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市委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庄严地提出把郴州建设成为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是审时度势的战略决策,是高瞻远瞩的客观判断,是科学跨越发展的现实蓝图。作为一名普通的郴州人,清晰地看到了470万郴州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深感鼓舞和兴奋。激动之余,笔者作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一、郴州“两城”建设的可行性浅析
从历史上看,郴州是通往两广、江西的省际重镇,各朝历代都在郴州设郡驻军,是湖广客商的必经之地。尤其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郴州曾经是“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对外开放有很好的基础。从地理位置上看,郴州是湖南的“南大门”,与广东、江西接壤,是湖南离海最近的市州。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和即将建成的武广客运、厦蓉高速以及四通八达的郴州市域高等级公路干道网,形成了明显的交通优势。从地域文化上看,郴州位于五岭山脉区域,是湖湘文化与岭南文化交汇地。地域文化以岭南文化为主,湖湘文化为辅,民风朴实、骠悍、敢作敢为,忍受力与开放意识较强。地域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从现实基础上看,郴州目前的经济水平处于湖南中等偏上的位置,经济发展存在相当的上升空间。郴州基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已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等产业积聚雏形。郴州人民求富思变的愿望及冰灾期间所表现出的忍耐力和大无畏的精神,正是郴州“两城”建设的强大群众基础。空前团结向上的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及其高昂的战斗力和决断魄力,为郴州“两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因此,把郴州建设成为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的战略目标是完全可行的。
二、郴州“两城”建设的内涵浅析
要把郴州建设成为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首先我们要研究和把握“两城”建设的内涵,这样才能在思想上、行动上有清晰明确的指向。
(一)把郴州建设成为湖南最开放城市,其内涵应体现在九个“最”上。即政治上是最开明的、思想上是最活跃的、政策上是最宽松的、经济上是最兴旺的、文化上是最包容的、行政上是最高效的、方法上是最前卫的、环境上是最和谐的、感觉上是最幸福的。 1、政治上是最开明的。各级党委、政府非常开明,善于倾听各种不同意见,善于团结党内、党外一切力量,并积极引导其投身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建设。在用人上,充分体现“能者上,庸者下”、“不拘一格降人才”。社会各阶层在政治生活上各得其所,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及各社会团体的政治功能及作用。 2、思想上是最活跃的。创新思想是主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潮流,敢于突破一切思想束缚,不拘泥于陈规陋习。体现在社会科学上是充分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内涵,能够自觉地运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来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彻底地解放思想,用创新的观念来品读各种社会现象。体现在自然科学上是真正用科技来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真正地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广大经济、科技工作者、管理者,思想活跃,创新热情高,创新已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3、政策上是最宽松的。在与国家法律、法规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用好用活“先行先试”这柄尚方宝剑(最大的政策),制定出超前开放的投融资、产业等政策。在政策上形成强大的磁场效应,吸引各类客商来郴投资兴业。敢于在政策上进行有益探索,最大限度地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来解决经济发展所遇到的问题。用最宽松的政策环境来吸引、包容创业者、投资者,融商环境十分宽松。 4、经济上是最兴旺的。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市场经济的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激活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全方位、立体性地又好又高速地发展经济。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经济充满生机,各行各业繁荣兴旺,失业率低,经济结构合理,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各种经济指标科学合理,竞争力强。经济全开放,大流通,生机勃勃。 5、文化上是最包容的。社会能够包容因经济建设、对外开放所带来或绊生的各种文化现象,文化形态多元。能够通过文化上的包容,形成主流文化,并由之影响进而形成高雅优越的人文环境。不同类型、不同渊源、不同人种都没有排斥感,对当地主流文化环境有强烈认同感。 6、行政上是最高效的。政府职能得到成功转变,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部门廉洁、高效,各种行政行为体现最大绩效。行政审批事项得到优化,办事效率高,严格执法,各种行政行为纳入法治化轨道。各种行政行为都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体现为对市场经济行为最有效的服务,绩效最大化。行政行为彰示出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最好服务。 7、方法上是最前卫的。充分运用创新手段和方法,敢于走前人和别人从未走的路,敢于披荆斩棘,甚至“探雷”。在管理理念上,善于创新,用最前卫的理念武装头脑。在目标确定后,善于和敢于用先进的管理工具,用最快捷前卫的工作方法,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去达到目的和实现目标。鼓励标新立异,宽容探索失败,用最前卫的方法,实现经济高速、高效、可持续的发展。 8、环境上是最和谐的。体现在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宜人,社会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生态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碧水蓝天。社会环境上,和睦友好,气氛融洽,充满友爱,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弹奏着和谐快乐的音符。 9、感觉上是最幸福的。作为每一个郴州公民,都以生在郴州,长在郴州为骄傲,人人脸上堆满笑容,感觉生活安逸,幸福指数高,举手投足都充满自信、祥和、欢乐,到处洋溢着快乐、幸福。每一个来郴人员都充满羡慕、嫉妒,都想成为郴州人。综上,笔者认为包含了这九个“最”内涵的郴州,才是真正的湖南最开放的城市。
(二)把郴州建设成为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其内涵应把握的特征与一般城市相比,区域中心城市的人口、资本、企业、基础设施等聚集程度较高,分工发达、科技先进、交通运输便捷,文化领先。在其特定的空间范围与其周边城市以及经济腹地间存在紧密的经济联系,表现为人口流、物质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经济流互在空间上的流动。笔者赞同有人将区域中心城市的基本内涵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经济集中程度高、规模大、实力强;产业结构高级化、社会分工发达;科技力量雄厚,人口素质高;基础设施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强;区域经济网络和城市体系的核心;区域经济管理和社会文化中心。其中心性功能应该是区域的产业聚集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交通信息中心、科教文化中心等。区域中心城市通过这些中心性功能作用的发挥,组织区域经济活动。
三、郴州“两城”建设措施初探
1、以城市和产业集聚作为破解边缘化和“两城”建设的突破口面对长、株、潭城市群和“3+5”城市经济圈,在某种程度上郴州有被边缘化的危机。因此,郴州要充分利用“先行先试”政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和产业集聚度。通过高水平城市规划,中心城市合理分布功能区,周边县级城市根据其特色、优势定位,来实现城市集聚。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科学地集聚产业,打造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电子信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通过抓大项目,尽可能地拉伸产业链,形成郴州的优势产业集群,从而破解边缘化危机,加快郴州“两城”建设。
2、以优化投资软环境作为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加速器优化投资软环境,实质是在政策制定上、执法水平上、行政管理上下功夫,要找准优化环境的最佳兴奋点。如在城市管理上,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城市管理体制,着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在招商引资的方式上,要建立企业化招商,市场化运作为主的招商机制。通过建设项目招商,科技合作招商等方法,激活市场经济主体——企业。在户籍制度改革上,可实行“市民待遇”来打破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全面放开户籍管理制度,只要符合户籍登记基本条件的可以无障碍入户,尽可能消除城乡二元户籍结构,鼓励外市人员及农民进入市、县级城市落户居住。在农村土地承包权上,可以探索采取农民进城落户并取得城镇户籍后,在一段时期内保留其原有土地承包权,也可以允许依法有偿转让土地承包权。通过创新的政策措施,优化投资软环境,来达到全方位开放,缔造区域中心城市的目的。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务院争取将郴州列入较大的城市管理,使郴州享有一定的地方立法权,从而能将探索获取的优化软环境政策法规化。
3、以培训和科学配置人力资源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撑点郴州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劳动力素质较低。因此,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和培训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者使用效率已成为郴州承接产业转移的当务之急。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为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更好的人力资源条件,打造湘粤赣人力资源培训主要基地。用好、用活现有各类技能人才,引进、留住各类高级人才,盘活、激励各类创新人才,达到以科学配置人才实现成功承接产业转移的目的。
4、以科技进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郴州是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渴的危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产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也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政府除了在政策上要积极引导科技创新外,更大程度上要通过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来引导和激活全社会的科技投入。通过科技投入来促进科技创新,激活创新主体,达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可设立市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市促进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加大科技进步奖励力度和科技三项费的支持力度,使在郴企业的发展和全社会经济增长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
5、以“内聚外联”作为营造中心区域城市圈内外氛围的催化剂郴州要加强与韶关、赣州等城市政府间的交流,逐步深化合作层次,逐渐建立和完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要与周边城市共同考虑整合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适时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引导圈内的城市根据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原则,合理确定自己的主导产业,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发展”。要在区域内努力打造成一个平滑的整体大市场(经济市场共同体),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打破金融业务划地为界的陈规(即突破行政区域范围,进行金融信贷等金融活动,如北湖的企业可以到桂阳银行贷款等金融业务),使有限的资金尽可能不闲置,流向最需要、最有效率的企业。各城市间要大力整顿圈内市场竞争秩序,营造诚信、公平的市场环境。
6、以加强对外宣传作为提高郴州知名度的麦克风郴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认知度近几年虽有所提高,但比起一些经济发达的同级城市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要把郴州建设成为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必须加强对外宣传,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的知名度。要通过多渠道、多媒体、多形式开展沟通联络活动,鼓励各种组织和实体与外界及媒体积极开展交流活动。要就郴州对外宣传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统一来定位特色宣传、形象宣传,甚至是包装宣传。为对外树立良好的城市精神风貌,可征集确定市花、市树、市歌、市旗和其它像征性标志,来展示郴州良好的精神风貌。要大力倡导本市有实力的企业和名牌企业在国家级大媒体宣传自己的企业、产品和做公益广告,通过企业的宣传,来提高郴州的知名度(如现在的临武鸭业、裕湘面业、东江渔业、永兴银业等企业都有条件宣传)。
要把郴州建设成为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任重道远。笔者坚信在新一任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市人民不懈的共同努力,郴州必将成为政治民主、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科教繁荣、生态文明、产业兴旺的湖南最开放的城市和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