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提出将郴州建设成为“湖南最开放的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作为郴州人,我感到振奋,同时也感觉到了压力。 一、趁势而发,用“两城建设”迎接最佳机遇 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贸易开放主要通过贸易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促进经济增长、通过贸易推动的资本形成促进经济增长,以及通过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促进经济增长等。新增长理论认为,贸易开放主要通过加快本国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外商投资企业通过技术引进产生显著的外溢效应,大大加快了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1世纪是城市经济的世纪。目前全世界的城市化水平约50%,而中国仅为37%,故大力推进城市化将是我国今后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工作。根据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中关于城市发展规律及其城市断裂点理论(两个城市之间吸引力的分界点),每隔200-300公里必然要有一个规模城市的支撑。郴州距离长株潭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皆为300余公里,这样的区位优势,再加上即将成型的“六纵”(京广线、武广客运专线、京珠高速加复线、岳汝高速、107国道)“二横”(厦蓉高速、郴资桂嘉高等级公路),在当今珠江城市群兴起,长株潭一体化、和“3+ 5” 的格局下,市委市政府提出“两城建设”的战略举措,确实是抓住了最佳机遇。 二、正视差距,为“两城建设”集聚强劲动力 (一)郴州距离“全省最开放的城市”的差距 对外开放度(经济外向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竞争力、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重要指标。国际上一般选择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和全球化指数作为开放度的评估和衡量指标。 外贸依存度是用外贸(包括进出口总额、出口和进口)占GDP的比重计算。 外资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全球化指数是一个综合概念,是检验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开放程度的重要尺度。 湖南省13个城市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我们可以据此对郴州的外向度进行计算,从而可看出郴州距离“全省最开放的城市”的差距。 (二)郴州城市化水平距离“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差距 1、区域中心城市的概念 区域中心城市一般是相对于经济区域和城市群而言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城市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城市。 2、区域中心城市的内涵特征 与一般城市相比,区域中心城市的人口、资本、企业、基础设施等聚集程度较高,分工发达,科技先进,交通运输便捷,文化制度领先。其中心性功能概括为:区域的产业聚集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交通信息中心、科教文化中心等。 建成区面积、城区人口、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实际利用外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体现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的5个主要指标。 3、郴州城区相关指标的比较 五城市城区内相关指标比较表(引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7》)
除此外,我们还可与衡阳的其它指标作对比: 三甲医院衡阳就 6 家------郴州仅1家; 本科院校衡阳就 3 家----郴州1家 ; 衡阳全国百强中学1所 全国千强中学1所——郴州没有; 湘南百分之六十的总代理都在衡阳; 衡阳市是全国四十五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郴州无法比; 衡阳早有城市外环线了,现在都已经建三环线了——郴州的规模目前都还不够规划这个外环线; 火车站湖南四个特等站,衡阳就有两个——郴州站还是二等站; 衡阳建成的和规划的高楼有600多栋——郴州也就那十来栋,加规划的不超过50栋; 衡阳城区已建成7大城市公园、7大城市广场——郴州好像只有2个广场、1个公园; 衡阳的体育实力一直都是在省里排前三的; 在湘南地区国家只规划衡阳建机场(永州那个不是国家规划中的); 衡阳市的城市发展方向跟郴州不一样,衡阳市的规划是要建设成最适合人居的城市,城市远期规模达到 500万人口 的特大城市,近期规划是 2008年城区人口过百万 2010年城区人口达到120万左右 城区面积过百平方公里 (国家规划衡阳主城区2020年实际居住人口将控制在130 万人以内); 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5)市中心城区城镇人口规模为70-72万人,建设用地规模70平方公里,城市布局为“双城多核”结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面对上面的差距,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而失去信心和动力,更不能夜郎自大而一味抱着“资源、区位优势”将差距置之度外,而应该让全体郴州人知道这些差距,并让这些差距变成激励郴州人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 三、求真务实,将“两城建设”化为实际行动 (一)加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两城建设” 建议将中央电视台拍摄的12集电视剧《大国崛起》列为郴州人尤其是政府工作人员必观剧目,从而坚定和激发郴州人改革开放、促进制度创新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持续技术创新和拼博向上的信心与决心。 建议将《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世界是平的》、《大国悲剧》、《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致加西亚的信》等书籍列为郴州人尤其是政府工作人员必读的书目,并组织相关的讨论。 (二)集思广益,将“两城建设”融入郴州人心中 1、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让每个人都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其实我们在任何一个国家里看到,只有我们能够把每个普通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经济才能够很好的发展。因此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都应遵循“自下而上集思、自上而下明责”的方针,将“两城建设”真正变成全郴州人都关心、支持、热心的头等大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2、各部门、各行业都应主动寻找自己距离“两城建设”的差距并制定可行的整改措施,而不是围绕“两城建设”唱赞歌。 在郴州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在郴州建设钢铁冶炼城、食品加工城、汽车制造城等四个城”的规划,然而最终成为昙花一现。这除了科学的规划论证不到位外,更缺乏科学的组织和实施——现在已经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时代。 (三)加强教育,使郴州人的素质确实适应中心城市的要求 现代区域性中心城市要求其市民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科技文化、劳动、创新、身体、心理、交往、审美、生态、法律等素质,做到会做人、会求知、会生存、会创造、会健体、会合作、会选择、会适应、会约束、会发展。 (四)加强引导,为“两城建设”积聚各种人才 “两城建设”需要一支重点人才队伍。因此郴州一是要树立大人才观、大培训观、大环境观;加速促进人才资本化、创新化、激励化;健全完善人才培训体系、继续教育体系、及跨行业跨系统、社会化运作的紧缺人才培训体系;凸现人才高峰战略;确立人才保障体系。二是开发老年人才资源。开发老年人才资源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要求,是弥补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老年人才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 四、脚踏实地,为“两城建设”增添微薄之力 作为郴州科技战线和知识产权战线的一员老兵,本人提出如下建议: (一)合理把握“对外技术依存度”,为郴州技术进步提供支撑 对外技术依存度是反映国家或地区对外技术依赖程度的指标。 目前我国的这一比重超过了50%,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我国计划到2020年实现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的目标。 科技部门应该对我市的技术依存度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既考虑到郴州的实际科技水平、“两城建设”外向度的要求,又要考虑国家的战略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郴州的自主创新。 (二)以“4+2”区域和科技园区技术进步为突破口,依靠科技为“两城建设”添砖加瓦 科技园区建设是世界城市群兴起的重要原因,而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建设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主要路径。因此科技部门在“两城建设”中可以也应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1、通过抓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促进地区相对劳动产出能力的提高。 2、通过抓产学研结合提高园区科技力量,促进园区经济不断扩张。 3、组织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培育和扶持,促进企业、产业的扩张和集聚。 (三)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家创新的积极性,确保创新型郴州建设目标的实现 创新的成果是若干年才能见效,不是春天种了,秋天就可以收获的事。所以,怎么使得企业家能更看重未来,更有积极性做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这对郴州的“两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创新的原动力一定来自于基层,来自于普通的企业,如果他们有信心做好、创新,郴州才能变成创新型郴州。要主导这些创新,就要这个企业有积极性,企业家有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尽早制定和实施《郴州市知识产权战略》已成为日益重要的大事。 1、通过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宣传和培育知识产权文化,为产学研结合、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相关服务。 2、通过产业知识产权预警制度的建立,为企业和区域技术创新提供支撑。 3、通过引导企业组建知识产权联盟,促进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整体防御的提升。 4、通过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优化投资环境,为进一步提高郴州的外向度提供服务。 总之,科技部门、知识产权部门的工作重心应该转移到郴州的“两翼两体”上面来,做好城区科技实力、创新实力、工业实力三篇文章。
何湘军 郴州市知识产权局 2009年2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