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新的伟大工程”论文
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郴州市科技情报所 邓正毅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特别强调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这充分说明,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同时也只有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促进科学发展,才能实现科学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努力把握发展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笔者认为:科学发展观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是客观性。所谓客观性就是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要科学,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的经济规律和社会状况,包括整个国家的宏观状况和各地区、各部门微观的状况。
二是时代性。客观环境具有动态的过程,总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我们的思维要达到科学化,就必须正确把握这种变化,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修正、调整发展的思路。落后或“超越”时代要求的发展观,都会导致右或“左”的错误。
三是群众性。科学的发展观是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中产生的,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并能在实践中身体力行,逐步实现。它不是“精英”思维,应当成为群众的自觉意识。
四是全面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讲的就是全面性。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全面性的,在使经济更加发展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民主、科教、文化、社会、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健全、进步、繁荣、和谐与殷实,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全面发展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五是可持续性。人类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与此同时,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严重等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当代人的健康、生存,也危及到未来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于是,发展的可持续性成为必然。
二、科学发展观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和重要体现,在整个执政党能力建设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仅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素质能力,而且要不断创新和建立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一是提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根本上来说,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提高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党员和干部素质如何,最终决定党执政能力的高低。当前,提高领导干部素质,除了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这“五大能力”外,关键还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靠的就是这种能力。
二是要使全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执政能力。首先就要让全党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认真地学习科学发展观,更新发展观念,并用其指导各项工作,制定出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此,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握科学发展观。必须以宽广的眼光观察社会发展,正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新变化,善于理论思维,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必须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政府和市场等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从而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必须把积极进取精神同科学求实态度很好地结合起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又要根据国情和现实可能性,分阶段稳步推进,既要积极奋斗又不能急于求成。
三是把握全局,搞好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党长期执政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在复杂多变的历史条件下,要按照既定规划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践“五个统筹”,加快发展。特别是要注意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努力减少贫困人口,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分享发展的成果。此外,还要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各项目标,统筹考虑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党的执政能力,至关重要的是,在领导和管理经济社会工作中,做到把握全局,搞好统筹兼顾,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四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体制机制。当前,善治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在继续加强和改进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强化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必须加快创新体制机制。在经济调节中,要尽量减少行政干预,重视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在市场监管中,要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法律法规,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在社会管理中,要通过立法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秩序和稳定,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在公共服务中,要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民众参与社会公众生活提供更多的渠道和途径。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才能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五是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统一的,创造政绩是为了发展,为了造福于民。科学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正确的政绩观,是为实现这样的发展而创造的政绩。抓紧建立和完善政绩评价标准、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以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改进工作作风,为人民谋利益。此外,还要抓紧研究制定统筹兼顾的政策和规划。执政能力的提高和科学发展观的实现,是通过许多统筹兼顾的政策和规划来实现的。合理调整与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加强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体制、制度、机制和法制建设。只有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改进工作作风,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从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