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科发〔2014〕1号
关于印发《郴州市2014年科技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市区科技局、市局机关各科室、归口管理单位及所属事业单位:
现将《郴州市2014年科技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请局机关各科室、归口管理单位及所属事业单位参照本要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工作方案。
二0一四年二月八日
郴州市2014年科技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设创新型郴州为总目标,以科技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为总抓手,务实创新,锐意进取,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惠民行动,提升科技服务水平,为加快郴州起飞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主要目标
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总要求,切实抓好落实七项重点工作,力争创建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组建2家科技公共服务孵化器;争取省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20项以上;争取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力争全年专利授权量100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8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0%以上。
三、工作重点
1、以升促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升促建”工作,争取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以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与环保等五大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争取组织和实施一批国家、省、市重大科技专项,破解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打造稀贵金属和LED两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大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绿色高效回收技术的科技创新力度,提升有色金属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进“十城万盏”试点示范工作,加快培育LED半导体照明产业,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团队,培育LED龙头企业,完善LED产业链。
2、协同联动,大力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进一步深化厅市、市校、校企合作,组织1-2次富有成效的产学研对接活动,引导20家以上的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加快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孵化器,重点支持“郴州高科创业孵化中心”和“郴州经济开发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代理、评估、法律等服务机构,打造知识产权实施、转化服务平台。鼓励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科技型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年内新增省、市级技术研发中心5家以上。着力构建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学研技术联盟和LED产业产学研技术联盟。
3、加强培育,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培育郴州市首批10家科技创新型企业,使之成为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示范企业。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指导、培育力度,争取推荐20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2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挖掘一批优质中小企业创新项目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进一步激发科技中小型企业的创新动力。新增一批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试点企业、专利产业化示范推广企业,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加大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着力提升县市区专利行政执法能力,全市专利查处案件和调处案件在规定时间内100%结案。
4、搭建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认真抓好郴州市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郴州市科技条件综合服务平台、郴州市应用技术开发研究院、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郴州分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重大科技成果在我市实施转化与产业化。加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力度,重点推进电子信息、新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示范。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水平。
5、主动作为,推进民生科技事业发展。继续实施农业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计划,切实抓好64个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基层站点的服务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千名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和农业科技特派员行动,继续完善三位一体大科技服务体系。切实抓好部、省级科技惠民行动专项的示范实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改善民生的作用。督促落实《郴州市城市抗震防灾专项规划》,建好一批避难应急场所,继续完善防震监测台网和群测群防网建设,建设一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深入推进地震监测台基础设施、网络平台建设。
6、创新思路,探索科技项目管理新模式。深化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科技经费预算制度,探索建立科技计划非立项后补助机制。项目立项全面推行网上申报、网上受理,开展专家网上评审科技计划项目。加强项目绩效考核和科技经费监管,健全完善科技项目结题、验收管理制度,联合市财政制定经费管理办法。坚持以科技项目凝聚创新人才,积极推荐各类科技人才参与国家、省、市科技人才计划,重点抓好《郴州市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工程实施计划(2013-2020)》的实施,为优秀科技人才的培育提供舞台。
7、强化服务,完善科技系统自身建设。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运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科技管理队伍的思想、业务素质,不断提升科技管理系统的服务能力。在总结科技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基层了解企业的困难,开展科技政策、信息、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服务,探索培育新兴产业的新方法、新手段,力争取得新的调研成果。切实做好省、市、县和局系统综合绩效评估工作。加强院内绿化、美化工作,抓好创文、创卫、创森、创模、创体等相关工作,扎实推进文明单位建设工作。通过建立工作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科技信息宣传力度;以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宣传周、防震减灾日为重点,开展全市性的科普活动,切实提高科技工作的显示度,营造崇尚科学、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