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质监部门实行分级管理的起步之年。今年全市质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全省质监工作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提升全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为目标,以绩效考核为抓手,以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为总揽,大力夯实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四大基础”,努力搞活石墨、有色贵重金属“两个中心”,着力做优为党政决策、企业发展、民生改善“三个服务”,坚决守住质量安全、干部安全“两条底线”,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打造亮点,奋力开创全市质监工作新局面。
一、以深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为主抓手,提高全市质量总体水平
1、抓实市长质量奖和省长质量奖的培育申报。完善市长质量奖的奖励机制,衔接相关部门在政策、经费、项目等方面给予获奖企业支持。积极争取发改委、省质监局,力将市长质量奖作为湖南品牌和省长质量奖的申报条件,计划培育市长质量奖2家,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新申报省长质量奖获得通过。(质量科)
2、抓好品牌创建工作。建立名牌产品培育库,吸纳自身基础好、争创潜力大、积极性高的企业入库,力争年内新增湖南名牌15个以上,桂阳、安仁实现省名牌产品零的突破。启动“嘉禾五金工具国家名牌示范区”、“永兴稀贵金属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带动发展地方重点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加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培育工作,坚持“一县培育一品,一市新增一品”的工作目标,在全市范围内挖掘培育对象2个以上,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质量科、法规宣传与行政审批科)
3、抓质量诚信体系建设。配合省局做好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系统建设工作。引导企业积极申请“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分级评定,推荐申报湖南质量信用等级A级单位企业20家以上。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质量诚信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增强企业质量诚信意识。(质量科)
4、深入开展质量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一月三日五进”宣传,“一月”即质量月;“三日”即世界计量日、世界标准日、世界认可日;“五进”即质量和安全知识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商场。灵活运用各类载体,充分利用中国质量报、湖南日报、郴州日报、郴州电视台、市局门户网站、“郴州质监”公众微信号等刊播质监动态工作信息,形成质量兴市的浓厚氛围。(法规宣传与行政审批科、办公室、监督科、质量科、计量科、标准化科、认证监督管理与科技科)
二、夯实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四大基础”,助推全市产业大发展
5、加快建设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体系,完善我市量值溯源体系。加强对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等前沿领域计量检测技术的开发利用,积极拓展计量服务领域。(计量科)
6、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支持优势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帮助企业起草地方以上标准2项,国检中心争取2项国标或者行标、2项地标立项。推进2家规模以上企业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建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农业和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确保每个县市局至少申报1个标准化战略项目。配合省质监局全面推进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加快构建新型标准体系。争取全国资源循环利用标委会委员有色金属分标委会秘书处落户郴州。(标准化科、产检所)
7、严格落实《检验检测机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和实施细则》,有序实施机动车安检机构和质检机构的分类监管,实施差别化监管措施。加大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检验检测机构持续保持获证必备条件,严查违法违规行为。完成20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复查换证工作,通过计量认证促进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得到保持和发展。(认证监督管理与科技科、监督科)
8、加强技术机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完善检验装备,完成气体流量站建设,新购衡检车、加油机检定车各一台,新建婴儿培养箱校准装置、CNG加气机检定装置、热电偶、热电阻检定装置3个计量标准,提升计量检测能力。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采取引进聘请、培训送训、比武竞赛、检测对比等方式,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规范检定工作,做到操作程序规范、档案管理完整、数据结果准确,提升检测工作的有效性跟权威性。(计量所、产检所)
三、搞活两个国检中心建设,提升国字招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9、理顺管理体制。积极争取国检中心机构升格事宜,并在中心内部注册成立公司,并主动争取市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的支持。(国检中心、人事科、计财科)
10、激发内部活力。要搞活经营性收费机制、绩效工资机制、财力保障机制,力争国检中心增加检测收入、留住人才、运行顺畅。(国检中心、各业务科室、人事科、计财科)
11、积极拓展业务。要搭建平台,为企业在新材料开发、新工艺研制、原材料采购、产品售后等方面做好服务,探索与企业建立“贸易伙伴型”的新型合作关系。要借助平台,加大与政府、产业园、企业的联动,通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验室及检测设备开放、在重点地区或重点企业设立产学研基地、建立合作实验室等多种模式,提升中心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中心的快速发展。(国检中心)
12、加强科研工作。加大科研力度,完成已有科研课题和标准的制(修)订任务,积极争取新的科研项目,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打造良好科研氛围,通过科技项目的争取为石墨、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企业多做服务、多做贡献。(国检中心)
13、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引进人才、培训业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优秀人才。(人事科、国检中心)
14、探索转企改制。要加快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改革步伐,为经营性技术机构转企改制探索经验。(国检中心、人事科)
四、做优为党政决策、企业发展、民生改善“三个服务”,树立“服务质监”良好形象
15、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质量郴州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未来郴州发展体现质量效益,定好质量基调。要加强宏观质量统计分析,编制全市质量分析报告,为地方党委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质量科)
16、抓好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制订市本级对县级质量工作考核评定细则,细化考核指标,发挥考核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促进县级政府重视质量、抓好质量。制订局内部质量工作考核任务分解表,做好省对市质量工作考核迎接准备工作。(质量科)
17、鼓励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做到CCC认证目录内获证企业建档率达100%、有机产品认证获证企业检查率达100%、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检查率达10%,通过加强认证认可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认证监督管理与科技科)
18、以水泥、有色金属制品为重点产品,服务企业质量提升,对列入全市监督抽查计划内的工业产品实施免费抽查。(监督科)
19、加强能源计量监管工作。检查10家以上重点能耗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检定率,提高企业能源量化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节能降耗,增强企业竞争力。(计量科)
20、认真落实质监为民工程,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每月开放5个名额对其住所的室内空气进行免费检定;对部分学校开展眼镜免费检定服务;对市内高校的床上用品及中小学的校服集团购买实施免费纤检;在市财政保障检验经费下,对30家集贸市场,60家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医用计量器具实施免费检定。(产检所、计量所、监督科)
21、扎实做好民生计量工作。重点突出“一机、二器、三表”和安全防护、医用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做到建档率和受检率按计划达100%、检定合格率达99%以上。加强对市本级两大供电公司的电能表和互感器的抽检,争取不漏检、不错检,保障市民用电合法权益。(计量所)
22、积极配合省质监局开展“你点我查”活动,及时公布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信息,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信息发布打造成质监部门的权威品牌、政府宏观决策的重要参考、督促企业提升质量的有力手段、消费者选购产品的重要依据。(监督科)
23、加强举报投诉平台的管理,积极受理举报投诉,力争做到处理及时高效,满意率高。(各科室、队、所、中心)
五、围绕监管主线,高效保障质量安全
24、着力消费品质量提升。以空气净化器、烟花爆竹、室内加热器、节能灯具、儿童纸尿裤、儿童玩具、学生服装、厨具、床上用品、家具等10种消费品为重点,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监督科)
25、深入开展“质监利剑”行动。以儿童用品、食品相关产品、汽车及其配件、电线电缆、烟花爆竹、农资、装饰装修材料、特种设备以及电子商务产品等为重点,查处一批货值大、影响大的一批要案,形成打击假冒伪劣的高压态势。(稽查支队)
26、加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围绕电商产业健康发展,配合省局加快构建“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出、信用管理”电商产品质量监管机制。(监督科)
27、严格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质量档案,组织开展食品相关产品特别是获证产品的监督抽查和监督检查,大力提升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加强宣传培训,积极探索、实行企业质量安全主动报告、质量安全公开承诺、企业负责人约谈、年度审查和黑名单等制度,不断强化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能,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监督科)
28、积极探索监管、执法、检定“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有效整合三方职能资源,建立业务科室监管牵头,检定、稽查配合,以行政执法促检定检测落实到位,以行政执法为综合监管保驾护航,以检定检测为行政执法提供技术保障,确保后处理到位,实现监管、执法、检定工作全面发展新的工作思路。(各业务科室、队、所、中心)
29、针对重点行业领域,开展涉及危险化学品压力容器(含气瓶)、大型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等重点设备专项整治,着重检查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部位场所,加强重点设备和薄弱环节的安全监察。(特设科)
30、持续推进电梯安全攻坚战,强化电梯安装的监督检查和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监管,加大对维保单位的监管力度,加大建档问题电梯整治力度,对“三无”电梯整治、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等问题提请市县两级政府挂牌督办,逐步完善电梯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特设科)
31、持续推进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攻坚战,开展油气输送管道和气瓶充装单位安全检查,严防安全监管责任事故。(特设科)
32、推行电梯安全责任保险,运用市场化手段鼓励企业购买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增强企业抵御特种设备风险的能力,提高事故赔偿能力和处理特种设备责任事故的行政效率。(特设科)
六、加强质监干部队伍建设
33、落实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加快挂靠行政机关的协会脱钩步伐。市局机关公务人员一律不得在协会兼职。协会一律与市局机关脱钩,协会的办公一律与市局机关分开。(人事科、计财科、信息中心)
34、加强财务管理,强化非税收入执收到位、预算执行调度到位,“三公经费”公开及时、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科学规范。(计财科、办公室)
35、严明政治纪律和规矩,以“纠‘四风’、治陋习”作风大提质主题活动为抓手,严肃惩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行为,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落实;开展“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促进质监工作作风持续好转,干部职工守纪律、讲规矩意识进一步提高,化解工作中潜在的风险。(纪检监察室)
36、以创省级文明单位为总揽,结合“练三才,比三能”竞赛活动、“五个一”节约型示范单位创建、党支部“益趣课堂”、推行OA协同办公等活动的开展,提升干部职工担当意识、履职能力和干事效率,实现“提素质、增活力、促发展、树形象”的目的。工会、团委、妇委会按照章程开展工作和活动,进一步加强老干工作。(机关党委、办公室、法规宣传与行政审批科、工会、妇委会、团委)
37、树立正确的用人向导,培养干部职工创新能力,激发队伍干事活力。加强对县市局和检验检测机构业务考核,改进对局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及干部职工的绩效考核,通过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教育培训,破除干多与干少、干好与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弊端,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提供好的发展平台。(人事科、办公室、各业务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