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苏仙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一城两园三区四地”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拉动消费这一主题、抓住承接产业转移这一战略机遇,不断扩大内需,有力地促进了消费市场的热度持续增强。苏仙区2011年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一、2011年1-9月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状况
2011年1-9月苏仙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771.7万元,同比增长22.6%。今年前三季度增速呈现较为平稳态势,一至三季度增幅分别为19.9%、18.3%、22.6%;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一直处于全市领先地位。按地域分:城镇424577.7万元,同比增长22.4%;乡村24194万元,同比增长27.3%。按行业分:批发业32830.6万元,同比增长9.8%;零售业365527.1万元,同比增长26.7%;住宿业9720.3万元,同比增长11.8%;餐饮业40693.7万元,同比增长4.8%。
二、2011年1-9月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1、农村市场繁荣活跃增势强于城镇。按消费层次来看,农村消费增速强于城市消费。一至三季度,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别为:19.0%、17.6%、22.4%;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别为:37.8%、30.8%、27.3%;前三季度农村消费增长速度比城镇消费分别快18.8、13.2、4.9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近年来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以及政府各种惠农政策特别是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消费的快速增长。
2、零售业是拉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按行业分类来看,批发业同比增长9.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3%;零售业同比增长26.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1.4%;住宿业同比增长11.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餐饮业同比增长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1%,从消费结构来看,前三季度全区零售业增长形势较旺,增长热度不减,零售业增长幅度、所占比重及拉动增长点远远高于其他行业(见表一)。
|
1-9月累计(万元) |
累计增长(%) |
比重(%) |
拉动增长点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448771.7 |
22.6 |
100 |
— |
1.批发业 |
32830.6 |
9.8 |
7.3 |
0.8 |
2.零售业 |
365527.1 |
26.7 |
81.4 |
21.0 |
3.住宿业 |
9720.3 |
11.8 |
2.2 |
0.3 |
4.餐饮业 |
40693.7 |
4.8 |
9.1 |
0.5 |
3、限额以上企业所占比重优势明显。限额以上企业特别是批发零售业由于规模大、资金雄厚,一直是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主力军。限上企业依靠较强的资金实力、完善的经营管理,丰富的货源、较高的信誉度吸引消费者。今年1-9月,苏仙区批发零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398357.7万元,同比增长25.1%,其中限额以上完成334887.4万元,同比增长31.2%,占批发零售业比重的84.1%;住宿餐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50414万元,同比增长6.1%,其中限额以上完成10471.5万元,同比增长17.2%,占住宿餐饮业比重的20.8%。限额以上企业共完成零售总额345358.9万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7%(见表二)。
|
1-9月累计(万元) |
累计增长(%) |
比重(%)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448771.7 |
22.6 |
— |
①批发零售业 |
398357.7 |
25.1 |
100 |
#限额以上 |
334887.4 |
31.2 |
84.1 |
②住宿餐饮业 |
50414.0 |
6.1 |
100 |
#限额以上 |
10471.5 |
17.2 |
20.8 |
4、限额以上批零商品零售额大幅递增。1-9月,苏仙区限额以上批零商品零售额334887.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2%,影响总额增长提高8.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占批发零售业总额的84.1%。据对苏仙区51家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统计,在经营的17大类商品中有14大类零售额增加,仅化妆品、家具、通讯器材3大类商品的销售额同比减少。其中增速高于消费品零售额的商品有8大类:服装类增长31.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7.5%,书报杂志类增长74.5%,电子音像制品类增长283.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44.6%,石油类增长32.7%,汽车类增长36.2%,其它类增长26.2%。
5、汽车类大宗商品消费倾向理性趋势。据对苏仙区3家汽车销售服务公司数据统计,1-9月汽车销售额42014.2万元,同比增长36.2%,与去年同期增速49.8%相比,增速回落了13.6个百分点。1-9月汽车销售1826辆,同比下降6.5%,其中轿车销售1683辆,下降11.9%,越野车销售143辆,增长240.5%。汽车销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政府退出刺激政策导致汽车销量陡降,自主品牌的中低端车型受到大的影响,车市价格的整体趋势为走低,部分人群持币观望,加上汽油价格上涨增加了用车成本,汽车毕竟是大件,要考虑有地方停放,要消耗汽油,还要定期保养,因此人们消费更为理性。
三、社会消费品市场持续较快增长因素分析
1、充分借助各项有力平台,实现融合开放发展。苏仙区抢抓郴州“两城”建设和“三城”创建以及郴州大道“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大力推进的有利时机,“市区一体”的发展态势日益明显,苏仙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区位、政策、发展环境等优势,不断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这些因素为消费品市场的稳定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政策引导日益朝着更加有利于消费增长的方向发展,扩大消费的宏观环境日益趋好,为苏仙区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并提供了有力保障。
2、市场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惠农政策成效明显。纵观前三季度的消费品市场农村消费力度强于城镇,得益于苏仙区继续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区新建和改建的乡村两级农家店数量不断攀升,新增农家店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家电下乡”及“以旧换新”工作在农村顺利推进,补贴调整为销售网点审核代办并垫付补贴资金的方式,进一步简化了下乡补贴程序,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农户,拉动了农村的消费热潮。
3、消费品零售额快速增长,石油制品独唱主角。1-9月石油类零售额为254324.3万元,同比增长32.7%,高出零售总额增幅10.1个百分点,石油零售额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8%。石油销售增幅明显的原因:一是郴州城区扩建,道路形象改造,刺激了用油销售。二是重点矿区进入开采高峰期,矿区工业用油量增加,促进了油量销量的增长。三是今夏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农业抗旱用油需求增加。另一个因素是油价零售价格同比上涨14.9%,销量大幅增加和价格的上涨都促成了油品类零售额大幅上扬。
4、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对消费市场起到连锁效应。1-9月,苏仙区房地产投资持续升温,房地产投资达到133771万元,同比增长39.7%,商品房销售面积达310891平方米,同比增长121.7%。房地产投资及商品房销售的一路飚升也带动了建筑材料、装潢材料、日用品等家居类商品的热销,给相关产业带来了不小的推动力。
5、文化教育娱乐丰富多彩,精神层面消费支出增大。今年体育娱乐用品类、书报杂志类、电子音像制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幅均在35%以上。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知识经济的快速更新换代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更加重视对精神文明的追求,文娱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多,人们对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消费支出呈现迅速增长趋势。
6、旅游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假日经济撬动经济发展。1-9月,苏仙区共接待游客1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3000万元,同比增长10%、12%。苏仙区充分发掘和利用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着力构建“两山两岭一温泉”生态旅游新格局,围绕城区东扩和“高铁经济”,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受各大节假日的影响,旅游业、商业促销此起彼伏,节假日为消费者提供了充足的购物时间及消费氛围,旅游综合性消费特点也带动了吃、住、行、游、娱、购等相关产业。假日经济成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重要支点。
四、制约社会消费品市场的因素及建议
1、乡村市场偏弱要强力发掘。1-9月虽然苏仙区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27.3%,比城镇市场高出4.9个百分点,但其总额仅占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4%,所占的比重份额很小。由于乡村市场网点布局不够合理、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都制约着农村居民的消费。因此要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消费网络,推进“农超对接”项目,构筑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继续推进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完善补贴审核兑付政策,强化售后服务,加强监管力度。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并做大做强良田镇、栖凤渡镇、桥口镇等地的农村市场,切实扩大农村消费。
2、第三产业滞后要加速发展。苏仙区中心城区面积狭小,住宿餐饮档次不高,娱乐休闲场所相对较小,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产业和特色。1-9月住宿餐饮收入50414万元,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2%。因此要大力发展批零贸易、餐饮住宿、交通运输、居民服务业等带动作用明显的传统产业,拉动苏仙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并以10月举办的郴州国际旅游文化节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禀赋,大力宣传推介苏仙旅游,推出特色旅游产品,不断壮大旅游产业。同时做好假日经济文章,收益在假日内,但大量的功夫在假日外,因此要不断完善交通、餐饮、住宿配套设施,挖掘假日经济潜力。
3、物价上涨过快要合理调控。物价的上涨特别是食品类价格的过快上涨对消费品市场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今年食品类价格涨幅在10%以上,肉禽及制品类价格涨幅在20%以上,目前猪肉零售价格同比上涨45%。价格总水平仍可能高位运行是目前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不利因素之一。食品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中低收入家庭的正常开支,对人们的消费心理产成负面冲击,进而影响到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因此要加强重要商品市场调控和产运销衔接,促进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同时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居民消费信心。居民收入增加才能使潜在的购买力变成现实的消费,才能促进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
4、市场秩序较乱要着力规范。市场秩序存在很多不规范现象,专业的大市场如南塔建材市场等也缺乏统一管理,无序竞争现象比较严重。假冒伪劣产品、食品安全等问题尤为突出,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消费品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要加大对各类生活必需品的跟踪监测,积极引导生产、促进消费,平衡供需矛盾,稳定市场运行;并加大清理、执法力度,强化行业监管,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同时要加大对苏园市场、曹家坪市场的选址规划改造,并争取将乡镇农贸市场纳入改造项目范围,促进农贸市场的标准化、规范化。