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新的伟大工程”论文
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党内和谐
杨国周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8个字勾勒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构建这样一个和谐社会,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可靠的政治保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为我们指明了政治方向。只有准确理解党内和谐的深刻内涵,深刻认识党内和谐对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才能自觉地为实现党内和谐而努力。
一、准确理解党内和谐的深刻内涵
我们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我们党历来都强调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加强党的团结和统一,这是党的生命和力量,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党内和谐这一新的命题,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主要是,民主集中制能够得到不断完善并切实得到贯彻,党内民主能够不断得以发展,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得到真正体现,党员的权利能够得到切实保障,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准则和要求、党的各项纪律能够得到切实执行,党的团结统一能够不断得到增强。实现党内和谐,就是要真正形成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二、实现党内和谐对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实现党内和谐之所以特别重要,这是由我们党所处的执政地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我们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执政地位,使得党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具有任何其他政治组织和团体都无法比拟的巨大影响力和决定性作用。只有实现党内和谐,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调动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才能增强我们党领导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党的执政地位决定我们党只有实现和保持党自身的团结和谐,才能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完成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奋斗,也就是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社会的和谐和人民的幸福。
实现党内和谐之所以特别重要,这是由我们党的先进性所决定的。我们党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先进性通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来体现,也通过党的形象、作风和表率作用来体现。只有实现和保持党的团结和谐,才能在领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更好地体现党的先进性。实现党内和谐,要求各级党的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自觉坚持党性原则,自觉坚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
实现党内和谐之所以特别重要,是因为党内和谐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会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党的执政地位,也使得我们党的自身状况成为国内外方方面面时刻关注的焦点。只有实现党内和谐,才能为全社会的和谐树立榜样。这种榜样的力量和作用往往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小视的,它会带动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如果没有党内的和谐,如果没有领导党内和谐的实践,党在领导社会和谐的过程中,就会缺少自己的感召力,党自身也会因缺少实践经验,难以领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任。实现党内和谐,对推进整个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都会产生直接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三、自觉地为实现党内和谐而努力
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根本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也是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的根本保证,必须认真坚持并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把发扬民主作为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前提和基础,贯穿于党的工作的各个方面,建立和完善党内民主的各项制度,制定和落实党内民主的具体措施,积极探索发展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和形式。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领导班子内部议事规则和程序,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推进党务公开,积极拓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保障党员行使党章赋予的各项权利, 同时教育督促党员履行好应尽的义务。
要自觉地增强党的团结和统一。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力量之所在,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之所以能够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不断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为我们党的团结和统一。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党章规定的各项纪律都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而最首要、最核心的就是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如果党从政治上松懈了、涣散了,那么党的团结统一也就是一句空话。所有共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提高遵守和执行政治纪律的自觉性, 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党在思想上、组织上、政治上的巩固和统一。
各级领导班子要做维护团结和谐的表率。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是增进党内团结和谐的关键。要认真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防止和克服独断专行、软弱焕散和各行其是。严格党内生活,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防止和克服各种不良倾向和错误行为,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实践充分证明,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创造力,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是否团结,干部队伍是否和谐,对该地方、该单位的民心和风气影响极大。群众看干部,干部看班子。如果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长期矛盾重重,内耗不止,那里的干部队伍就会离心离德,人心就会涣散,社会的和谐也就无从谈起。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要处理好“一把手”和班子其他成员的关系,做到互相信任、互相支待、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一把手”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善于团结各方面同志包括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要处理好党政主要负责人之间的关系。政府负责人要自觉维护党委的集体领导;党委负责人要支持政府履行好自己的职能。还要处理好新老班子、新老领导成员之间的关系。后任要尊重前任的工作基础,前任要积极支持后任的工作。要通过领导班子的团结带动整个干部队伍的团结, 营造相互信任、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
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这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和谐的紧迫任务。目前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还比较严重,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的案件时有发生,这不仅损害党的先进性,而且也是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落实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新近出台的《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等文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