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2020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继续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持之以恒“兴产业、强实体、提品质、增实效”,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支持实体经济和实体企业发展,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经区党委研究,2020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走在全市第一方阵前列。围绕这一目标,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作如下安排:园区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5%;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实缴税金同比增长10%;招商引资总额同比增长10%。
目标和指标既已确定,关键是要领会精神,研透政策,结合实际,狠抓落实。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把上级明确的发展要求抓到实处,把已经作出的决策部署抓得实在,把正在推进的各项工作抓出实效。
(一)突出项目建设,发动增长引擎。园区要发展,项目是关键。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理念,突出抓好“产业项目建设年”,千方百计扩投资、稳增长、促发展。一要确立“以项目论英雄、以项目见高低”的导向。园区要始终把项目建设当作主业来抓,努力营造“人人抓项目、人人服务项目”的浓厚氛围。要完善方案,把服务项目的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单位、所有领导和干部职工,确保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要强化项目服务,帮助前期项目落实手续代办、在建项目落实配套条件、竣工项目落实生产条件,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要把项目建设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让愿抓项目、会抓项目、抓好项目的干部得实惠、受奖励。二要抓实一批重点和难点项目。着力抓好52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8.62亿元以上。全力推进市重大项目20个,市重点项目8个。要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抓好星源智能科技园、华润三九华南区生产制造中心、华一智能机械制造园、优珀斯新材料生产基地、飞鸿达新材料、首创异地改造、郴江住工等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年内三分之一的项目能够竣工投产。要积极对接省委省政府“五个100”工作部署,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建好园区骨干项目“储备库”,纳入到“十四五”规划及中央、省市政策“笼子”,形成园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要加强项目调度与推进。要严格落实重大项目“一单五制”工作机制,定期调度、现场办公,督促限时办结,逐个解决项目推进问题。要继续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四比四赛”活动,开展重点项目建设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以严肃问责倒逼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建立项目建设亮灯机制,对承诺的项目工期实行亮黄灯示警。
(二)突出实体经济,强化发展支撑。实体经济是发展之基,产业之本。必须坚持效益为中心,着力培育、发展、壮大实体产业。一要推动转型发展、换挡提速。要着力抓好传统产业老树开新枝,新兴产业插柳成荫,创新创业育种墩苗。紧贴产业布局,引导企业抱团成链,推动有色金属、石墨、传统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传统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扩量升级。狠抓新兴产业培育,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狠抓品牌建设,打响“经开制造”,推出一批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工程,以品质赢得市场份额。二要推动进位晋级、拓园提质。要盯紧创建国家级经开区总体目标,对5项一级指标、53项二级指标逐项抓好落实,力争重要指标在省内进位,优于竞争对手,打造申报优势。要突出抓好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园、石墨工业园、智能科技园、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和生物医药产业园五大专业园区建设,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要聚焦园区集约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基地、星源智能科技园、华一智能机械制造园、华润三九华南区制造中心等特色园、园中园建设,打造“135”工程升级版。三要推动做实做强、培优育强。按照“做实做强做大”要求,深入实施“领军工业企业培育计划”“小巨人培育计划”, 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医药食品三大主导产业,重点支持星源智能、首创科技、中交筑路、海德威、华安电机、长信住工、宇腾有色、华润三九、裕湘食品、凯纳方等一批入规企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鼓励规模企业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和产品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年产值过 10 亿元的龙头骨干型企业。
(三)突出开放引领,释放发展活力。一要推动开放引进。招商引资要转思路、换模式,通过代理招商、协会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实现精准招商。要从招企业向招产业转变,从组团招商向专业招商转变,注重发挥好本地企业家在招商引资中的示范效应,通过项目合作、投资入股、联合重组等方式吸引和带动更多投资。要招大引强,主动对接“三个500强”企业,加强个性化、具体化跟踪对接,引进一批龙头企业或战略投资者。全年招商签约项目要完成40个,其中工业项目30个。二要推动创新升级。用好国家级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着力打造特色园区“双创升级版”。加快推进元贞众创空间及电商基地示范工程,提升园区平台承载能力。支持华润三九中成药工艺研究能力提升项目、长信住工装配式建筑研发中心等13个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园区科研水平。用好“林邑聚才计划”政策,利用人才发展促进会和园区科协平台,推动重点实验室、科研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提升园区科研实力。三要打造开放平台。湘南国际物流园要全力以赴推动调区扩规,做大承载基地平台。要加强和规范铁路口岸、公路口岸、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国际快件中心、跨境一锁等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释放平台的综合效能。
(四)突出产城融合,集聚发展动能。坚持以创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导向,以城南片区产业转型、“退二进三”为契机,大力推动以产促城、以城促产,激发城市经济新动能。一是加快顶层设计和规划编制。要坚持顶层设计,坚决杜绝新城区“摊大饼”式扩张。船洞片区、城前岭片区是郴州的窗口,要按照新发展理念,在集约用地、生态宜居上下功夫,建成创新之城、品质之城,成为总部云集、人才汇聚之地。要结合扩区调区,加快新一轮全域空间规划、华塘片区概念性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编制,推进“多规合一”,为园区建设发挥出最大限度的资源利用效益,推动管理服务效率提升。二是加快拓展全域发展空间。按照“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宜居宜业”的定位,统筹规划建设管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统筹水电路气讯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要加快推进新园路、新科路、景轩路及石盖塘园区路网建设,启动新业路、茶缘路、裕湘路、双坡路等新建项目,进一步拉升城南框架,廓开发展空间。三是加快节点开发升级。要引进一批有实力、有实绩的上市房地产企业参与城南片区商业综合体、医院、教育、文化项目建设。船洞片区、城前岭片区要加快布局落子。今年要重点推进公园学府、竹园新城(三期)等房地产项目,以及船洞学校等民生项目,推进友豪王府井、汇景综合楼等前期城建项目,切实提升城南形象、推进产城融合、开辟园区税源。
(五)持续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后劲。一是扎实推动平台公司转型发展。要按照市里统一部署,加快推进福城公司和元贞公司平台转型,构建现代化企业制度。要理清市场化转型、化债、高效经营的思路,澄清底子,盘活资产,让资产转化为资本,实现增值增效。要打好化债攻坚战、重点项目攻坚战,实现平台转型平稳过渡。要规范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工程管理,推动企业高效运转。二是扎实做好政务审批改革。以全市“双放”为契机,积极承接市直部门下放涉及园区审批的各项权限,争取园区更多自主权。要提前谋划,加强人员储备和业务培训,确保权力下放能够接得住、用得了、用得好,更好地提升园区办事效率,推动园区项目审批“一站式”办结。要加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与国家、省、市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提升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能力。三是扎实推动人事体制改革。推动机构改革,科学配置部门权力,明确职责,转变职能,形成适合开发区实际的、扁平化的、服务下沉型的组织格局。要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灵活机制,用好园区绩效考核“指挥棒”,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活力动力。要把人力资源向经济工作主战场倾斜,优化聘用人员管理和考核办法,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
(六)突出瓶颈破解,增强要素保障。一是加强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园区道路、交通、文化娱乐、生活、住房等配套设施,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环境。要推进石盖塘中学、船洞学校、丰祺学校等项目建设,解决园区子弟就近入学问题。要加强标准厂房建设,加快推进星源智能科技园、电商总部基地、电子产业园二期等项目建设,确保建好3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要协调水电气讯等部门,突出解决长冲双电源供电问题,推进园区污水纳入城镇污水治理体系。要加快综合服务楼装修启用,强化公共服务功能,打造“工人之家、人才之家、企业之家”。二是做实做优园区金融服务。总结金融创新经验,做优做强元贞创投、元兴产融等平台,用好退税资金池、续力贷等工具,持续为园区企业纾困助力。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完善金融生态,推动“政银担企”深度合作,扩大金融投放。要创新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服务机制,运用大数据完善金融信用体系。三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要牢固树立“实体强则园区强,企业好则园区好”的意识,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为契机,宣传惠企暖心政策,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尊重民营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做到应减尽减,应降真降,确保企业享受好政策。要加强争资立项,理直气壮地带着企业跑,领着企业争,让园区企业享受更多的中省资金支持与政策关爱。要突出解难题,落实领导联系重点企业责任制,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压着不办、拖着不办的要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