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承接产业转移应当注重
五个“突出”
邓广兴
(2008年10月7日)
加速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从郴州实际出发,要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园区优先。园区是工业企业聚集、优势资源集中的集约化载体,也是对外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关键要加强园区建设。要积极探索推进园区体制、机制和服务创新,加大园区资源整合力度,按照项目集聚、资源集中、技术集成、政策倾斜、设施配套的要求,把市有色工业园、出口加工区、经济开发区等园区建设成为产业特色明显、功能配套优良的高新技术集中区、科技创新密集区、科技成果转化区、循环经济示范区。
二、突出产业集群。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产业集群,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途径。要按照壮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的要求,抓好重点园区、重点地区及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发展。围绕我市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能源、医药食品、建材、化工机械等六大工业支柱产业,突出抓一批投资规模及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培育一批产业特色突出、专业分工合理、协作配套完善、创新能力强的现代产业集群。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优先承接对产业集聚有带动作用和能延伸产业链、配套能力强、壮大产业集群的项目。引导大企业、大项目及其配套产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产业区域化、基地化,企业集团化。
三、突出高新高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撑。要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企业开发高端产品,抢占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抢占产业竞争高地。要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面向产业的关键技术、瓶颈技术研究。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环保达标、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项目,鼓励承接产业转移时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一并转移。大力促进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高端化、高新化、“两型”化,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鼓励和引导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和运用核心技术,转化先进科技成果。加大市、县(市、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投入,加大产业引导资金用于引导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新型工业化项目建设的比例。市承接产业转移资金应重点向高新技术领域项目倾斜。
四、突出品牌特色。做大做响品牌,做强做优特色。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创名牌、做品牌,形成独具郴州特色新型工业产业。要加大对郴州已有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影响,壮大产业规模。郴州是经省里认定的有色金属深加工特色产业基地和数字视讯产业基地,在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和电子信息等领域已有较好的产业基础。要立足郴州的资源和产业比较优势,围绕“特”字做文章,增强发展后劲,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力支持市有色产业园区、东江开放开发区、永兴循环经济试点区等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性产业。重点扶持高斯贝尔、台达电子、宇腾化工、金贵银业、强旺材料、湘晨高科、高鑫铂业等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有色金属、能源、建材等优势特色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
五、突出优化环境。充分运用教育、宣传、行政、法律等手段,加大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力度。制定实施优惠政策,宣传培育创新创业典型,吸引战略投资者来郴投资创业。建立和完善重点工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优化办事流程。依法整治乱作为、慢作为、不作为等行为,严厉打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严格执行政务公开、绩效考核、效能监察、服务承诺等制度,着力打造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法制政府和廉洁政府。努力营造风清劲足的政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诚信公正的市场环境、安定有序的法制环境、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