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资兴市强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全市农村居民安全饮水比率达到91.2%。自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以来,全市共兴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97处,解决农村17.03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集镇饮水全部得到了解决,165个行政村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累计总投资达1.3亿元。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责任体系。市政府成立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乡镇为项目实施主体,充分调动乡村参与项目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纳入到相关部门、乡镇绩效评估内容和“民生100”考核范围。
二、科学合理规划,确保统筹推进。严格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原则做好项目规划,确保设计方案切实可行、科学合理。凡是能够集中的尽量集中,确实难以集中的联村联户,着力建设上规模、上水平的饮水安全工程,以利于工程的建后管护和长效运行。充分利用城市自来水厂管网延伸,着力建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扩网工程。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兴建了半垅、十垅引水工程等一批跨乡、跨村的规模化、标准化集中供水工程。
三、创新融资机制,强化资金保障。在积极争取上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政策资金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市财政投入,整合部门资金,确保配套资金足额到位,近几年市财政累计配套项目资金2700多万元。同时,充分利用“一事一议”“以奖代投”等奖补政策,广泛发动群众筹资投劳。
四、加强工程建管,促进长效运行。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项目监理制和招投标管理制等“四制”管理,从严把好项目法人责任关、施工队伍选择关、材料设备采购关、资金支付报账审批关、工程质量监督关、工程竣工验收关等“六关”,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质量。创新工程运行管理模式,明确工程运行管护责任主体,确保工程长效运行和发挥效益。明确城市管网延伸工程,由水源管理单位的自来水公司统一管理,实行“同源、同网、同质、同价”。单乡(镇)供水工程,采取承包或租赁形式,由项目所在乡(镇)政府或乡(镇)组建的供水站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村跨乡镇管网延伸供水工程,以水源管理单位组建的供水管理站为管理责任主体,由水源管理单位负责集中管理。联村供水工程和单村供水工程依托村委会或村民小组实行自主管理,村委会或村民小组是供水工程运营管理的责任主体。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责任体系。市政府成立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乡镇为项目实施主体,充分调动乡村参与项目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纳入到相关部门、乡镇绩效评估内容和“民生100”考核范围。
二、科学合理规划,确保统筹推进。严格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原则做好项目规划,确保设计方案切实可行、科学合理。凡是能够集中的尽量集中,确实难以集中的联村联户,着力建设上规模、上水平的饮水安全工程,以利于工程的建后管护和长效运行。充分利用城市自来水厂管网延伸,着力建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扩网工程。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兴建了半垅、十垅引水工程等一批跨乡、跨村的规模化、标准化集中供水工程。
三、创新融资机制,强化资金保障。在积极争取上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政策资金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市财政投入,整合部门资金,确保配套资金足额到位,近几年市财政累计配套项目资金2700多万元。同时,充分利用“一事一议”“以奖代投”等奖补政策,广泛发动群众筹资投劳。
四、加强工程建管,促进长效运行。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项目监理制和招投标管理制等“四制”管理,从严把好项目法人责任关、施工队伍选择关、材料设备采购关、资金支付报账审批关、工程质量监督关、工程竣工验收关等“六关”,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质量。创新工程运行管理模式,明确工程运行管护责任主体,确保工程长效运行和发挥效益。明确城市管网延伸工程,由水源管理单位的自来水公司统一管理,实行“同源、同网、同质、同价”。单乡(镇)供水工程,采取承包或租赁形式,由项目所在乡(镇)政府或乡(镇)组建的供水站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村跨乡镇管网延伸供水工程,以水源管理单位组建的供水管理站为管理责任主体,由水源管理单位负责集中管理。联村供水工程和单村供水工程依托村委会或村民小组实行自主管理,村委会或村民小组是供水工程运营管理的责任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