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目标,主动适应新常态,大力实施“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五个郴州”和湖南“新增长极”,努力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新、稳中有好的态势。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市GDP完成148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同比增长7.7%,增幅与上半年持平,分别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0.1个和1.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一是农业生产稳中略增,主要产品增产。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1亿元,同比增长3.3%,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市累计收购烟叶100.04万担,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烤烟收购均价达到14.82元/斤,比去年增加0.93元/斤,增长6.7%;粮食产量达30.1万吨,增长4.29%;蔬菜产量达225.6万吨,增长6.87%。二是工业生产稳中略升,增幅逐月上升。1-6月、1-7月、1-8月、1-9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6%、6.2%、6.4%、6.5%,呈逐月上升态势。三是服务业继续领先增长,增速有所放缓。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598.3亿元,增长10.7%,比全国高3.1个百分点,分别比第一、二产业快7.4和3.4个百分点,但增幅已由上半年的10.9%下降到10.7%,回落0.2个百分点。
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一是服务业贡献率提升。全市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11.5:49.7:38.8调整为11.7:48.0:40.3,其中第二产业占比下降1.7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54.3%,直接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服务业在全市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提升,已经成为郴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二是工业结构改善。前三季度,高加工度工业、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27.1%、9.6%,同比分别提高1.2个、0.6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工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50.7%,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呈现由低端、低附加值、低技术向高端、高附加值、高技术类型转换的良好态势。三是投资结构趋好。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34.6亿元,同比增长13.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28.6亿元,占全部投资的50.7%,同比增长9.8%,增幅比1-8月提高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仍然占据投资主导地位。
三、新兴动能加快成长。一是新主体、新成果不断呈现。前三季度,全市共新登记市场主体2.9万户,同比增长35.1%,其中新登记企业0.69万户,增长49.6%,个体工商户2.2万户,增长31.1%。创新创业呈现火热态势。据人社部门统计,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创业主体2.1万家,新增创业担保贷款发放金额2.97万元,同比增长45.0%;农民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截止9月底,全市农民合作社数量达到4614家,同比增长32.3%,总量居全省第二。二是新产业、新业态孕育成长。前三季度,制造业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医药制造、装备制造分别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60.3%、14.7%,分别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53.8个、8.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销售额增长128.4%。网络约车、在线教育等各种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新产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节假经济”蓬勃发展,郴州市成功举办美丽乡村生态旅游节。国庆长假期间,全市共接待各类游客411.2万人次,同比增长20.8%,实现旅游总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23.5%。
四、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一是去产能有成效。全市关停以煤炭开采和有色金属采选为主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15家。前三季度,煤炭开采、有色金属采选业产量同比分别下降12.7%和19.1%,其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下降到4.1%和5.7%,使得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1%。二是去库存有成果。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35.6万平方米,增长29.3%,房屋新开工面积351.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面积6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7%;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321.9万平方米,比8月末减少24.5万平方米。这一增三减的态势,加速了全市房地产行业的去库存。三是补短板有进展。薄弱领域投资增长较快。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32.6%和16.4%,快于全部投资218.7个和2.5个百分点。
五、民生保障持续向好。一是金融稳健运行。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86.2亿元,同比增长25.1%,其中新增存款347.2亿元,同比增长134.9%;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63.3亿元,同比增长14.0%。二是就业基本稳定。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9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8.4%。三是居民收入增加。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四是物价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比全国水平低0.7个百分点,上涨的主要是生猪、蔬菜价格,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五是项目进展顺利。扶贫攻坚积极推进,42项省重点民生项目按计划有序进行,其中行政村通宽带、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建设、封山育林提前完成任务;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全市城市棚户区改造、新增管输天然气、中心城区学校扩容建设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农村危房改造开工1.3万户。
当前,全市经济运行虽总体平稳,但受内外环境及自身因素影响,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发展不够全面、不够稳定均衡的阶段性特征仍然明显。下阶段,全市上下务必进一步坚定信心,积极作为,瞄准问题,精准发力,确保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年初预期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