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市质监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发展质监事业,服务经济社会”主题,落实“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监”工作方针,抓好稳定,确保安全,推进改革,保持发展,努力提升质监工作水平,开创郴州质监工作新局面。
一、要毫不动摇抓稳定。
在稳定人心、稳定队伍、稳定工作方面做好工作,构建和谐质监。
二、深化质监部门自身改革,切实加快转变职能
要积极稳妥抓改革,做到服从大局、有序推进、做好预案。
(一)理清质监部门职责。一是实施权力清单制度;二是明确履职重点领域。
(二)优化监督调控手段。一是完善督查机制;二是构建行政纠错机制;三是优化工作考核机制。
(三)增强权力运行公开。一是公开权力运行;二是公开质量信息;三是公开执法案件。
三、强化公共基础服务举措,积极助推转型升级
(一)推动质量强市建设的延伸。以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为平台,以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为质量工作的核心内容,推动质量强市工作实现全覆盖,推动质量强县、强区、强企等工作向基层延伸。争创质量强市(县、区)示范城市、知名品牌示范区。开展质量强市建设专项调研和督查工作,推动政府质量工作绩效考核的实施。
(二)开展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企业质量信用评价活动,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为基础的质量信用体系,把质量信用等级与社会信用体系相链接,积极探索与金融等其他机构的互动互联机制。鼓励诚信,惩戒失信,促进企业自律,营造“讲质量、重诚信”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工业标准化工作。围绕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强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在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组织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活动。帮助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四)促进节能减排。强化计量节能工作;深化特种设备节能监督检查。
(五)提升郴州特色产品品质。加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国家、省、市品牌培育工程。
(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一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强建成示范区的后续管理,巩固示范成果,发挥示范区龙头企业作用,扩大带动辐射效应,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二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四是强化计量基础作用。
四、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全力保障质量安全与民生
要坚持不懈抓安全,做到以行政执法促安全、以强化监管保安全、以风险监控增安全。
(一)探索食品相关产品监管模式。完善产品质量市场反苏监管体系,构建多渠道发现问题机制。
(二)健全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体系。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推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标准化,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设备和重点环节的监管。进一步完善动态监管、安全责任、风险监控、科技支撑、隐患排查治理等五大体系。扎实开展全市电梯安全专项治理,力争取得明显实效。主要措施:完善监管责任体系;建立预防控制体系;加强重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健全隐患治理体系。
(三)构建大稽查执法工作体系。一是建立有效执法模式;二是强化基层执法力量;三是加大执法惩处力度。
五、加快技术机构改革发展,增强技术支撑能力
继续强化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要凝心聚力抓发展,在增强实力、体现能力、发掘潜力方面做文章。
(一)加快推进国家级质检中心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和地方主导产业的规模壮大,重点抓好国家有色贵重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二)强化科研工作。加强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和推进力度,激励先进,鼓励创新。积极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检测机构开展合作,优势互补,开放共享,推进公共技术服务的多元化、高端化、便捷化。
(三)加强技术机构能力建设。强化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全系统技术机构要达到基本要求,以较好成绩通过考核验收工作。
(四)推动市场取向改革。一是全面推进直属事业单位深化改革;认真落实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改革部署,推动质监部门技术机构整合联合。
六、加强质监部门自身建设,增强履职为民能力
(一)加强理论武装和班子队伍建设。组织好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工作。以加强质监部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继续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干部监督管理力度。积极推进文明创建和质监文化建设。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探索完善“引智”机制,大规模、多层次、有针对地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干部职工教育培训。
(三)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从严管理干部,强化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实效,在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风险防控、监督检查、廉政文化建设、查办信访及违纪案件等六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四)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积极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继续开展行政处罚案件和行政许可案卷的评议考核。推动说理式执法文书在行政处罚的全过程使用。完善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制度。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建立行政处罚案例指导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提高行政许可质量。
(五)不断提高规范管理水平。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和省九规定以及市“五个一律免职”“五个严禁”等有关规定。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依法理财,不断增强保障能力。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审计监督,严格控制差旅、会议、办公等费用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努力降低行政事业运行成本。加强调研宣传和服务保障。
(六)加大效能建设力度。以开展“四型”机关创建活动为抓手,大力推进机关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和工作创新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力促经济发展,以铁的纪律,硬的手段,实的效果维护当前良好的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