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是湖南对外开放的“南大门”,史称“楚粤之孔道”,是粤赣湘“红三角经济圈”的内联腹地。近年来,宜章统计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领导决策、企业发展、公众生活为目标,积极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法制建设和队伍建设,着力强化部门统计,努力构建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基层支持的齐抓共管“大统计”工作新格局。
一、调好“统计基础”这根弦,着力提高数据质量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该县“三管齐下”抓统计“双基”建设,统计数据质量有效提升。
一是政府推动。把抓统计“双基”工作提升到政府层面。县政府先后出台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年及攻坚年活动实施方案,以政府行为推动统计“双基”建设。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GDP核算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和“三上”企业统计工作领导小组,乡镇和责任部门每年就统计“双基”工作向县长递交责任书。出台了《宜章县“三上”企业联网直报及统计基础工作验收方案》(宜政办函〔2012〕146号)。县政府组织统计、经信等部门对“三上”企业联网直报和统计基础工作进行验收,县财政拿出14.6万元对验收合格的企业和乡镇进行奖励。
二是示范带动。通过开展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年和攻坚年活动,不断完善数据评估机制、联网直报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确保统计“双基”建设取得实效。每年组织乡镇开展统计基础工作“比武”活动,乡镇之间进行交叉检查并量化打分,县统计局对统计基础工作优秀乡镇进行表彰奖励。结合省市基层统计站规范达标活动,对乡镇统计站进行量化考核。玉溪镇统计站、梅田镇统计站等16个乡镇荣获省、市乡镇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示范站荣誉称号,充分调动了各乡镇统计站争先创建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乡镇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三是部门联动。注重加强部门统计的联系和协调,加大指导和支持力度,完善统计信息共享机制,搭建部门统计数据联审、信息资料交换、分析研究共享等平台,构建了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乡镇和企业支持的“大统计”工作格局。建立统计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县政府定期召集成员单位“一把手”研究统计工作重大政策,协调解决统计工作跨部门重大问题。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三上”企业统计工作的通知》(宜政办发〔2011〕7号),对“三上”企业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证照管理部门统计工作职责等事项作出了明确规定。通过证照管理部门抓“三上”企业统计工作,有力强化了“三上”企业统计基础。通过强化统计考核和监测,着力打造政府挂帅、部门联动、基层配合的统计工作整体联动格局,实现了统计工作“由统计部门努力争取领导重视转变为领导主动重视,统计部门努力争取部门支持转变为部门积极支持,统计部门努力争取基层配合转变为基层单位主动配合”三个转变。
二、调好“统计服务”这根弦,努力提高统计能力
随着领导决策、企业发展、社会公众对统计信息需求的数量与质量日益提高,该县统计服务工作更加注重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重点念好“三字经”。
一是“快”字为先,注重服务时效。县统计局紧跟社会经济形势变化,练好内功,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凡新县领导赴该县履新职,县统计局第一时间送上最新的《宜章县情》小册子,为县领导迅速了解县情和经济发展状况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
二是“准”字为本,提升服务质量。为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保障机制,该县明确规定统计数据的对外发布必须以县统计局认定的为准,凡涉及经济方面的会议县统计局必须参加;县四大家的会议材料中,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必须由县统计局审核把关。县统计局对外提供数据,上网调研分析数据,均需经综合专业人员审核。
三是“新”字为要,丰富服务手段。统计月报服务推陈出新。市统计局月度数据返回后,县统计局三个工作日内编印出《宜章统计月报》分送县四大家领导、两办及乡镇、经济管理部门“一把手”。月报充实了本市各县市区及周边广东4县市的主要指标,真正实现了“一册在手,综览全局”。数据卡片服务标新立异。为服务县“两会”及大型节会,县统计局精心编印《宜章县经济运行情况简介》小卡片分送与会领导和代表,使代表们在方寸之间洞悉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乾坤。联网直报服务推行“一对一”模式。该县建立“一对一”服务工作机制,扎实推进联网直报工作。乡镇明确一名责任领导和一名责任干部“一对一”联系直报企业,协调解决企业网上直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统计局全体干部“一对一”指导联系乡镇,确保联网直报工作进度和质量。
三、调好“统计法制”这根弦,大力规范统计行为
该县紧紧围绕统计“三个提高”,坚持普法宣传教育和统计监督检查两手抓,大力规范统计行为。
一是扩大宣传渠道。该县高度重视新《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简称“一法一规”)的宣传。通过把“一法一规”纳入县委党校主体班教学内容、对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一把手”发放宣传册、举办统计法制培训班、举办统计法规知识竞赛、电视讲法、上街宣传、悬挂永久标语等方式,广泛开展统计法制宣传。创造性深入农村开展“一法一规”宣传试点,同时借行业主管部门之力对“四上”企业进行“一法一规”宣传,使统计法规宣传深入企业、乡村。
二是创新执法方式。每年由县人大财经委牵头,县统计局联合县监察局、司法局开展统计执法与统计巡查,受检单位主要领导作统计法制和统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同时,把执法检查与基础工作检查相结合,上下联动夯实统计基础。县政府出台“三上”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文件,明确证照管理部门对所监管单位统计工作负责,对不依法履行统计义务企业,职能部门不予办理证照年检年审。近三年,该县已对近200家报表单位开展了统计执法和统计巡查。通过联合执法和借力执法,强化了报表单位的统计法律意识,规范了统计行为。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该县通过建章立制,强化依法治统,深入推进统计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统计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依法规范统计调查项目审批、统计资料管理和公布、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和统计行政处罚。加强与政府法制部门的联系,建立普法宣传、统计执法联络机制,落实聘请依法治统监督员、统计法律顾问及大案报告备案等制度。坚持亮证执法制度,确保执法过程中出示2人以上执法证件。扎实做好统计法制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统计法制工作台账。
四、调好“统计队伍”这根弦,倾力增强统计活力
注重以人为本,围绕“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目标打造过硬的统计队伍。
一是加强基层统计保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依法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宜政办发[2010]1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通知》(宜政办发〔2012〕4号),明确县乡统计员加班津贴不少于80元/月;乡镇专职统计员不少于2名,常住人口10万人以上的乡镇须配备4名以上专职统计员。在经费预算、公务经费压缩的情况下,统计工作经费保障有力,确保了各项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明确统计机构。县政府明确乡镇设立统计与经济管理办公室,由综合统计员任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行业主管部门必须设置统计岗位和配备至少1名专职统计人员;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也要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配备必要的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在上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县统计局列入机构改革的加强部门。近10年来,该县统计局共增加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2个。
三是提拔重用统计干部。该县关心、重视统计干部成长,出台了《关于开展“宜章县优秀统计工作者”评选活动的通知》(宜政办函〔2012〕170号),评选了10名优秀统计工作者作为统计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县统计局现任8名局领导班子成员全部从内部产生,近3年该县提拔重用统计干部近40人。
调好“四根弦”,构建“大统计”,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宜章统计人扎实唱响了统计科学发展的“大合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优质统计服务。一分辛劳一分收获,近年来,宜章县统计局先后荣获全省统计系统先进集体、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省级先进集体、全省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全省县级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先进集体,2012年全市统计业务综合考核获第一名,全市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第一名,全市统计创新工作第二名。随着统计科学发展步伐加快,宜章统计人“大合唱”将更加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