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苏仙岭-万华岩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2016年整体绩效自评报告
一、部门概况
(一)部门基本情况
根据郴州市编办《关于湖南苏仙岭—万华岩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机构编制的批复》(郴编〔2011〕16号)精神,苏仙岭—万华岩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为市城管和行政执法局管理的副处级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资源保护、利用和事务管理及苏仙岭林场经营管理。管理处内设办公室、规划建设科、财务统计科、经营管理科等4个科室,下设2个正科级分支机构苏仙岭风景区管理所、万华岩风景区管理所。苏仙岭风景区和万华岩风景区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景区的设施建设、维护与管理,提供游览服务与娱乐项目组织管理。
(二)编制基本情况
管理处核定全额事业编制30名(其中管理处15名、苏仙岭风景区15名),差额事业编制182名(其中苏仙岭风景区125名、万华岩风景区57名)、自收自支编制52名(其中苏仙岭风景区29名、万华岩风景区23名),退休职工94名(其中苏仙岭风景区89名、万华岩风景区5名)。目前,管理处实有人员311名(管理处在编人员9名,苏仙岭风景区管理所在编人员161名、临聘人员13名、其他临时工40名,万华岩风景区管理所在编人员72名、长期临聘人员16名)。
(三)车辆基本情况
管理处公务用车编制数1辆,使用公务车是经批准的租赁车辆,另有一辆其他生产用车(用于日常督察工作)。苏仙岭风景区管理所现有26台车辆,其中公务用车1台,其他生产用车25台(含森林洒水车2台,森防巡逻车2台,园林生产工具车1台,观光车18台和摩托车2台)。万华岩风景区管理所现有3台车辆,其中公务用车1台,其他生产用车2台(1台中型客车用于职工上下班(已达报废状况),1台微型货车)。
二、部门整体支出管理及使用情况
根据《会计法》、《预算法》等法律法规,我处先后明确了经费审批权限及程序、经费预算、核算管理、资产购置与处置、财务监督等,并同时规范了公务接待和车辆运行管理。
(一)基本支出:2016年度基本支出3340.77万元,其中:人员经费2549.18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伙食补助费、绩效工资、其他工资福利支出、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金、生活补助、医疗费、助学金、奖励金、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等);公用经费791.59万元,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因公出国(境)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专用材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交通费用、税金及附加费用、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大型修缮、信息网络及软件购置更新、其他资本性支出等)。
2016 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为112.71万元(其中:车辆运行费用36.27万元,公务接待76.44万元),支出决算为16.97万元(财政性资金使用10.77万元,其他资金使用6.2万元),完成预算的15.06%,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为11.84万元(公务用车购置0台,保有量3台),完成预算的32.64%;公务接待费支出为5.13万元(国内公务接待83批,共计920人;国外公务接待0批,共计0人),完成预算的6.71%。2016 年度我单位按照公务接待相关政策严控公务接待费用,减少不必要接待。
(二)项目支出:2016年度项目支出为1541.35万元,其中财政性资金987.91万元,其他资金553.44万元。
2016年湖南苏仙岭万华岩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的城市维护经费安排了项目经费1082万元(实际到位1007.39万元不含年终调剂经费)。我处的项目资金除管护经费及创建工作经费(数量多,单项金额少)无需政府采购备案外,其他实施的项目均完成政府采购并备案,尤其是工程类采购项目是按照完成进度来支付款项。具体项目经费明细如下:
1、景区创建迎检工作经费(预算安排200万)-为圆满完成每年度的4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执法等多种复核、检查工作,同时,也为了按照创建工作要求,加强两景区的资源保护、建档等工作。该项目经费有效地保障各项迎检工作完成,为创建工作中的资料准备奠定了扎实基础。
2、景区管护经费(预算安排250万)-苏仙岭风景区和万华岩风景区管护面积261.35万平方米,该项目经费是为了弥补景区管护所需资金,保障景区人员经费和管护经费的开支。
3、小苏仙拆迁项目(预算安排100万)-按郴府阅[2013]2号文件精神,为保护风景资源,完善旅游配套设施,财政局从2013年逐年安排经费用于小苏仙村村民搬迁安置补偿、青年湖至小苏仙道路建设。该项目经费用于支付小苏仙青年湖道路工程款。
4、森林火险及病虫害防治经费(预算安排58万)-实际到位43.59万。为了更好的保护苏仙岭和万华岩风景区资源,除了日常对景区内开辟森林防火线、实施病虫害防治等有效措施外,也通过投保形式予以保护国有资产。该项目实施减少了景区意外事故的发生,有效保护森林资源。
5.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料调研(预算安排50万)-延续上年度对苏仙岭景区的景观资源及生态资源进行调查,为创建作前期准备。该经费因公开招标后按中标价拨付49.8万元,余额由财政年终统一调剂。
6、景点设施改造维修资金(预算安排300万)-对苏仙岭景区和万华岩景区内游道、栏杆、路灯等基础设施改造及修缮,均按政府采购价为准据实拨付和支付。
7、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及毗邻土地租赁(预算安排34万)-为规范管理和保护好苏仙岭风景区和万华岩风景区资源,通过土地租赁形式对景区核心范畴实施保护。
8、溶洞灯光系统维护(预算安排30万)-为保证万华岩旅游接待工作,采购专业电器灯具等器材并实施安装更新维护。
9、苏仙岭摩崖石刻保护规划编制经费(预算安排60万)-原拟对苏仙岭摩崖石刻的保护进行规划编制,后被通知由相关专业部门实施该项目我单位暂停实施,该经费年终由财政统一调剂。
三、市本级其他财政性资金实施情况
2016年因为创建工作任务繁重,景区为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创建工作要求,加大了宣传资料及建设投入,为此年终通过财政统一调剂了管护经费及创建经费以满足工作所需。
四、资产管理情况
2016年,市政府统筹调配苏仙岭-万华岩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处机关办公场所搬迁至飞虹路16号(原物价局办公楼2楼、7楼、8楼)。管理处在2016年度固定资产增加部分一是完工验收并完成审计的在建工程转入的,二是苏仙岭新购置了几辆观光车,三是新增的办公设备和家具。资产新增都是按照年度部门预算申购及资产配置进行的。在2016年度实施的资产清查因为是首次进行合并资产清查并且需要在清查系统输入,由于工作人员无法兼顾加上清查内容繁杂工作量大而外聘会计事务所完成。
五、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情况
2016年,我处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五个郴州”的总体思路,以“两学一做”活动为抓手,以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为中心,抓创新、破难题、求实效、促发展,圆满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今年财政预算安排基本支出经费为685.82万元,预算安排项目经费1082万元,加上景区旅游收入纳入非税管理(全年共接待游客100.89万余人次,自营旅游收入1409.07万元,其中苏仙岭景区940.29万元,万华岩景区468.78万元)及增人增资 年终追加经费等,因此我处全年财政补助收入为4196.62万元,在保证全处干部职工的工资福利支出、基本公用支出的同时也很好的完成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一)加强资源保护,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风景名胜资源是保护型的社会公益事业,我处始终把资源保护摆在景区工作的首位,加大资源保护力度,防止和杜绝种种急功近利的破坏性开发的发生。强力推进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总规报批取得新进展。同时,我处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大综合整治力度,严格禁止景区范围内开山采矿、挖沙取土、违章建房等破坏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活动,最大限度保持风景资源的原有自然风貌。
(二)完善基础设施,提供优美的舒适环境
开发和建设是一种动态的保护,风景名胜离开资源保护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离开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建设也会失去活力。因此,我处坚持在开发建设中实施保护,在保护中建设完善,做到保护与开发、保护与发展并举,不断丰富景区内涵,提升景区品位。2016年度完成了苏仙岭供水管网、福球馆、发电机房、游道路灯建设,启动了小苏仙林相改造、健康驿站、万华岩溶洞主入口提质改造项目建设,中华林配套建设工程已全面完工并对外开放。在建设项目的同时,对基础设施不断加以改造完善,保障了水电管网、路灯、景观灯的正常运转。苏仙岭景区完成三绝碑护碑亭及中华林路灯休息亭的油饰、山顶停车场至少帅室路段排水沟的改造、中华林水池盖板的浇筑、大门导览地面和樱花台加铺透水砖等基础设施维护,盘山公路边、桔井小区后新建护坡围墙工程74m,小苏仙公路安装减速带19.7 m。万华岩景区完成天坑游道、休息长廊、危岩清理、水渠加固盖板、供水管网维护、洞外路灯维护、望仙楼(漂流浴室)改造和游客中心(内部)修缮等基础设施建设,安装太阳能路灯46盏、分类垃圾箱(桶)75个。结合郴州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组织开展了苏仙岭珍贵树木园二期珍贵苗木植树绿化活动和市质监局“质监林”项目建设,栽植各类苗木2566株,播种1000㎡,补植2696㎡,除杂154744 ㎡,绿篱修剪48000㎡,抚育46.2亩,摆花及地栽11812盆。苏仙岭施放白僵菌粉孢300公斤,防治面积1800亩,烟雾熏蒸害虫8197亩次,采用药物喷洒、人工挖巢等防治方式完成刘仙岭公园、中华林、同心林、公路、游道重点地段白蚁综合防治,在景区内悬挂交流频振式杀虫灯18盏,森林生物防治措施的采用收获了良好的成效。
(三)狠抓品牌创建,营造规范的旅游环境
我处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从游客所需出发,牢固树立“服务至上,精益求精”的管理理念,通过实施精细管理、精心服务,营造规范的旅游环境。如我处成功举办了第六届踏青赏花节”、“2016年万华岩地下河漂流开漂仪式”、“ 2016世界蝴蝶萤火虫艺术展”、“ 第16届万华岩西瓜文化旅游节”,并持续开展“橘井泉香中医文化论坛”、“苏仙放歌”等公益性活动,圆满实现搭建生态、文化、经济旅游互动平台、打造“林中之城,休闲之都”旅游品牌的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授予万华岩“岩溶地质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授予万华岩“岩溶地质研究基地”,经群众网评、专家评选,万华岩当选“全国十大旅游名洞”,是湖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旅游洞穴风景区,形成了强大的资源影响力。今年我处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承办了第四期全国重要地质遗迹培训班、中国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研讨会,邀请英国探险团队对万华岩上方黑洞进行洞穴探测,有效提升了行业影响力;与郴州国旅、7家景区及商户实施资源互换联合推广,在县城、中小学校积极开展推广宣传科普旅游活动;组织参加湖南首届“文物价值解读与讲解”比赛、郴城八景书籍发行活动;做好了中国网,广东南方卫视拍摄农耕文化、洞堡遗迹专题片,提高了景区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强化党建引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我处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多项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做好党建带工建、团建和妇建工作,党建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同步开展、协调推进。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6年,我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发展建设中仍面临重重困难,仍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内部机制不活。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不清晰,处、所责权利不明确,加之三种编制(全额、差额、自筹)制约,两所部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二是造血功能滞后,资金严重短缺。近十年人员只出不进,造成人员老化,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管护经费不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经费缺口大,万华岩职工上下班交通车存在安全隐患。三是失地村民与景区矛盾日益突出。苏仙岭景区内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偏低,补偿资金发放形式不科学,失地村民的土地补偿和失业补偿无法到位,增加了村民对景区的不信任度和抵触情绪。四是资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资产台帐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存在执行不到位情况(尤其是下辖两景区)。
七、改进措施和有关建议
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及时登记、更新台帐,加强资产管理,年终前对各类物资进行全面盘点,确保帐帐、帐实相符。
苏仙岭-万华岩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2017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