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量对比
1、经济总量靠后。汝城的经济基础相对于周边县市仍然较为薄弱。2011年,汝城的生产总值总量33.31亿元,为桂东的192.5%,为崇义的70.9%,不及仁化的一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57亿元,仅好于桂东,为桂东的4.65倍,仅为崇义的76%,仁化的58.6%。一般预算收入2.96亿元,高于桂东,为桂东的3.3倍,低于崇义、仁化两县,为崇义的95.4%,仁化的73.2%。一般预算支出为四县之首,汝城13.27亿元,依次是崇义(9.14亿元)、桂东(9.1亿元)、仁化(8.56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58.31亿元,总量均高于其他县市,贷款余额21.88亿元,仅次于崇义。(见下表)
2、投资总量偏中。汝城投资总量高于崇义、仁化的176%、101.2%,但低于桂东的90.2%。
3、消费品零售总量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只有崇义、仁化的67.6%、38.4%,仅为乐昌的17.5%,高于桂东,为桂东的155.1%。
4、招商引资强劲,但出口动力不足。汝城县利用外资高于其他县,分别为桂东、崇义、仁化的275.4%、258.8%、147.6%。外贸出口总额仅为103万美元,高于桂东23万美元,仅为崇义的1%,仁化的8%。
二、速度对比
1、GDP增长速度高。2011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四县中居次席,汝城增长14.8%,仅次于桂东,低0.7个百分点,比崇义、仁化分别高2.8个百分点、7.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偏高,低于桂东2.8个百分点、高于崇义9.9个百分点、仁化19.9个百分点。
2、财政收支增长速度高、存贷增幅各有长短。与周边县比较,汝城的财政收支增长速度较高,分别增长56.4%、43.4%,桂东、崇义、仁化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分别为46.2%、10.5%、22.5%,一般预算支出桂东、崇义、仁化依次为39.6%、38.6%、26.6%。金融机构各项余额增幅仅高于仁化2.6百分点,比桂东、崇义分别低5、4.1个百分点,贷款余额增幅为四县最低,仅15.3%。
3、投资增速适中。汝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4%,比桂东、崇义分别低3.8、26.8个百分点、仁化为负增长,下降8%。
4、消费增长均衡。四县中,汝城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7.6%,稍高于仁化1.9个百分点、低于桂东0.6个百分点,低于崇义0.9个百分点。
5、招商引资、外贸出口增幅靠前。汝城县利用外资增长31.9%,高于崇义、仁化、乐昌分别为23个百分点、29.8个百分点、7.9个百分点。外贸出口总额增长为106%,在四县中增幅靠前,崇义增长71.5%,仁化增长55.3%,乐昌增长141.3%。
三、均量对比
人均指标均量、增幅各有千秋。1、均量对比。汝城人均GDP高于桂东,为桂东的132.9%,但不足崇义、仁化的一半,分别为40.2%、28%。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四县最低,分别是桂东的93.7%、崇义的54.4%、仁化的31.4%、乐昌的36.7%,差距是显而异见。但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为接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岗职工人平工资两项指标分别为12175元、31169元,略高于桂东、崇义,但比仁化县都低。
2、均量增幅对比。汝城人均GDP增长19.4%,居四县之首,分别比桂东、崇义、乐昌、仁化高4.4、6.2、12.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18.7%,属低水平上的快增长,分别比崇义、仁化高7.1、0.1个百分点,低桂东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8%,低于桂东0.6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崇义、仁化3.2个百分点、2.9个百分点。在岗职工人平工资为四县最低,仅增长8.4%,比桂东、崇义、仁化、乐昌分别低13.9、14.2、8.4个百分点。
四、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不合理。2011年,汝城县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4.7:38.8:36.5。第一产业的占比大,说明汝城二、三产业发展不足,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由于第一产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增长速度不高,对汝城GDP的拉动效果不明显,影响了GDP的增长速度。在四县中,二、三产业比重最高的是崇义县,达到85.3%,依次是仁化(81.1%)、桂东(79%)、汝城(75.3%)。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二、三产业成为当地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其中桂东县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达47.3%,汝城为36.5%,高于崇义、仁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步伐,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尤其是发展工业,壮大产业集群,仍是汝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