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份北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呈现出购销平稳增长的良好局面,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8%,其中批发业零售额4.5亿元,同比增长-25.9%;零售业零售额103.1亿元,同比增长23.8%;住宿业营业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11.1%;餐饮业营业收入19.04亿元,同比增长5.5%。
一、北湖区消费品市场呈现的特点
1、城乡消费品市场同步增长。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启动,拉动内需系列措施的相继推行,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民收入得到了稳定提高。据抽样调查,1-9月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9191元,同比增长13.8%,农民的购买能力不断增强,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明显加快,城乡之间消费增幅的差距不断缩小。1-9月份北湖区城市消费品市场零售额达1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9%;农村市场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商品销售稳中趋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6%。
2、假日经济促进了社会消费。从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情况来看,“节假日经济”增势明显。各大小商家紧紧抓住元旦、春节、清明节、五一、六一、端午节等节假日的有利时机,组织货源,以文化、情感、服务促销售,推出让利、打折、特价、周年、升级和抽奖等促销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消费。截止到9月,我区内各大超市零售额达到9.0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4.8%。
3、消费热点及结构出现变化。1-9月份各大类主要商品零售全面增长,汽车、电脑、高档食品、饮料、烟酒类消费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汽车销售经过近两年内需政策拉动,销售量相比去年同期增幅有所下降,电脑、手机、数码产品已经进入了平常百姓家,带动了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快速增长。随着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由原来主要购买各种简单的商品性消费,逐步扩展到包括各种服务在内的追求时尚的个性化消费,像黄金珠宝、品牌家电、品牌服装则成为新一轮的消费热点。
4、批发业增幅有所下降。今年因退税政策改革原因,大部分废旧物资回收单位或停产或持观望态度,销售额相比去年大幅下降。而钢材市场的销售额经过前两年的销售高潮已逐渐回落。截止到9月,批发业销售额96.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8.1%,增幅有所下降。
5、零售业呈持续增长态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购物环境逐步改善,消费领域得到扩展,一些零售超市设施齐全、管理先进、商品丰富、质量可靠,价格合理,成为城区商品零售的主渠道。为了扩大销售,提高竞争力,每个超市都千方百计扩大经营项目,增加商品种类,引导市场消费,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应得到增长。1-9月份零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115.3亿元,同比增长23.8%。
6、住宿餐饮发展平稳增长。随着社会经济交往和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住宿餐饮业的发展步伐也随之加快,加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城镇居民在外就餐越来越多,住宿餐饮业发展持续平稳增长。1-9月份全区住宿餐饮市场累计实现零售额33.7亿元,增长12.7%。
二、消费品市场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批发零售业布局散乱,缺乏特色。主要满足本地人为主,而且多为单独分散经营,企业对外扩张和辐射能力较低,缺乏规模效应和市场竞争力。大多数个体私营经济的资本结构仍以家族式资本为主,实行家长式的管理,难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难以建立完整的社会信誉,从而影响有效的融资和资本扩张,并最终影响企业的资本运营效果和经营规模,限制了企业的优化升级。
2、居民增支预期影响消费。近年来,居民对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持续增长。尤其房价近两年增长快速,居民购房成本大大增加,很多家庭成为银行的“负债人”,每月高额的还款额抑制了居民其他方面的消费。
3、农村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市场网点布局不够合理,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都制约着农村居民的消费,短期内实现农村市场快速发展难度较大。
4、市场消费环境不尽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购买力的实现,制假售假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食品安全方面存在隐忧。一些商家在经营中存在虚假打折、不公平竞争等问题。这些不良现象,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心理,抑制居民的消费欲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阻碍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1、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给北湖区经济发展带来影响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消费者的口袋捂得更严实,无疑会影响消费额的增长。
2、消费观念依然保守。虽然国家出台了家电下乡补贴和农行信贷等政策促进消费,但因为手续繁琐、条件限制、操作时间长等原因影响了消费增长,加之相关部门对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政策的理解和运用出现偏差,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消费增长。
3、刺激消费热点短缺。城市居民对大型家电和新型小家电、手机等通讯工具的需求基本饱和,购买大型家电的消费者数量在减少。汽车作为消费品虽然正在逐步进入家庭,但由于种种原因短期内尚不能成为普及消费。
4、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从消费结构上看,北湖区消费品市场已发生了新的根本性变化:居民低层次消费已近饱和,而更高水平的消费又未达到。目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虽然增长较快,但这种增长的原因主要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关。从大的走势看,制约消费市场的基本矛盾和深层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的大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改革开放30年来,城乡居民经过了一个中档耐用消费品的普及阶段后,目前老百姓的收入消费还不足以形成一个新的、以高档产品为内容的主导性消费热点;如轿车、住房等还远不能纳入大多数人的消费主流,居民现有的购买力不能形成推动主导消费品的动力。
四、促进消费品市场快速健康发展的建议
1、多渠道增加城镇居民和农民的收入。市场繁荣的原动力是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只有收入提高了,购买能力才会旺盛,经济才会持续发展,才能促进消费升级。因此要充分重视民生工程,把保障民生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居民消费。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改善人们消费取向,提高居民购买力实现程度的关键,要从社会保障体系和各项政策措施上让居民对自己未来的利益保障心中有数。加大财政投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特别是对一些困难领域加大扶持力度,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3、完善商业网点布局,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给商业网点的建设提供了新的空间。这就要求在经营好商业中心区的同时,加快中小社区商业网点的建设,发展新兴流通业态,不断完善流通业的服务功能,为居民实现消费提供方便,使之成为开拓市场,扩大需求的新的增长点。继续开展好家电下乡活动,针对农村的消费习惯和环境,开发品质优良、可靠实用、价格适中的产品和服务,刺激农村消费的增长,使得农村这一块销售得以在限上企业中就有所反映。
4、加强市场监测管理,确保市场供应充足。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分析,研究解决市场流通中的主要问题,建立一流物流公司,以减少流通领域的成本,让利于民。健全生活必需品应急保障体系,应付突发事件造成的市场波动;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发挥信息引导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决策、企业经营、行业管理和居民消费。同时,搞好市场调查,不断培育新的销售热点,开拓新的消费领域,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做好假日经济文章,突出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社区商业等,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