,共申报中省林业项目35个、资金总额5.76亿元。其中中央林业项目16个、资金4.7亿元,省级林业项目19个、资金1.06亿元;新争取国有林场改革补助、森林火险综合治理三期工程等项目11个,新增中央林业项目资金1.66亿元。目前,我市已到位项目资金5.1362亿元,超去年同期水平。另一方面,认真规划“十三五”期间林业发展项目。在“十三五”林业规划中,精心包装了生态林业建设、民生(产业)林业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和业务装备建设、人才队伍和治理体系建设等6个方面61个重点项目,投资估算总额达301.01亿元,为“十二五”期间投资的245%。并在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增列9个林业发展项目,为我市“十三五”林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林业经济发展形势向好。积极发展壮大油茶、松脂等主导产业。新造油茶林5.97万亩,实现油茶林种植面积197.02万亩,永兴、资兴、桂阳、安仁、苏仙等5地油茶林面积达20万亩以上,培育油茶省级龙头企业6家,油茶种苗基地6个。加大对脂材两用林经营种植的扶持力度,加快林业产业园区建设,优化了松脂产业发展环境,利用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等政策,积极引进技术先进的松脂企业,建成了年产松脂5000吨的宜章天泉林产品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全市林下经济总面积180.9万亩,从事林下经济的农业人口34.8万人,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96个,有一定规模的林下经济企业35家,永兴县、安仁县为省级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县,申报并获批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8个,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预计2015年底全市林业总产值达275.74亿元,同比增长15.13 %,林业一、二、三产业结构为3.9:3.3:2.8,林业第三产业增速显著。
二、2016年工作思路
2016年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头一年,也是我市推进“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的关键之年,全市林业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总揽,以森林生态景观提质工程为抓手,以加快森林生态建设、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促进林产经济发展为重点,全面落实林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实现森林覆盖率稳中有增,森林火灾受害率、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下降的目标,为我市林业“十三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
(一)着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按照“以示范工程为抓手,以示范创建为平台,以生态体验为特色,以红线划定为契机”的思路,努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当前主要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随手拍”活动,营造全社会参与的浓厚氛围;完成生态文明单位创建评比工作;拍摄与制作“天赐华夏·别样郴州”生态文明形象宣传片。
(二)扎实抓好今冬明春植树造林工作。今冬明春,计划完成人工造林及迹地更新任务31万亩。重点抓好“三边”绿化工作,特别是抓好京港澳、厦蓉等主要交通干线以及西河流域沿线的绿化提质工作,抓好城区周边可视山头和通道沿线的“天坑”、“裸露山地”、“三难地”植被恢复治理工作。
(三)认真抓好森林资源管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继续开展“智慧林业”二期工程建设,加大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力度,确保森林资源健康安全。强化林地资源管理,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四)积极抓好林业产业工作。坚持市委、市政府“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方针,以油茶、松脂、中药材、生态旅游、花卉苗木等5大产业为重点,提升林业事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